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战争与和平,历史与现实
(千岛2009年7月27日摄于辽宁丹东鸭绿江断桥)
酷暑七月上丹东,直把夏日作春日。七月底,我和儿子及朋友在丹东境内游走近一周,那舒爽的气候,令已回到京城的我现在想起来还感觉丝丝清凉。
故往对丹东的印象是黑白色的,这黑白色源于小时候所看的反映抗美援朝的电影都是黑白片,而《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中那高亢的一句——“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从此就让鸭绿江和丹东等同于抗美援朝,在我的脑海里一并黑白了起来。
事实上,丹东是彩色的,不仅色彩斑斓,而且精彩纷呈。我对悉心安排我们此次丹东之行,并全程作陪的好友说:“早知道丹东这么好,我早就跑来了,认识你二十年后才来,我大错特错啊。”
好友的安排着重四大主题:1.游江,吃江鱼;2.游山,吃山珍;3.游海,吃海鲜;4.游城,吃烧烤。在丹东的五个晚上,我们一夜住江边,一夜住山中,一夜住岛上,两夜住城里,行程安排相当紧凑。走着,看着,丹东都给我留下了什么印象呢?如果你没到过丹东,就请你跟着我的镜头,一起走走看看吧!
第一站:鸭绿江断桥。这是我们记忆中的丹东的焦点所在,也是游人到丹东不能不看的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站立在断桥上,有这么几个字眼会在你思绪中交错闪现,那就是:战争,和平,历史,现实。
断桥原是鸭绿江上第一座铁桥,1909年8月由日本驻朝总督府铁道局所建,1911年10月竣工。桥长944.2米,宽11米,共12孔。中方第四孔桥桁可旋转90度,便于超高船舶通行,是世界上首座平行旋转的铁路开闭桥。1943年4月日本在此桥上游百米处修建第二座铁路桥,此桥遂改为公路桥,1950年11月8日在朝鲜战争中被美军飞机炸断,有4孔残留至今,成为历史见证。
——千岛摄影手记

断桥炸断处,弹痕遗留宛然。

断桥全景。

断桥桥墩,孤立江水中。

断桥下。

朝鲜游船,正驶过断桥下。

桥头矗立着的炮楼。

桥头陈列着的武器。

桥头的群雕《为了和平》。

工人在维护断桥。

断桥畔是丹东市。

断桥隔岸就是朝鲜。

断桥上游的第二座铁路桥。国际列车正跨越中朝边境,从朝鲜驶向中国。

断桥下游的中方客运码头。

打着胜利手势的小游客。

丹东欢迎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