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的法国,有位叫巴斯夏的经济学者写过一系列妙趣横生的短文,我印象最深的一篇叫做《看得见的与看不见的》:
詹姆斯•“好人”先生的儿子贪玩打破了一块玻璃,“好人”先生不得花6法郎去换玻璃,于是玻璃匠得到了6法郎。这时候有人说:快看哪,如果不是那个孩子贪玩,玻璃匠就得不到那6个法郎,资金就不会流转……由此引申开去,整个行业、整个经济体也会受益。
“且慢,让我跳出来大喊一声,”巴斯夏写道:你只看到了你看得到的,没看到你看不到的,即便贪玩的孩子没有打破这块玻璃,好人先生也不会把那6个法郎埋到地下,他可能用来修鞋,于是鞋匠拿到了那6法郎;他也可能用来理发,于是理发师拿到了那6个法郎……虽然这个鞋匠/理发师是藏在影子里的,但是你不能忽略它。
这个故事令我印象深刻,倒不是因为我们身边还有不少“地震/洪水/天灾有利经济发展”的言论,而是因为我深刻感觉到:许多东西我们可能看不见,但并非不存在,如果仅仅按照我们看得见的样子去直观理解,忽略了看不见的方面,很可能会产生错误的观念。
。。。我因此学会了在许多事情上“较真”,不要觉得还凑合,就糊弄自己,坚持下来还是很有收获的。。。因为没有看过那些“藏在阴影里”的现象,没有看到有人可以突破“凑合就行”的局限,没有仔细观察思考过其他人是如何找到好工作的,所以认定“工作难找”、“运气不好”,这类理由固然能够自圆其说,却可能并不是真正的原因,而且,相信此类理由,最终受影响的还是自己。
亲身经历的另一件事情也是如此:刚上班的时候,我总觉得每天劳累不堪,累了自然就要休息,越累就越觉得要多睡觉。可是有一天我忽然发现身边有人做的事情一点不少,也不用睡那么长时间,精力照样很好。于是我想,“累了就要靠睡觉来补,越累就越多睡”可能不见得是真正的逻辑,仔细观察那些精神很好(并非天生精力旺盛)的人,并读过一些书之后,我逐渐发现,如果能够合理安排作息时间、规律生活、坚持锻炼身体,即便每天睡觉的时间不变,甚至还要少些,精神却好得多。回头想想,正是因为我有幸看到一些人和现象,现在的精力才好了许多,否则,多半还在“太累---睡不够”的简单逻辑里循环。
这个道理还可以推开来说:多留心一些“看不见的”东西,有助于我们形成更加准确的认识。比如近来非常流行的“一万小时”的说法很流行,它的大意是,不管你天资如何、所处环境如何,认定某件事情坚持练习一万小时,总会出类拔萃。许多人听到这个说法非常激动,但真正行动起来却又推三阻四。或许对他们来说,看得见的是“出类拔萃的人其实并不稀奇,只是坚持练习了一万小时而已”,看不见的则是“身边或许就有人一直在默默练习,而在你的无聊和犹豫的时候,生命留给你练习一万小时的时间,已经越来越少了”。(本文由Yurii原创,博客转载自‘乱象,印迹’)
什么是高科技?一般认为,高科技是一种人才密集、知识密集、技术密集、资金密集、风险密集、信息密集、产业密集(已经产业化)、竞争性和渗透性强,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大影响的前沿科学技术。
什么是创新?简单的说就是利用已存在的自然资源或社会要素创造新的矛盾共同体的人类行为,或者可以认为是对旧有的一切所进行的替代、覆盖。
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起源于拉丁语,它原意有三层含义,第一,更新;第二,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改变。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要想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也不能停止理论创新。创新在经济、商业、技术、社会学以及建筑学这些领域的研究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口语上,经常用“创新”一词表示改革的结果。既然改革被视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促进创新的因素也被视为至关重要。
