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妙语禅思——圆证师父

(2013-11-02 07:10:37)
标签:

杂谈

http://s11/mw690/001b3Nyggy6DVjagrLI7a&690

http://s3/mw690/001b3Nyggy6DVjaBnA6f2&690



我是个典型的实用主义者,迷上写小说的那几年,只拼命买世界名著和经典碟片,其它书碟一概不关注;在做证券的时候,买的书全部有关证券法规和理财;想自己创业的那两年,就使劲找励志书和跟人谈合作,转了一大圈之后,发现自己脸皮薄、脾气直、心太善、承受不了压力、还没有耐心,根本不适合做营销类工作或算计式生意,于是安心在一家朝阳产业的公司打工。

 

但是,明白自己的特长,找到合适的定位,并不代表我就能安心过下去,恰恰相反,身边的成功者或失败者,刺激得我更迷茫、更心浮气燥,他们的风光得意或挣扎沉浮,让我完全找不到人生方向,三五天的短暂假期已经无法缓解我的焦虑和烦燥,终于有了这次大假,我决定来资国寺找清静心,前十几天一直和酷热天气纠缠,都忘了自己来此地的目的,直到有一天在洗手间看到一个披头散发、面目可憎、不事修饰的女人,吓了一大跳,决心改变。

 

义工小姑娘清华在一个晚斋时间,把我引见给教禅修的圆证师父,见到她的那一刹,我竟莫名愧疚,心里说:“单薄如斯,早上四点就得起来做早课,我怎么好意思麻烦你?”圆证师似乎会武侠小说里所说的“读心秘法”,竟然说:我每天除了早晚课,如果没有特别的安排,都会在“普门示现”的三楼禅堂,你有空就过来找我吧,我们一起分享交流禅坐。我除了猛点头,无话可说。

 

第二天下午在指定的时间到了禅堂,师父正静坐看书,看到我,微笑,简单地问我几个问题,1,为什么想要禅坐?2,想解决什么问题?3,作息时间如何?我如实作答,师父让我平躺下来,将手掌置于肚脐眼之下,自然呼吸,然后问我什么感觉,我说感觉自己的气都在肚脐眼之上,根本没到小腹。师父说,这就是现代许多都市人心浮气燥的一个体现,气沉不下去,心自然无法定。你打坐的第一步,就是观腹部呼吸,观呼吸的时候,会有各种纷飞的念头,不要紧,任它来去,打个比方,这些念头或想法,就像是你的一帮狐朋狗友,从前,他们一到来,你就好酒好菜地招待,并且跟他们一起疯啊癫啊,忘乎所以,现在他们再来,你就任其疯癫,来去由他,只继续观你的呼吸。

 

圆证师的比喻恰到好处,我终于明白那些干扰我的妄念本质为何物了,跟着,师父又教我经行,依然只关注动作本身,任所有的念头来去,不着一物。

 

跟着师父禅坐,我是真心喜欢且尝到了甜头——会生起无端的喜悦、会体会到腿部血液冲破滞阻然后顺畅的痛快感、会看到各种美不胜收的景象、会感觉到自己变小许多圈、会看到一个好端端的人坐在那里,头脸直至身上的骨头散架,皮肉迅速腐烂坠落……

 

每次一下坐,我就迫不及待地跟师父分享这些奇妙或奇怪的感受,然而师父告诉我的真相往往跟我所体会的有异,比如有一次我抱怨说今天的腿痛得实在受不了,可是气血还没冲破阻滞,没到时间我也只好下坐了。师父说,你是观呼吸,不是练气功,不用太关注腿上的气血走到哪了,我恍然大悟;还有一次,我说我看到了万丈霞光,有大佛向我走来。师父说,这是妄念,不要太在意;另外一次,我说看到了大蛇,心里好恐惧,师父说,不管看到什么,无论多可怕或多迷人的景象,都让它来去,观呼吸就好……

 

跟着圆证师父不定期的禅坐后,我知道了师父的特点,细致、耐心、体贴、谦逊、表达能力极强,非常善于譬如,有一次,一位参加禅修的师兄问到止观禅坐时的一个问题,她这样比方:一个人刚开始学潜水的时候,可以先进水深10米处,习惯自然了,再下潜20米,再慢慢更深,如果你根本不懂潜水,一个猛子扎进50米深的水,就算没呛着,你也受不了深水区的压力,呼吸会变粗,只好自己往浅水区游……

 

类似这些问题和譬如,几乎贯穿圆证师与我们禅坐前后交流的每一个细节,她的不厌其烦,让我这个毫无耐心的人叹为观止,更让我意外的是,她竟然会弹古琴——一某次禅坐结束,一位居士跟师父套近乎,问师父认不认识她,师父说想不起来,居士说某个节日来寺院,看到师父弹古琴,她听后久难忘怀。师父淡然一笑,我突然想起一句话叫“低调奢华有内涵”,实打实地用在师父身上很合适。

 

一个会弹古琴、会教禅坐的女出家人,几乎就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女的代名词啊,我对圆证师的好奇心无法抑止,有机会就会八卦地向知道她的人打听,意外的还在后头,圆证师居然还懂中医,这事是从另外一位久居的师兄那听说的,来资国寺之前,圆证师在上海工作有七八年,彼时貌似她还未出家,工作性质与中医养生有关,结识了许多中医或国学方面的有识人士,后遇贤志法师,心生景仰,随邀来到资国寺,接近佛法,慢慢被贤志法师的心胸、格局,大爱所折服,从打算小住三五月,变成了一呆达十年,资国寺这些年的蓬勃发展,有她那长期无私的奉献,当年的《音声海》缺文字编辑,她就成了文字编辑;《音声海》缺美编,她熬夜现学photoshop,做起了美编;编辑部缺杂工,她又变成了接电话处理来往信件的文员……真正把螺丝钉精神发挥到极致。

 

是什么让一个过惯城市生活的人甘心留在寺院,与古佛青灯为伴?是什么让一个妙龄女郎剃去长发脱去华衣,长年灰黄裹身?是什么让一个懂中医会古琴的如诗女子端坐禅堂,静若磐石?我似乎找到了答案,又不敢确定,也许聪明如你,早知此中禅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