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学年金山区高中语文学科报告
(2016-11-18 10:28:25)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研论文 |
2015学年金山区高中语文学科报告
一、学科概况
(一)师资状况(2015学年)
学段 |
人数 |
年龄段 |
学历 |
职称 |
|||||||||
男 |
女 |
35岁下 |
36-50岁 |
51岁上 |
高中 |
大专 |
本科 |
硕士 |
未评 |
初级 |
中级 |
高级 |
|
高中 |
33 |
67 |
38 |
50 |
12 |
0 |
0 |
83 |
17 |
4 |
15 |
44 |
37 |
百分比 |
33% |
67% |
38% |
50% |
12% |
0 |
0 |
83% |
17% |
4% |
15% |
44% |
37% |
据上表可知:女教师明显占比大,数量占男教师的一半,男女比例有些失衡;以中青年教师为主,青年教师占比偏大;学历全部达标,硕士比例有所上升;职称比例总体比较合理,高级教师多集中在城区中学。
(二)教师教学现状
从整体视导、学科调研、教研活动、蹲点指导等过程中,我们了解到教师的育人意识明显比以往增强了,他们关注学生的学习经历,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比较好地落实预设目标及重难点,能创设师生之间的民主氛围,适时通过引导、启发、组织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注重基础知识教学和传授的同时,能有意识去拓展一些内容,有学习方法的指导,能有人文意识的渗透,也能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但是调研结果显示,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和品味语言不够,思想内容和手法讲解比较多;有些课的教学容量偏少,教学节奏比较慢,课堂过渡和衔接比较生硬;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以及学生之间的讨论和研究虽然都有,但是深度和效度都不够;有时教学拓展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明显有距离,没有多少效果。部分教师对文本的解读还不深入、不完整,教学目标的制定有偏差,阅读教学中没有把握好文本的主题内涵、文化内涵和育人内涵,没有正确体现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所要求的教学意图,影响学生的认知逻辑和学习效果。
(三)学生学习现状
通过各种调研、观课活动,我们发现目前多数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态度和情感比较积极,不仅在课堂中能够专心听讲,跟着教师的教学思路和内容走,适当做一些笔记,而且在课外能够进行一定量的阅读和写作,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和研究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的学习。但是,部分学生因为不能很好地理解语文学科的特殊性,认为投入学习的时间与产出的效果不成正比,所以没有把语文课当一回事,把它看成是“休息课”。同时,由于一些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还比较单一,不够吸引学生的听课兴趣和学习热情,所以不少学生不喜欢上语文课。另外,不少学生的学习时间被数学、英语等强势学科挤占,本身又对学习抱有功利的思想,所以就语文学科中的古诗文积累比较少,课外阅读量也很有限,造成了语感缺失、语文素养比较低、思想认识水平不高,阅读和写作能力较弱。
二、主要工作与成效
(一)积极开展学科主题研究,注重思路引领,追求教研综合效益
2015学年,我们明确语文学科教研的重点,注重思路引领,努力追求教研的综合效益。围绕教研室的工作主题“聚焦课程建设,助推课堂转型,提升队伍质量”,我们积极开展区优秀教研组认定、单元教学设计研究、课堂教学研究、与质量监控相关的考试命题研究等活动。通过一系列活动,教师的课程意识和研究意识都有了比较明显的增强。
1.开展区第七届优秀教研组认定