方法:
1.古指量度方形的法则;《墨子·天志中》:“中吾矩者谓之方,不中吾矩者谓之不方,是以方与不方,皆可得而知之。此其故何?则方法明也。”
2.办法;门径;现指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途径、步骤、手段等。
3.方术,法术;唐·张籍《书怀》:自小信成疏懒性,人间事事总无功。别从仙客求方法,时到僧家问苦空。老大登朝如梦里,贫穷作活似村中。未能即便休官去,惭愧南山采药翁。
3.科学方法;
4.软件编程语言中,如果将函数定义为类定义的一部分或者将它与某个对象绑定,则该函数称为方法;
5.法则。
方法其义可涵盖办法、做法、想法、技术、技巧、工艺、科技、程序、步骤、规则、规章、计划、规划、策划、计谋、谋略等等,小至生活琐事,大至人生路线,狭至个人问题,广至人类宇宙,凡能提供解决问题之道的,都可称为“方法”。
哲学中的方法有一般方法、具体方法之分。各门科学都有自己的具体方法。哲学中的方法范畴不同于具体科学的具体方法,也区别于不同领域的一般方法,它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的最一般的方法。方法论中的方法即此含义。
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幻象越来越乱,掌握一门技术尤显可贵,只有掌握了才能去创新,而学习和掌握一门技巧最需要合适的方法,人类正确认知客观世界的关键就是方法;方法正确,一日千里;方法不对,南辕北辙。
转网文:我心中的何新(关于何新的方法论)
戴若·顾比:一般情况下,美国市场的波动对上证指数的影响不大,但当前并不是一般情况。从技术角度上来讲,道琼斯指数的重要支撑压力位在10200点,因此,本周道琼斯指数收盘低于10200点,是一个美国市场双重探底的很强的确认信号,而再次探底正是市场所担心的。道琼斯指数在一个头肩趋势反转形态中再次形成了一个非同寻常的双重右肩。这种形态几乎重复了1929~1930年的情形,这吓坏了市场。指数下跌至9650点以下,就可以完全确认头肩反转形态,而这种形态的确认就增大了市场再次回落至8400点附近的可能性。
美国市场在下跌,而中国市场在上升(东方节奏2010-02-26,东西方较量升级),二者互相影响,所以美国市场长时间的回落必然对中国市场和经济有着负面的影响。现在的关键问题就是,中国市场能否形成一个足够强的向上趋势来对抗美国市场更严重下跌的影响。接下来,上证指数的关键将是形成趋势反转形态。
倒头肩形态形成的可能性比较大。如果这种形态的形成过程受到阻碍,市场将横向运行。该形态的上方目标位为2780点附近,但指数并不会轻易到达这一目标,而这一形态持续的关键是指数持续突破至2680点以上(在关键点位和运行方式上,我们有共同的看法---既平陇复望蜀;博客为能与大师同路而高兴,但这不是目的,超越是所有人的梦想)。
交易与盘整形态保持在2580至2680点之间。盘整是令人沮丧的,因为波幅很大,指数将活跃地运行在这些位置之间,单个交易日的价格波动范围也比较大。波动范围大,可能是上涨,也可能是下跌,但这种波动将是持续的。横向交易形态可能会再持续几周时间,然后一个新的确定趋势将会形成。
波动中包含着震荡形态(基本组成是K线),通常都和市场的趋势突破有关。完全的趋势方向转变过程是很缓慢的,而且在趋势成功的突破之前,新上升趋势可能会经受多次试探(这正是股评们反复吃瘪的地方---趋势转弯处
,趋势与细节·黄金坑)。
如果2580点无法得到有效支撑,那就应该看空行情,市场可能会迅速下跌至2480点附近。这将确认一个更宽的从2480到2680点的盘整带,这可能会成为“W”形反转的一部分(顾比在为自己留了一条后路)。
全球市场的现状,需要我们对上证指数也应提高警惕,趋势正在发生变化,但是近期情况可能并不顺利。
第四期K线五要素培训班报名日定在上证突破2700点当天,开课日定于上证指数触及2750之时,名额依然是二十个,简章从后。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