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合点·突破点·关键点·落脚点·发展点
(2017-09-30 09:19:40)分类: 教研论文 |
“彰显中华传统文化,深度推进两纲教育”经验
契合点·突破点·关键点·落脚点·发展点
——以金山区中学学段为例
金山区教育学院
自从《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和《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简称“两纲”)颁布以来,金山区积极响应,立足本土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区本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展主题活动,积极实践探索,不仅开创了学校文化育人的新局面,强化了课内外合力育人的大方向,而且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经历,提升了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和自信,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也促进了教师和学校的和谐发展。我区3所高中和10所初中在“彰显中华传统文化,深度推进两纲教育”上扎扎实实做了许多实践探索,诸如金山中学的京剧、枫泾中学的金山农民画、张堰中学的越剧、罗星中学的篆刻、兴塔中学的诗教、廊下中学的剪纸、吕巷中学的彩墨画、教院附中的“金山情”教育、金山初级中学的“友善文化”教育……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值得推广分享。
1、定位育人目标,立足地域特色找准契合点。
各学校根据两纲教育的具体要求和内容,根据办学经验以及师生特点,准确定位育人目标,倡导普及与提高,立足本校和金山地域特色,找准契合点。如廊下中学的剪纸教学,旨在让学生通过欣赏优秀剪纸艺术作品、了解剪纸相关知识、动手创作剪纸作品等活动来传承民族文化;激发学生对民间传统艺术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概括能力、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陶冶学生追求至善、至美的情操。如兴塔中学依托本地域(枫泾镇)深厚的诗词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着力从中华经典诗词文化中汲取智慧,打造诗意校园,让学生徜徉诗海,在诵读经典诗词、创作古体诗词中领略经典诗词文化、汲取中华文化精髓、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再如金山初级中学的“友善文化”主题教育,就是根据当下独生子女学生普遍缺失友善的意识,所以以“让友善之花绽放”为主题,引导队员们懂得友善的重要性,学习与人为善的方法,努力做一个友善之人,使中队队员之间相互关心、互相帮助,以增强中队的凝聚力,共同建设团结中队与和谐校园。
2、营造良好氛围,整合文化资源找到突破点。
各学校为了深度推进两纲教育,努力营造良好氛围,整合区内外文化资源。如金卫中学意识到两纲教育要和青春期教育、心理教育、安全教育、健康教育、环境教育、禁毒和预防爱滋病教育、法制教育等专题教育相结合,于是开展灵活、有效、多样的教育活动,从学生的兴趣、经验、社会热点问题或历史问题出发、结合区域、学校和学生的特点,将相关内容整合起来,倡导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积极营造了良好的教育氛围。如兴塔中学将诗意环境布置作为打造诗意校园的重要抓手,力在将校园布置成一个“诗意文化场”,让每一个兴中学子一走进学校,便能感受到浓浓的诗意,于无声处得到经典传统文化的浸润和熏陶;学校还聘请中华诗词协会会员、中国十大杰出青年诗人、时任《枫泾报》主编的张青云先生担任学校古体诗词教学的顾问。再如罗星中学在开展“以篆育人”课程时,有意识地整合本区域内的艺术资源,聘请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市知名篆刻家盛兰君和唐华老师作为课程专业指导,不仅教师,还有学生都非常受益。再如朱行中学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时,积极利用绿板、广播室等营造校园诵读氛围,注重校园文化的布置,开展班级文化建设评比,要求各班利用板报专栏、学习园地等书写、张贴经典语句,使学生一走进校园、教室,就融入古诗文的浓浓氛围之中,激发他们诵读经典名著的兴趣。
3、纳入课程体系,保障有序实施找好关键点。
课程是学校办学的关键要素,更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载体。各学校深谙此道,所以为了深度推进两纲教育,把课程纳入学校总课程体系中,为保障有序实施找好了关键点。有的学校通过显性学科融合渗透两纲教育,有的通过活动课程推进两纲教育。如枫泾中学把地方优秀传统文化“金山农民画”纳入学校美术特色课程群,作为深度推进两纲教育的尝试,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学习兴趣以及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如金卫中学为推进两纲教育提出“一体两翼”的课程架构,所谓“一体”指的是基础型课程即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所谓“两翼”指的是拓展型课程——以围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技艺传承”开发的系列课程(陶艺瓷韵、鼓舞、武术、围棋、龙舟……);探究型课程——依托“GET创新实验室”,围绕“绿色化工”、“环境保护”、“科技创新”三大主题,开发出的集“拓展、体验、探究”三维一体的学生社团课程。全校共开设了15门拓展课,成立了15个社团,其中为实施两纲教育而开设的课程有9门,共有9个社团。如教院附中围绕“金山情”主题教育课程实施方案,在全年安排预备和初一两个年级进行实施,深入推进民族精神教育;同时组织开展“教院附中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大力推进生命教育。