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南洋语文学科调研报告
(2024-05-10 21:45:18)
标签:
教育文化 |
分类: 教研论文 |
交大南洋
执笔人:金山区教育学院中学教研室
一、调研的基本概况
1.调研目的:了解新教材实施情况和高三毕业班教学情况
2.调研对象:语文教研组
3.调研方法:观课,参加教研组活动,查阅资料,和教师交流
二、调研数据统计与描述
(一)新教材实施情况
高一、高二语文备课组分别在段小晴老师和张佳霖老师的带领下,从开学至今,在实施新教材。基本上以自己备课为主,借鉴教师教学用书和区市级教研活动的优质资源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课后,教师能够使用自编的一些练习以及使用一些新教材配套练习册中的练习。而高三语文备课组在组长郭春艳老师的带领下,一方面在做模拟卷和专题复习,一方面借鉴“金智云”课堂资源,课堂教学中有意识注重思路和方法,有的老师能够有意识勾连教材以及规范答题技巧的指导。
(二)听课、作业布置批改概况
表1:课堂教学情况
听课学校 |
交大南洋 |
听课时间 |
2024.4.29 |
学科 |
语文 |
课题 |
《六国论》 |
班级 |
一(5) |
||
要素 |
观察点 |
赋分 |
|||
目标 |
1.课时教学目标能准确清楚地描述学习结果 2.课时教学目标有助于单元教学目标的达成 3.准确把握课时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4.课时教学目标符合学情特点 |
6 |
|||
内容 |
1.教学内容紧扣教材的重点难点 2.教学内容科学、准确、适切 3.教学内容中融入学科思想方法的学习 4.教学资源的使用有助于教学内容的落实 |
6 |
|||
结构 |
1.以教学重点难点为突破口组织教学内容 2.各教学环节(或任务、活动、问题等)之间有一定的逻辑关联、有助于分步达成教学目标 |
5 |
|||
实施 |
1.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空间 2.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师生互动充分、有效 |
4 |
|||
作业 |
1.作业目标与课时教学目标一致 2.作业内容科学、准确、适切 3.作业量符合国家课程(或相关政策)要求 |
4 |
|||
总分 (各要素赋分按:好8分,较好6分,合格4分,不合格2分) |
25 |
表1:课堂教学情况
听课学校 |
交大南洋 |
听课时间 |
2024.4.29 |
学科 |
语文 |
课题 |
高三二模试卷讲评之语言艺术 |
班级 |
三(2) |
||
要素 |
观察点 |
赋分 |
|||
目标 |
1.课时教学目标能准确清楚地描述学习结果 2.课时教学目标有助于单元教学目标的达成 3.准确把握课时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4.课时教学目标符合学情特点 |
8 |
|||
内容 |
1.教学内容紧扣教材的重点难点 2.教学内容科学、准确、适切 3.教学内容中融入学科思想方法的学习 4.教学资源的使用有助于教学内容的落实 |
7 |
|||
结构 |
1.以教学重点难点为突破口组织教学内容 2.各教学环节(或任务、活动、问题等)之间有一定的逻辑关联、有助于分步达成教学目标 |
7 |
|||
实施 |
1.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空间 2.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师生互动充分、有效 |
6 |
|||
作业 |
1.作业目标与课时教学目标一致 2.作业内容科学、准确、适切 3.作业量符合国家课程(或相关政策)要求 |
6 |
|||
总分 (各要素赋分按:好8分,较好6分,合格4分,不合格2分) |
34 |
表1:课堂教学情况
听课学校 |
交大南洋 |
听课时间 |
2024.4.29 |
学科 |
语文 |
课题 |
高三二模试卷讲评之文言文二高分值题 |
班级 |
三(4) |
||
要素 |
观察点 |
赋分 |
|||
目标 |
1.课时教学目标能准确清楚地描述学习结果 2.课时教学目标有助于单元教学目标的达成 3.准确把握课时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4.课时教学目标符合学情特点 |
6 |
|||
内容 |
1.教学内容紧扣教材的重点难点 2.教学内容科学、准确、适切 3.教学内容中融入学科思想方法的学习 4.教学资源的使用有助于教学内容的落实 |
6 |
|||
结构 |
1.以教学重点难点为突破口组织教学内容 2.各教学环节(或任务、活动、问题等)之间有一定的逻辑关联、有助于分步达成教学目标 |
6 |
|||
实施 |
1.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空间 2.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师生互动充分、有效 |
5 |
|||
作业 |
1.作业目标与课时教学目标一致 2.作业内容科学、准确、适切 3.作业量符合国家课程(或相关政策)要求 |
5 |
|||