2015年下半年,我们按照教研室工作要求,开展第七届区优秀教研组认定。我们制定了优秀教研组评比的具体指标,对金山中学、张堰中学、亭林中学和朱泾中学四所高中的语文教研组进行了认定,包括审查申报材料、实地走访调研(听报告明总况、开座谈听细节、阅材料看质量和观活动实录把方向等四种形式)。我们在评比中总结了教研组建设的经验和方法,发现了教研组建设中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意见和建议。
2.围绕主题组织开展教学研讨活动
本学年,我们继续组织一批骨干教师围绕“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经历”这一教研主题,作了一些课堂教学研讨。如2015年11月3日下午,华师大三附中倪华老师以教研转型方式上了《读文贵读人——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指导》。2016年3月8日下午,张堰中学常雪雁老师上了《从思维到思想——说理文归类阅读法》。 3月22日下午,上师大二附中冯敏老师上了作文指导课《议论文写作中的原因探究》,张堰中学胡婧老师为老师们作了25分钟的微型讲座《推进析因的多角度和逻辑性》。4月26日下午,朱泾中学李欢老师上了高三徐汇二模试卷的讲评课。在教学研讨活动中,我们梳理了一些经验方法。
3.组织见习教师开展单元教学设计研究
本学年,我们根据教研室的工作要求——以认识单元教学内容,确定单元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形成单元教学策略,安排单元教学课时,制定学生学习评价方案等为研究内容,开展了单元教学设计的思考和研究。2016年3月10日,我们组织三位语文见习教师(华师大三附中的丁蓓蓓、张堰中学的卢逸和枫泾中学的肖连喜)在张堰中学开展了高一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的课堂展示和研讨。课后,我们以课为载体,展开了充分的讨论、交流、反思、总结,形成了共识,即单元教学不止于复习,而是基于已学的内容进行总结、提炼、深化、拓展、延伸;单元教学设计要基于单元的主题和要求以及学生的认知发展和需求,单元教学设计涉及教师教学的理念、内容和方法,所以教师要对学科产生热爱、对学生产生热情、对学习产生渴望。
4.加强质量监控,做好考试及命题研究
本学年,我们除了对高一和高二区统测情况进行质量分析外,重点针对高三,进行了一模封闭式三人磨卷、二模和徐汇松江两区联考。我们先后于2015年10月、2016年1月、2016年3月、2016年4月在教育学院、张堰中学和朱泾中学组织了四次全区层面的上海秋季高考、区一模及二模的学科测考情况的质量分析,不断强化教师的质量意识。
5.充分抓住契机,开展高端教师专题培训
本学年,我们充分珍惜学院领导和华师大教育开放学院合作的契机,举办了金山区高中语文高端教师研修班。2016年6月18日、6月25日、7月1日、7月2日四天,沪上知名语文教学专家任其斌、李冲锋、步根海、李支舜、李强、王意如、肖家芸、郑桂华等来教育学院为教师们做了专题讲座,诸如《教得更有意思些》《文本解读与教学内容确定》《关注学生学习经历,凸显文本价值》《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古诗词鉴赏十大关系》《新常态高中语文迎考对策》《把作文教学铺设在一个“周期”之中——作文教学的“顶层”设计》《概念阐释——议论文写作的起点》等,极大地开阔了教师们的教学视野。
(二)有序开展教学调研活动,聚焦调研主题,指导提炼学科经验
本学年,我们按照教研室工作计划,有序开展教学调研活动,共参与了全区8所高中的13次专项调研。另外,对蹲点学校进行调研指导8次,提炼学科经验。
1.借助调研工具量表,聚焦调研主题,指导提炼学科经验
我们借助市教研室修改形成的最新版调研工具量表,围绕“高考新政下的课程与教学”主题,对全区8所高中进行了调研。我们始终认为,研究与指导的结果固然重要,让调研的过程本身产生研究和指导的价值更为重要。所以,在调研中,我们比以往更关注学校在高考新政下的课程建设和师资建设,着眼于教师教学基本要求的落实和教学基本规范的执行,聚焦于教研组(备课组)的工作开展、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实施、作业的设计与批阅、考试测验的命题与质量分析等方面。在调研中,我们尤其关注高考新政下高三教学复习策略和课堂教学效能以及高一、高二教学策略的适度调整和应对方法。本学期,我们还积极配合市教研室,完成了对亭林中学“三类课程”的实施和评价的调研。
