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课标、新路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及教学启示

分类: 读书文摘 |
(一)整体结构的主要变化
数学课程标准的整体结构,2011 年版课标包括前言、课程目标、 课程内容、实施建议和附录等5个部分。
2022 年版课标做了调整和增补,重新编写了“前言”,将原来“前言”的内容独立出来,增补 了学业质量的内容,从而形成了2022年版课标的基本结构:前言、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课程实施和 附录等 8 个部分。
第一,调整学段划分。将原来九年义务教育分成三个学段,调整为四个学段。第二,增加学业质量。2022 年版课标增加了学业质量的描述,阐述了学业质量内涵和学业质量描述,在此基础上,明确给出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学业质量标准,并按照四个学段分别给出学业质量的具体描述,为我们的教学、评价等提供了参照和依据,提高了课程标准 的指导性和操作性。
第三,关注不同学制。2022 年版课标首次关注到了学制差异,我国大部分地区义务教育是六三学制(小学 6 年初中 3 年),但是也有少部分地区(如上海)义务教育是五四学制(小学 5 年初中 4 年),因此,2022 年版课标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和课程实施等内容的描述中都关注到了不同学制的差异。
第四,调整附录实例。2022年版课标在附录的实例中也做了一些调整和增补。
2011 年版在附录实例中编写了82个例子,其中课程内容79个、课程实施3个;2022年版课标在附录的实例中编写了93个例子,其中课程内容91个、课程实施2个。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q64KXUBTq5kVYvve5alNaicIzticlPKaFsru0aIic8At93diaQdVBaFmiawbmyuMmOqsFP2zicffBXXbvl246q5mZf0Q/640?wx_fmt=png&wxfrom=5&wx_lazy=1&wx_co=1(二)课程性质的主要变化
数学课程是什么
“2022版课标”新增了“数学源于对现实世界的抽象,通过对数量和数量关系、图形和图形关系的抽象,得到数学的研究对象和关系;基于抽象结构,通过对研究对象的符号运算、形式推理、模型构建等,形成数学的结论和方法,帮助人们认识、理解和表达现实世界的本质、关系和规律。”这一具体阐述帮助我们很好地认识数学的本质,明确抽象、推理、建模是数学发展的三个基本思想,“通过抽象,在现实生活中得到数学的概念和运算法则,通过推理得到数学的发展,然后通过建模建立数学与外部世界的联系。”
数学课程为什么
“2022版课标”对于数学的教育功能表述为“数学在形成人的理性思维、科学精神和促进个人智力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2011版课标”的表述“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相比,更为精准,突出了数学的学科特性。
“理性思维”“科学精神”“智力发展”是数学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学科功能”,
更有着其“育人功能”。“2022版课标”明确指出“数学教育承载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素质教育的功能。”
数学课程做什么
除了把“核心素养”正式写入课程标准之外,还可以发现有三大变化:
(1)从“被动”走向“主动”:“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数学课程作用于学生,而“学生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发展。数学核心素养是学生本人在参与数学活动中逐步发展、形成的。
(2)从“双基”走向“四基”。
(3)从“成才”走向“成人”
(三)课程理念的主要变化
无论是2001年的“课程标准(实验稿)”,或是“2011版课标”,还是本次修订的“2022版课标”,虽然在表述上略有不同,但“以生为本”的核心理念始终如一。在此基础上新增“逐步形成适应终身发展需要的核心素养”,这是在“课程理念”部分第一次出现“核心素养”一词(值得注意的是“课程理念”约1250字中9次出现“核心素养”一词),是对已有生本理念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数学课程的目标,教育理念要从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
确立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
本次修订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课程目标的制定既有延续,又有发展,更有创新凝聚了我国一代代数学教育工作者的智慧和汗水!
