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市场于四月底出现调整态势之后,阴线之后并未出现更大的或更快的调整意图,前期市场底部形态形成于2400下方,也是多空双方反复胶着的位置,一旦突破,则阻力变为支撑,而且当试探阻力的次数越多,其支撑的意义与力度就更大,突破后形成的市场心理预期变化会对空头不利,这是史丹·温斯坦在股票操作学方面的最大贡献,以此为论点,那么,自上方向下回档至2400点的争夺就不应该多次进行,因为那将面临支撑被多次测试的情况发生。
2009年前四个月中有三个月都是围绕2400进行博弈的,市场成交重心不断向此位置集中,及至当下,2500点上下一百点区间是多空交火地带,若周一多头继续试探2500点,交火还将白热化,周线上看空头并不占有优势,相反,尽管自上月底开始的调整向下杀了两百点,但仍然没有改变多头把持局势的框架。上周五的收盘价基本就是四月份整整一个月的成交重心。
上证周线上,K线语言五要素表述:四月份出现的一个周阴线在‘大小’上不占优势,多头在五月初针对2500点的K线表述,是关系到后市操作策略的重要因素,至少,四月最后一天的K线不含糊,很直白。本周若有主动性攻击行为则态度更为积极,局势将更为明朗。
博客更倾向于这又是一次波段机会,是重新整装的时刻。
在此说明,十年牛市见证之二是基于长期的标的,分析中没有考虑短线,我更倾向于等待市场暗淡时再行入场,尽管当下,众多券商已经将汽车产业视为较安全的行业,也逐步形成统一认识。做为非技术层面的分析结论,一定不要用技术层面的操作去对待。而且,此品种线程很长,要视资金量大小决定配置多少。
·媒体及市场上出现‘再不入市就晚了’的骚动,包括QFII在内的投资组成对当前市场产生了分岐,这是好事,这与市场经历了长久上涨之后出现的分岐不同,当市场还处在距离底部不远的位置时,此时的分岐并不是坏事,尤其是上涨过程中,意见从来就没有统一过,这也说明供求关系中的对立两方,平衡还没有找到,市场仍将继续寻找意见统一的那个位置。这样的位置每一次上涨或下跌中都会出现,即指一致看多或看空时。‘再不入市就晚了’这句话本身就隐含了一个定义,即许多人没有参与自1664上来的反弹,这符合价值投资与趋势投资的对比图。也就是说,博客一直以来关注的市场成交金额放大的事情仍然会发生,只是时间问题。特别是经历了一次市场调整、对市场重新梳理之后。
投资者们都极想用一个清晰的市场未来前景来指导自身的操作,至少是阶段的市场轮廓,随着境界提高之后,这并不是海市蜃楼;趋势投资者始终不愿意去预测市场,追随已经慢慢成为深入骨髓的一种行为习惯,但一、两周的市场轮廓在趋势投资者头脑中还是有的。
如何理解追随?假若我们是一条河流中行驶的独木舟,你一定是会跟随河流的走向而行进,过于执著就会撞上两岸的崖壁。河流遇阻转向,独木舟也要紧随着调头,我们知道河流最终的方向是汇入大海,在大方向不变的前提下,迂回前进是我们最常见的水流方式。在追随中与操作相关的概念有一个很难让人接受的“高买低卖”,对,就是高买低卖,《趋势跟踪名家解析》中有明确的图例。在市场已经开始调整时,不必再等待反弹,在前期高点之下卖出,为‘低卖’;当市场调整结束之后,不必再等待市场回档,在前期低点之上买入,为‘高买’。这是趋势投资者的典型操作,并不适合非趋势理念支持的投资者的操作,也不适用于非趋势品种。我们在做事时,一定要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不能盲目的套用不清楚原理的理念、公式或指标,只有充分了解之后方可借鉴、融会、揉合。
前面提到的梳理,就是一种追随,涉及的概念有K线语言、趋势、形态、市场心理及其各要素间的相互影响。当市场出现大阴线及其后的弱势语言时,我们无法预计未来的变化,而当市场出现大阳线及其后的强势语言时,我们可以较乐观的对待,我们不用管这两者间的时间间隔是长还是短,但可以从上证全景图中看出,这种短时间内突然转变观点的机率很小,当它们任何一种情况出现时,个股的炒作节奏及品种转换、衔接都会发生变化,一次全新的变化。本质不变,只是外表变了,品种不同,市场指数不同罢了。
市场的追随者众,区别是追随的松紧程度,如同排队行进,走在最前面的人与走在最后面的人,两者的节奏变化大不相同,若没有口令指挥,左右脚的节奏完全相反的可能性是五成机率。
这许多问题的解决基础就是K线语言五要素,然后是趋势投资法则。
周一、关注目标品种的振荡幅度,周五在放量,周一能否缩量整理、新高?后者是周二以前的最大看点,就是要在市场仍存在反复的过程中去观察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