2.定期开展蹲点学校调研指导,提炼学科建设发展经验
本学年,我们继续定期开展对蹲点学校——亭林中学的调研指导。不仅对语文教研组全体教师开设了《关于语文教研组建设的思考和实践》和《高中作文有效教学设计》等专题讲座,提炼和总结了教研组学科建设和发展的经验,从价值引领的角度对教师进行了学科引领,努力提升了校本教研的有效性;而且组织开展以备课、听课和评课为形式的“一日研修”活动,对上课教师进行了指导点拨,提升了备课组教师的教学素养等。
(三)结合大中小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推动语文学科发展,提升教师素养
本学年,我们继续借助和发挥区语文学科发展中心专家团队的力量和智慧,结合大中小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积极组织开展阶段性成果交流会——课堂教学展示和主题论坛,培养特色教师,打造学科品牌。
1.组织开展课堂教学展示和主题论坛活动
2015年开学初,语文学科中心组成员联合基地学校的导师共同商议学年工作计划,确定三个学段围绕“诚信”主题进行课例展示和研讨。我们借助3月1日下午新学期教研组长工作会议,邀请教院附中语文教研组长王连英老师和张堰中学语文教研组长常雪雁老师分别交流了《德润课堂》和《基于SWOT模型的语文学科德育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开展的主要工作和取得的主要成果。2016年3月15日下午,教院附中青年教师朱天云在蒙山中学上了预备课文《一千张糖纸》,后联合思想品德学科进行了跨学科的课例研讨。2016年3月29日下午,张堰中学青年骨干教师包俊虹在张堰中学上了高二课文《延陵季子将西聘》,后进行了“教研文化建设在学科育人中的作用”主题论坛。张堰中学、亭林中学、朱泾中学三位语文教研组长及张堰中学樊汉彬校长参与交流。2016年4月5日下午,松隐小学曹勤忠老师在松隐小学上了三年级课文《守信》,后围绕“知情一体,点线融合”主题进行了校本实践与探索活动的交流。小学语文教研员唐连明老师和项目组主要负责人丁永章老师分别对课堂展示和主题活动分别做了精彩的点评。
2.开展“语文学科德育因素的挖掘与有效实施”主题案例和论文评比
2016年1月和3月,语文学科发展中心组围绕《生命的舞蹈》和《生命的节日》的教学设计,先后开展了“语文学科育德因素的挖掘与有效实施”主题案例评比和青语会论文评比。初中语文教研员沈军英老师作了案例评比综述。2016年5月24日下午,我们在教育学院学术报告厅举行了论文评比总结表彰。张堰中学史明杰老师作了论文评比综述。通过评比,我们发现了一批优秀教师和优秀案例及论文,促进了教师对“语文学科德育因素的挖掘与有效实施”的深度思考,也为将来的语文教学提供了很好的经验方法。
(三)筹划组织形式多样的教学评优,推进有效教学,提升学科质量
教学评优是学科教研和教学质量提升的一种模式。它以搭建平台、突破教学难点、培养优秀教师为目的,是以校、区、市等层层选拔为基本过程,有层层专家团队对优质课的打磨,有对参赛教师的整体指导,有参赛者之间的观摩、交流和学习。
1.组织区第四届“新苗杯”青年教师教学评优
2015年11月17日始,高中语文学科组积极配合教研室筹划组织金山区第四届“新苗杯”青年教师教学评优。活动共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初评,内容是参赛教师对学科组下发的指定教学篇目撰写教学设计。高中学科共有11位教师参赛,其中3位教师入选第二阶段的课堂教学评优环节。在2015年12月22日-24日为期三天的听课评审后,我们评出一等奖2人、二等奖4人、三等奖5人及教学设计奖1人。为了体现评优活动的功能性和公正性,我们在赛前作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比如制定比赛方案,精心组织筹划,力求比赛流程的规范化和人性化。同时通过评优,我们也发现了优秀青年教师,在过程中进一步激励了他们更加积极地投入学科课程建设的学习和实践,推进了教师专业技能的持续性发展,促进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
2.组织完成上海市“语文大讲堂”金山赛区复评及市级决赛