设计体现结构化特征的课程内容
关于“课程内容结构化”的理念,“2011版课标”并没有专门的论述,可以说是本次修订的一个重要创新。学习内容的整体性、反映学科本质的一致性、表现学生学习的阶段性。
(1)关于“课程内容选择”
“2022版课标”在原有基础上作了较大发展,除了保留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提出了“保持相对稳定的学科体系,体现数学学科特征”的学科要求;又新增了“关注数学学科发展前沿与数学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要求;还有“反映现代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需要”的时代要求,最终都指向“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目标。
(2)关于“课程内容组织”
“重点是对内容进行结构化整合,探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重视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重视数学内容的直观表述,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重视学生直接经验的形成,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关于“3个关系”的表述,基本沿用了“2011版课标”的提法。在“3个关系”之前,新课标提出:“重点是对内容进行结构化整合,探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强调了课程内容组织的重点是“结构化整合”。
(3)关于“课程内容的呈现”
注重数学知识与方法的层次性和多样性,适当考虑跨学科主题学习;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适当采取螺旋式的方式,适当体现选择性,逐渐拓展和加深课程内容,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
对比“2011版课标”关于课程内容的呈现只有“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寥寥数语,“2022版课标”则进一步丰富了其内涵,也更具体了。比如首次提出要“适当考虑跨学科主题学习”,这是本次课标修订关于学习样态的创新举措之一。其后在“综合与实践”领域明确提出:第一、第二、第三学段主要采用主题式学习,第三学段可适当采用项目式学习等。
实施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活动
对于学生的学习方式,“2022版课标”指出:“学生的学习应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认真听讲、独立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上述5种学习方式和“2011版课标”中的5种学习方式,有4种是完全相同的,唯一不同的是,“2022版课标”把原来第2种学习方式“积极思考”改成了“独立思考”,这更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课程理念部分首次强调了在“真实情境”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并且在后面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建议等部分将会继续强化“情境”的作用
探索激励学习和改进教学的评价
“2011版课标”中指出“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2022版课标”中分开阐述并继续强调“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结果,还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过程”。
“2022版课标”新增了如下内容:
“通过学业质量标准的构建,融合“四基”“四能”和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形成阶段性评价的主要依据。采用多元的评价主体和多样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自我监控学习的过程和结果。”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q64KXUBTq5kVYvve5alNaicIzticlPKaFsru0aIic8At93diaQdVBaFmiawbmyuMmOqsFP2zicffBXXbvl246q5mZf0Q/640?wx_fmt=png&wxfrom=5&wx_lazy=1&wx_co=1(四)课程目标的主要变化
2011 年版课标: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2022 年版课标:
增加核心素养内涵,以此作为课程目标导向,删除“数学思考”“问题解决”的提法。
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三个维度分别描述了总目标和学段目标,最终都落实在相关核心素养的培养上;同时,学段目标的内容与学业质量标准中学业质量的描述保持一致,这些都是课程实施的重要依据和标准。
(五)课程内容的主要变化
课程内容是数学课程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定了数学课程的具体内容和基本要求。2022 年版课标在课程内容的描述上,严格按照 “行为动词”+“教学内容”的句式进行描述,并做了一些具体的调整和增补。
(六)课程实施的主要变化
课程实施是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学业质量等落到实处的关键环节,2022 年版课标在课程实施的描述中,在原来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础上,增加了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在教学研究上,提出了区域教研、校本教研的建议,在教师培训上,提出了“先培训后实施”的要求。2022 年版课标提出了五个全新的教学建议,对我们今后的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于课堂转型
其一,完善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要体现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注重建立具体教学内容与核心素养主要表现的关联。
2.要求教学目标要处理好核心素养与“四基”“四能”的关系,强调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目标是“四基”“四能”教学目标的继承与发展,“四基”“四能”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载体。
3.要求教学目标的设定要体现整体性和阶段性,强调根据主题、单元整体设计教学目标,围绕单元的教学目标细化课时的教学目标。
其二,把握教学内容。
1.注重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强调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整体分析,帮助学生建立结构化的数学知识体系。
2.注重教学内容与核心素养的关联,强调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具体内容与核心素养之间的关联,还要注重内容主线与核心素养发展之间的关联。
其三,选择教学方式。
1.丰富教学方式,强调要改变单一讲授式的教学方式,注重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互动式的教学方式。
2.要求重视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体现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探索大单元教学,积极开展跨学科的主题式学习和项目式学习。
3.强化情境设计与问题提出,强调发挥情境设计与问题提出对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促进作用,使学生在活动中逐步发展核心素养。
其四,重视综合实践。
1.以解决实际问题为重点。
2.以跨学科主题式学习为主线
3.以真实问题为载体。
(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社会担当等综合品质)
其五,融合信息技术。
1.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
2.重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对数学教学的推动作用
3.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四基、四能、核心概念、三会、核心素养共同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构成了2022 年版课标的素养体系,四基、四能是核心素养导向教学的重要基础,核心概念是核心素养的十一种主要表现,三会是核心素养的三个维度,核心素养是新时代数学教学的价值取向。因此,在数学核心素养新时代,教学时,不仅要关注教学内容的数学本质,而且还要关注教学内容蕴涵的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