总分 (各要素赋分按:好8分,较好6分,合格4分,不合格2分) |
27 |
表1:课堂教学情况
听课学校 |
交大南洋 |
听课时间 |
2024.4.29 |
学科 |
语文 |
课题 |
浦东新区高三二模试卷文言文一讲评 |
班级 |
三(7) |
||
要素 |
观察点 |
赋分 |
|||
目标 |
1.课时教学目标能准确清楚地描述学习结果 2.课时教学目标有助于单元教学目标的达成 3.准确把握课时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4.课时教学目标符合学情特点 |
6 |
|||
内容 |
1.教学内容紧扣教材的重点难点 2.教学内容科学、准确、适切 3.教学内容中融入学科思想方法的学习 4.教学资源的使用有助于教学内容的落实 |
6 |
|||
结构 |
1.以教学重点难点为突破口组织教学内容 2.各教学环节(或任务、活动、问题等)之间有一定的逻辑关联、有助于分步达成教学目标 |
6 |
|||
实施 |
1.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空间 2.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师生互动充分、有效 |
6 |
|||
作业 |
1.作业目标与课时教学目标一致 2.作业内容科学、准确、适切 3.作业量符合国家课程(或相关政策)要求 |
5 |
|||
总分 (各要素赋分按:好8分,较好6分,合格4分,不合格2分) |
29 |
表2:书面作业调研情况
高三 |
份数 |
10 |
是否自编练习 |
否 |
|
要素 |
观察点 |
赋分 |
|||
内容 |
1.与教学目标一致 2.与学生基础匹配 |
6 |
|||
表述 |
1.题干表述准确 2.完成要求清晰 |
6 |
|||
结构 |
1.内容覆盖面广 2.题型多样 3.难度分布合理 |
5 |
|||
时间 |
估计作业用时适当 |
6 |
|||
批改 |
1.批改符号规范,批阅准确及时 2.有针对学生的指导和要求 |
5 |
|||
总分 (各要素赋分按:好8分,较好6分,合格4分,不合格2分) |
28 |
(三)校本教研概况
表3:教研(备课)活动调研情况
活动名称 |
语言得体题型专题复习研讨 |
||
观察点 (按程度由低到高1~5分) |
评分标准 |
||
主题 |
贴近教学实际;与计划匹配 |
4 |
5分:主题明确,属于既定教研计划,围绕学科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与现象开展教研活动。 3分:主题明确,但不属于既定教研计划,也未直接指向学科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1分:主题笼统指向研究范畴或领域或多个关联性弱的主题,没有聚焦明确的活动主题。 (2分和4分为介于其间的过渡值) |
过程 |
安排有序;重点突出;解决问题 |
2 |
5分:活动步骤清晰,有重点环节;氛围平等、表达充分;对问题或解决能形成共识,有助于活动后续推进。 3分:活动步骤清晰,但没有形成建设性的共识或结论。 1分:活动环节零乱,缺少必要的组织与协调,不能完整、清晰地表达与聆听不同观点,没有明确的共识或活动的结果。 (2分和4分为介于其间的过渡值) |
发言 |
紧扣主题,引发思考;发言面广,对他人的看法有回应 |
1 |
5分:每位组员都能围绕主题作有准备、有针对性的发言;部分发言具有启发性,并能回应其他组员的观点。 3分:有两位及以上组员发言,但发言面整体有限。且发言的针对性不强、启发性弱或氛围不积极。 1分:仅主持人一人发言,没有互动,没有其他观点的表达。 (2分和4分为介于其间的过渡值) |
特色举例 |
没有发现 |
三、调研后的分析与思考
表4:听课、备课、作业调研情况汇总表
学科 |
听课 |
备课 |
作业批改 |
||||||||||
总节数 |
好 |
较好 |
一般 |
差 |
总本数 |
好 |
一般 |
差 |
总本数 |
好 |
一般 |
差 |
|
语文 |
4 |
1 |
2 |
1 |
|
4 |
|
4 |
|
20 |
10 |
10 |
|
|
|
|
|
|
|
|
|
|
|
|
|
|
|
(一)总体情况
全组教师的精神面貌很好,认真对待教学工作,部分教师在课堂中关注学生的听课状态不够,教学组织形式还不够多样。教研(备课)组活动没有体现出流程。教师参加区级和市级教研活动的积极性比较高。
(二)经验与亮点
1、教师教学认真投入,团结协作。
2、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对学生的学法指导。高三3位老师刘哲、乔闽苏和李江的课堂教学有可圈可点处。刘哲老师的“语言艺术”专题复习课有设计感,从课堂导入到内容展开,再到课堂小结和布置作业及板书,很完整。她采用讲练结合的方式,注重和学生的互动交流,有意识引导学生联系做过的题目,联系教材中的相关课文,让学生加深印象和理解,领悟学习的方法和做题的方法。乔老师就文言文二的高分值题目给学生做了梳理(以板书呈现),也采用讲练结合的方式,结合二模试卷中的题目让学生当堂做(没有做到讲的和做的相一致),他讲解方法和注意点。李老师讲评浦东新区二模卷中的文言文一的题目时,有意识联系金山二模卷中的一些同类型的题目,比较分析,耐心细致,要求学生做笔记等。
(三)问题与建议
1.针对高三教师教学复习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