为迎接第九届上海市高中“语文大讲堂”青年教师教学评优活动,2015年12月15日下午,我们在亭林中学举行了“语文大讲堂”区级选拔暨语文学科德育一体化教学研讨活动。经过观课评课、现场答辩和教师投票,金山中学骨干教师梁颖脱颖而出。2016年5月3日上午,我们邀请市高中语文教研员范飚老师来金山中学,听了梁颖老师的随堂课《胡同文化》。下午范老师由这节课谈开去,对语文课堂教学及语文学科建设提出了很好的建议。2016年5月28日下午,梁颖老师在杨浦区控江中学经过决赛由现场教学设计与作文批改、现场答辩、观众现场投票等环节组成,最终荣获“十大教学之星”称号。
(四)充分利用教学交流平台,发挥优秀师资力量,推动教师专业成长
高中语文教学研究真正取得成效,就不能形式单一,而必须有创造性、丰富性,适应不同群体的不同需要,让大多数教师得益。因此,我们除了课堂研讨、基层调研、评优活动,还积极建构教学交流平台,发挥优秀师资力量,推动教师专业成长。
1.借助青语会平台,提升青年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
本学年,青语会开展了课堂观摩、主题论坛和论文评比等有意义的活动。2015年10月29日下午,青语会会员在上海天山中学参加了第十一届“上海市中青年语文教师论坛”。本次论坛以“深化课改背景下的教学设计与实施”为主题,探讨“新课改”所提出的理念的内涵,探讨教学设计的方向与路径,探讨教学实施的策略,探索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与成长的关键因素与启示。2015年11月26日下午,青语会会员在上海杨浦高级中学观摩了市级名师王希明和李琳的两节展示课《一碗阳春面》和《合欢树》。2016年3月31日上午,青语会会员在华师大三附中观摩了胡宝元和丁蓓蓓两位青年教师的同课异构课《小溪巴赫》。课后,围绕主题“教学内容确定的可视化路径探讨”展开了深入研讨。三附中顾问周震和先生给予了肯定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顾燕文作了总结发言,提出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确定应尊重文本的规定性、合乎思维的逻辑性、关注认知的阶段性、提供发展的可能性。2016年4月14日下午,青语会会员在市北中学观摩了市级名师唐秋明和陶雨婷的两节展示课《月夜》和《终南山》,听取了市高中语文教研员范飚老师做“关注古诗文教学中主问题的形成与解决”的主题讲座。2016年5月17日下午,我们邀请了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教授在教育学院为高三语文教师和青语会会员们做了专题讲座。他围绕“课文的教学点”和“帮助学生解决‘教学点’问题的语文知识”两个话题,结合典型课例——台湾作家杏林子的《生命,生命》和鲁迅的《风筝》做了精彩分析解读,给教师们很多的思考和启发。2016年5月24日下午,在教育学院举行了“语文学科育德因素的挖掘与有效实施”青语会论文评比总结表彰和主题论坛,给全体会员很多启发。
2.借助学科工作坊的团队智慧与力量,带动区域教学发展
2016年5月31日下午,工作坊2组在常雪雁老师的组织带领下,全体成员在金山中学观摩了学科导师张锦华老师执教的一节高一语文课《哦,香雪》。课后,教研员参与开展了研讨活动。大家一致认为,张老师的课例给我们的语文教学研究提供了很好的范式;张老师自身热爱读书与思考,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张老师的课堂已经从教学的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另外,学科导师邢芳老师做了微型讲座《语文阅读课程的内容:课程层面关于阅读“教什么”?》,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体会,给予全体教师启发、思考和感悟。
3.借助学科中心组,努力扩大骨干教师的引领辐射作用
本学年,高中语文学科中心组认真履行职责,在发挥自身引领作用的同时,积极开展与被带教教师之间的活动,努力提升全区语文教师的业务水平。同时为高三毕业班的教学搭建校际交流的平台,共同交流教学复习进度、复习策略;讨论教学难点、重点;共享教学资料、高考信息。为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力,为全区每所学校尤其是学科薄弱学校提供有效服务,整体提高全区语文教育教学质量,本学年中心组共开展集体研讨活动4次,讲座5个。教研员黄争荣先后去亭林中学、交大南洋和上师大二附中为高三学生做了作文专题讲座和古诗文专题讲座;教研员顾燕文和兼职教研员三附中戴绚老师先后去枫泾中学为高三学生做了作文专题讲座和主观性试题讲座。
4.借助各类便捷有效的网络平台,共享教学资源加强交流