再如山阳中学,既充分发挥思想品德、历史、语文、英语等人文学科等显性学科在民族精神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又注重其他学科,尤其利用学校少年宫、团队等平台和阵地,挖掘课内课外民族精神教育的各种资源,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教育活动,坚持优良传统教育与时代精神教育相结合,重点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文化体育活动、班队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成长,以“美育”带动学生行为的“内化”,达到“知行合一”的教育效果。再如亭新中学在民族教育实施过程中,以规范学生行为习惯、提高学生基本素养为主线,以学校传统技艺项目《风筝文化》、《衍纸艺术》等为切入点,让更多的学生接触优秀民族技艺和特色文化,拓展学校艺术教育的渠道和课外教育活动的载体,丰富学生的实践体验,进一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而在生命教育过程中,则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特色,注重对学生的生命与健康、生命与安全、生命与成长等教育,通过红十字应急救护等专题教育,使学生学习并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认识、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爱惜生命的态度,学会欣赏和热爱自己的生命进而学会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关怀和欣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4、注重实践体验,丰富学习经历找对落脚点。
课程的最终落脚点在学生。体验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最好方式。各学校在深度推进两纲教育过程中,非常注重学生的实践和体验,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在实施课程过程中,既有传统的课堂授课方式(如讲座),但更多的是让学生实践和体验。如罗星中学在“以篆育人”中,既继承传统,又融入时代元素,通过拓展篆刻内容、开发篆刻新材料和篆刻衍生品——仿画像砖系列,让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体验更丰富,感受更真切。如吕巷中学在实施彩墨画课程时,积极创设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将多媒体技术与彩墨画教学有机整合,根据彩墨画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课堂环节设计上采用讨论、交流、游戏、表演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乐趣。同时将课堂教学与探究拓展结合,课内课外、校内校外有机整合,还突破传统国画内容,因地制宜进行创新,将教学内容进行各种分层梯度设计、绘画材料个性创新、绘画载体多样创新。如金山中学针对新疆班学生的民族精神教育,以“听戏、看戏、唱戏、演戏”为主,带领学生去长宁文化馆和上海市逸夫舞台实地考察感受民族文化特点,让学生描画京剧脸谱增进理解手工制作,陶冶情操,还学习京剧基本功,参加现代京剧片段排练,并且在舞台上演绎,学生的兴趣高涨。如张堰中学与上海越剧院达成战略合作,成为越剧教学传承基地。学校通过创造越剧文化氛围、普及越剧基础知识、组织越剧社团活动、编写越剧校本教材等一系列举措,将越剧这一传统文化深入到学校的教学体验中。学生接受着优秀民族文化的熏陶和培养,变化了气质,具有“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精神风貌。
5、重视经验提炼,深化推进工作找到发展点。
各学校在深度推进两纲教育过程中,都非常重视经验提炼,不满足取得的许多成效,还在不断反思不断求创新,为未来进一步深化工作找到了发展点。如朱行中学认为,在深度推进两纲教育时,发挥了大队部、青语堂等组织的能动作用,坚持“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创造作用;更强调“师生互动”、“家校互动”,在各种活动中用老师、家长自身的学养去影响和带动学生,延展师生、家长交流的空间和时间;从小角度入手,从小口径切入,使传统文化传承以点带面,纲举目张。学校认为,传统文化的教育与传承需要转变思想观念,不断加强和创新传统文化的教育与传播方式,让更广泛的人群了解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从而提升中国传统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学校将继续不断地创新工作思路,彰显传统文化教育,深度推进两纲教育。如廊下中学认为,剪纸传统文化的教育在现行课程教材体系下的运行模式需要突破和创新,在传承民间剪纸艺术的前提下,从剪纸的材料、形式、内容、方式都要创新,尝试用微课的形式,学生自主学习,老师适当的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再如山阳中学认为,两纲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为了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弘扬开拓创新、刻苦钻研的民族精神,引导学生善待生命、帮助学生完善人格、健康成长,学校为此不懈努力——结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及学校的办学特色,在教学与活动中主动地、灵活地、创造性地、有效地加以落实,不断培育民族精神,提升生命质量,为社会培养山中“艺·毅”好少年。
综上所述,我区13所中学把“彰显中华传统文化,深度推进两纲教育”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教师积极参与,立足本校本区特点,善于整合文化资源,让学生以课程学习和体验形式为主,在有序实施过程中,有阶段总结和展示交流,学生受益良多,取得明显成效。在深度推进两纲教育中,教师不断提高了学科育人意识和能力,学生不断增强了民族精神和生命意识。当然,无论是作为研究性课程,还是作为拓展性课程,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如何在研究性学习或拓展性学习中更好地深度推进两纲教育,各校还有许多的工作要去实施开展,还有许多的问题要去研究破解,特别是在中华传统文化价值的挖掘、传承与提升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与实践。
2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