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兴起,与前几次产业革命有着共性的地方,都是基于相关领域的重大科技突破发展起来的。不同之处在于,一是领域重点不同。如在以前的产业基础上,随着科技的突破,出现了下一代的电子信息和网络产业,以纳米技术为特点的新材料产业、以遗传工程为核心的生物技术产业、现代交通运输及航天技术产业、能源和环境技术产业等。二是产业融合产生一些新的业态,如电子信息、网络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产生的数字内容产业;生物技术和电子信息产业融合可能催生生物计算机等。
从历史事实看,第一次产业革命,纺织、钢铁、机械等新兴产业使得整个世界的经济中心由农业转向了工业。第二次产业革命,电力、石油化工、内燃机等新兴技术和产业群使得资本密集型产业成为经济的主导部门。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21世纪初,是由核能、航空航天、计算机、IT网络信息等产业迅猛发展所推动的经济增长的时代,世界工业体系发生了剧烈改变,整个物质生产体系变化深刻。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新兴产业群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势头已经逐步趋缓。
回顾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国已经错失了四次发展科技的机遇。第一次是当欧洲工业革命兴起之际,中国正当“康乾盛世”,盲目自大错失良机。第二次是鸦片战争之后,改良派发动“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却被保守派所扼杀。第三次是20世纪上半叶,军阀混战加上外敌入侵,使中国失去了科学救国的机会。第四次是“文革”时期,新中国建立的宝贵科技基础受到很大破坏。
从全球来看,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新能源、生物工程和新医药、新材料等领域。
信息技术在驱动了上一轮技术革命以后,势头始终不减,新一代宽带网络、智慧地球、云计算、系统级芯片等新技术、新应用极有可能推动信息产业实现新的质的飞跃。信息技术同时还会带动互联网、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等多个产业强劲增长,创造新的商业模式。以核能、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为代表的新能源技术将持续突破,下一代核电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无疑将改变整个能源体系,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的下降速度极可能大大超出预测,以智能电网、大规模储能电池为代表的配套技术良好的预期将进一步拉动新能源提高在能源结构中的份额。以基因工程为代表的生物技术不断取得突破,向医药、农业等众多领域广泛渗透,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将促进生物工程和新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改变整个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纳米技术开始向应用研究及产业化迈进。纳米印刷技术,微纳结构光刻技术产业化前景明朗,将形成巨大的产业规模。随着科学技术在不同领域的新的重大突破,还会催生一系列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在回答记者关于通胀预期和货币政策会不会收紧的问题时,周小川说,今年对于宏观调控来讲是相当复杂的年度。我们要继续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与此同时我们要高度关注通胀和其他方面经济指标变化,管理好通货膨胀的预期。要在继续保持支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防止通货膨胀之间进行权衡。
周小川指出,我们很难在年初的时候就把全年所可能发生的事情和指标的变化都预测得非常准,所以,宏观调控政策还是要根据各项经济指标进行动态的调整。因此,政府工作报告特别强调了货币政策要保持针对性和灵活性。
关于人民币汇率问题,周小川回应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是不断演变和完善的过程。2005年7月以来,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照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但不排除一些特殊阶段,比如在危机条件下采用特殊的政策,包括特殊的汇率形成机制。这是应对危机一揽子政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周小川认为,当前世界经济复苏并不巩固,仍然有很多的不确定性。因此要非常慎重选择从非常规的政策回到常规政策的时机。其中也包括汇率政策。
·指数月线图表要素对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