语文教研工作包括师资队伍建设,需要团队合作精神,需要借助网络平台追求效益。因此,我们紧紧抓住各校的语文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这支队伍,通过“学习共同体”,让他们带动组内的其他老师,一起借助各类便捷而有效的网络平台,如金山教育即时通、金山区高中语文教师QQ空间和教研员博客等,共享教学资源并进行教学学习心得的交流。
三、存在问题与分析
(一)教师的教材分析能力还有待加强
从平时的调研情况看,教师备课大多数依赖于教参、教辅及网上的资料,还缺乏独立钻研教材的精神,教材分析能力较为薄弱。在课堂教学中以下现象较为普遍:一是教师“浅读”文本,教师纠结于写了什么而忽略了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纠结于文本的主要内容而忽略了基于形式的特点和亮点;二是教师过度强调静态的知识概念,未能将知识的学习与阅读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不少学校的备课组还没有真正发挥共同备课研讨教学的功能,还停留于交流教学进度等层面,这不利于组内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整个教研组的学术发展。
(二)作业与课堂教学的一致性还有待加强
通过各种调研、观课以及与教师们交流,我们发现教师在课后作业与课堂教学的一致性上还比较薄弱。有的教师对作业布置有些随意,没有和教学目标统一起来。不少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每每要求学生在课外阅读一些相关作品,比如同一位作家写的其他文章、同一个话题的其他文章、同一种风格的其他文章,这对开拓学生的视野与心界大有好处,但前提是必须落实。同时,作为课后作业,如果仅仅是建立“阅读链接”还很不够,还应对课中所学有所巩固、有所深入,并且有所反思。否则,教师如何判断学生是否学会、学得怎样、还存在哪些问题,又如何在此基础上有的放矢地设计后续教学。
(三)学科教研组在内涵发展上还不够平衡
在各种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各学校语文教研组主题化的校本教研活动在不断地趋于规范。无论是形式,抑或是内容,教研氛围在不断形成专业化的校本特色道路上越来越浓厚。张堰中学作为语文学科发展中心基地学校,开展了学科课程育德因素挖掘的研究在踏实地推进,并组织教师进行了“课程统整”的课堂实践研究,取得了很多的成果。亭林中学语文教研组在“三反思两实践”校本教研活动上做得很扎实很有实效。金山中学语文教研组在特色教师教学方法的总结、“国学文化”系列活动的开展、学生语文学习成果的汇编,以及校本教材的编写上也有了鲜明的特色和长足的进步。但不容否认的是,学校教研组之间的内涵发展还是不够平衡,存在着差距。有些教研组长缺乏教研组建设的整体构想,缺乏对新高考背景下语文学科发展建设的思考和规划,还没有很好地调动全组教师的工作热情、力量和智慧,还不善于挖掘、总结和宣传本组教师的特点、特色和特长,校本课程的建设力度明显不够。因此,如何让教研组在内涵发展上能够早日形成制度化、系统化和精细化值得各学校教研组长的深入思考。
(四)骨干教师流失较多,教师参与市级网路教研积极性还不高
本学年,我区又有九位语文骨干教师流失,其中八位去了市区学校,一位去了金山某企业。这对整个区域的高中语文教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多数骨干教师是出于家庭因素和自我发展的考虑。所以,如何留住语文骨干教师,是学校主要领导和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需要高度重视的工作。留住骨干教师,不仅靠工资待遇和福利,而且靠感情和人格。本学年,市高中语文教研员范飚老师先后在“上海教研在线”组织开展了三次网络教研活动,分别围绕“好题的印象与标准”、“小说教学中主问题的形成与解决”和“古诗文教学中主问题的形成与解决”的主题。教研员通过“金山教育即时通”和“金山区高中语文教师”QQ发了通知,做了布置,组织和发动基层学校语文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积极参与,但是教师可能忙于各自的教学工作,参与的积极性并不高,参与发帖的很少。
四、努力方向与对策
(一)以“研究、指导、服务、管理”为方针,努力提升区域教研工作能级
