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速战》:一触即发的自我观照

标签:
转载 |
http://s13/middle/69b244bbg96340638ee7c&690
读罢林健锋君的大作《速战》,我发了一条短信给他,说你的小说引发了我诸多思绪?
什么思绪?
这是一部融合销售技巧和市场策略的商战小说。引发我思绪缕缕的便是“小说”两字。小说本来与销售无关,但最近两年商战小说火遍全中国,势头丝毫不逊于“超女”。写得好商战小说的作者,必定有深厚的文学功底。在商战与文学间行走,而且走得好、走得对,必定是世外高手!林君便是这样的“世外高手”之一,小说中的销售实战描写得栩栩如生,结尾更是文学蕴味浓得化不开——
“习静倩硬邦邦地站在管理部的门口,就这样,她和方锋对视着,一串串热泪,从她水汪汪的双眼中,不断涌出……”(我差点要当纯文学而非可作培训之功用的商战小说读了)
由小说及文学,感慨万千。我在文学路上跌跌撞撞,不但没有摸到门道,而且连基本的文学常识也没有学通,不会实践运用。
1978年,27岁王石是一个文学青年,那时他最心爱的小说是《大卫·科波菲尔》;分众传媒的江南春、磨铁的沈浩波都走过“文学青年”这段人生中最为华丽的路。他们成功的背后,我相信有对文学常识的理解深透、活用自如。
以下摘录两则读书笔记(这两则笔记,加上林君本人的成就及其大作,可以说是我这两天思绪万千的全部):
(一)不思考‘人是什么’就不配做上司
松下幸之助的“传人”江口克彦在《我在松下三十年》中说:“那些不思考‘人是什么’的上司,不能看透人的本质,不能对下属的本质作出中肯的评价、不能从下属身上找到闪光点的上司,就不配做上司。”
思考“人是什么”是文学写作最为基本的训练。我犯下的巨大错误是,这一自我训练了十几年的“天条”,竟然从来没有与自己的企业经营活动联系上过,从未“轻车熟路”地运用它去解决管理中的基本问题。读此书时,我在旁边写了几行小字,其中末句自责自己“真是太不应该了”。
(二)“神灯”法则
大卫·奥格威是名震天下的“广告教皇”,他的名作《一个广告人的自白》,影响过成千上万广告精英,未来还将影响下一代广告人。尽管我从未从事过广告业,但策划是我的主业。我相信好的广告充满了策划的智慧,于是认真拜读了此书,欲从“广告教皇”身上领悟到策划学的部分真谛。
奥格威在谈他对广告新人的培养时,提到他的“神灯”法则。在解答新人对“神灯”的质疑时,他说,教条不见得会将广告搞得枯躁无味。接着他向新人们讲艺术领域中法则的重要性:莎士比亚按照严格的格律写十四行诗,总共14行,抑扬顿挫,韵律、起承转合,无不严谨无紊。但十四行诗枯躁吗?莫扎特写奏鸣曲所遵循的是同样严格的章法——呈现、发展、再现,也都井井有条,难道这样的作品也枯躁无味吗?
莫扎特的奏鸣曲很多人听过,相信绝无枯躁无味之感。由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我想得最多的是唐诗宋词的神韵,而它出也自于严格的韵律讲究。
奥威格对广告新人讲这些的意思是,广告创作不是天马行空,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法则可遵循的。他的“神灯”建立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之上。
奥格威这番话对我的启发是,企业运行讲秩序、讲组织,人生经营讲约束、讲勤俭,讲的其实都是“严格的格律”。秩序、组织不是丧失活力的罪恶之源,反而有助于提升企业经营的活力,约束、勤俭的目的绝对不是要你丧失自我,反而有助于内化自信、张扬灵性。糊里糊涂地追求所谓的自由与自在,而这些“自由与自在”因为空无一物,毫无有助生命成长与丰盈的内涵,无所谓和无所畏的自我放逐,其结果,只会任时间之手淘空人一生最为珍贵的青春和激情。
也许,我应该回到原点,重整装备,重新出发……
最后,再次感谢林健锋君,赐我大作,引导我对自己进行一次“自我观照”式的自检自省。——这是最高贵的礼物和最受益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