教研员的职责是研究、指导、服务和管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研员的“教研力”就是教师的“教学力”、校长的“办学力”、学校的“发展力”和区域的“教育生产力”。面对高考新政,我们的教研工作要提升能级,要进一步贴近课堂实践、贴近一线教师、贴近科学发展。我们要牢记职责,多学习教育教学教研方面的理论和方法,多研究一些教学问题,把问题作为通向进一步发展和达成目标的起始点,把确定解决的问题作为问题解决的切入点。我们要积极为各校校本课程体系的构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及职业生涯的指导方法、教师队伍建设的途径等方面献计出力。我们要依托原有的教研活动,努力增强自身的课程领导力、组织管理力、学法指导力、数据分析力和创新思辨力,立足区域学科“领头雁”,以陪伴者、研究者和培训者的身份与教师共同建设语文课程、研究语文核心素养、实践语文学科育人途径,让教师的“教学意识”与“课程意识”有机结合,让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的距离有效缩短,让教师的“教学”与“科研”有力结合。我们还要加强和市教研室及外区县教研员的工作交流,在增强教师语文课程意识、规范语文课程建设、完善语文课程体系、培育语文课程建设上积累经验。
(二)以学习高考新政、新课程标准及新修订的《高中语文学科教学基本要求》为抓手,提高教师基于课程标准教学的意识
新的高考招生制度着眼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成才,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职业规划意识,着眼于多元化的课程选择和评价选拔。正在修订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特别明确了高中语文课程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并鲜明地提出了核心素养的三个层级:“积累与感悟、认知与逻辑、运用表达创造。”已经新修订的《高中语文学科教学基本要求》特别提出了“语文素养”和“学习经历”两个关键词。鉴于不少教师对高考新政思考不多以及“课程意识”和“课程标准”意识的缺位,我们要加强学习、解读和宣传。从育分到育人意识的转变落地,从教学意识向课程意识扩展,增强教师对课程标准的敏感性、把握准确性和执行的自觉性是应该努力的方向。我们要加强课程标准与教材内容关系方面的引导,也要聚焦课堂教学,引导教师基于课程标准,对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与要求进行合理定位,切实提高教师基于课程标准教学的意识,全面落实课程标准要求。
(三)以区语文学科发展中心为阵地,推动语文学科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
区语文学科发展中心要继续发挥专家团队的力量和智慧,紧紧依靠7所基地学校进行聚焦课堂教学、作业效能和考试命题的细化研究,利用和发挥好丰富的语文教育教学资源,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特色教师,打造学科品牌,积极推动语文学科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努力培养教师的思想力、发现力和创造力。我们不仅要在面上向教师们宣传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以及高考语文改革的动态;更要在点上着力,诸如帮助教师和教研组提炼经验,努力将教师和教研组的教研成果转化为“可视化路径”,以促进优秀教师教学经验和优秀教研组建设经验的推广,为教师解决教学中的真实问题提供思维支架,围绕如何激活校级教研活动、如何提升教研组的内涵发展而积极打造教研组的文化品位、如何有效地批阅作业、命题测试及质量分析等主题;诸如倡导和组织各校语文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进行课堂教学专业引领、单元教学设计研究和区域语文教研转型活动成效研究,积极借鉴初中语文市级网络教研活动的成功经验和方法来推动高中语文教师参与市级网络教研活动的积极性等。
执笔人:黄争荣
2016.7
(本学科报告荣获教育学院学科报告评比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