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与商道
(2010-02-06 16:45:09)
标签:
茶道商道精英会经理人协会东南早报财经 |
分类: 精英会 |
借助茶文化构筑和谐企业
精英论
●茶道与商道确有相通之处,传统茶道倡导“正、清、和、雅”,而传统商道一直非常讲究“诚信为本”与“和气生财”。
●经理人与经理人之间由于想法的差异就容易产生一些分歧,如果没有很好沟通,日积月累,就会演化成矛盾。
民营企业随着自身规模的壮大与发展,员工数量不断增加,人才与日俱增,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之间的默契与和谐成为公司发展的重要因素。日前,“2010企业高管工作环境分析会”在泉州举行,茶文化研究者与职业经理人围绕“茶道与商道”这一主题展开热烈讨论,畅谈茶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与会人士一致认为,茶文化对于构筑和谐、积极的企业文化裨益良多。本次活动由泉州市茶文化研究会、华侨大学MBA联合会、富源茶文化推广中心联合主办。
观点一
泉州市茶文化研究会会长何融融认为,在中国,茶道与商道确有相通之处,传统茶道倡导“正、清、和、雅”,而传统商道一直非常讲究“诚信为本”与“和气生财”。“可见,无论是商道还是茶道,都倡导‘和’的思想。如果要问企业管理应该从茶文化中汲取什么有益的养分,我觉得首先应该汲取的就是‘和’的思想。”
何融融认为,我国人民历来就有“客来敬茶”的习惯,这个与茶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茶文化之核心为茶道,中国器物文化能上升到道的层次的惟有茶文化,茶道是茶与道的融合与升华。对茶道的阐释,有助于深入地理解茶文化,更有利于把握和弘扬底蕴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以茶为礼,以茶论道”就应该精通茶文化,由此,福建茶企业目前最应该去做的就是更加重视茶文化的弘扬以及一个影响力广泛的大品牌的打造。
“建设与弘扬企业文化、品牌文化,不单单是茶企业要遵循的商道,也是各行各业的企业要遵循的商道。有文化魅力的企业,才能是恒久的、有生命力的企业。”何融融说。
观点二
华侨大学MBA联合会会长洪宏从学习的角度来阐明“道”在商场上的意义。“茶道的核心在于营造一种沟通氛围,而商道的关键也在于沟通。在当前很多企业主与高管出现了一些棘手的矛盾,形成内耗,关键在于沟通的缺乏。怎么解决呢?我认为要加强学习,企业主要通过学习更新理念,高管要通过学习了解自己的定位,更好帮助企业主发展事业。”洪宏如是表示。
关于茶道与商道的融合问题,洪宏觉得不管是“品茶有道”还是“经商有道”,这些都跟“人道”息息相关。而在“人道”中,则自始至终贯穿着“沟通”二字。所以无论是茶道还是商道,只有沟通才能实现和谐与共享。
华侨大学MBA联合会副会长陈似平同样非常看重沟通的作用,认为应当以茶道精神求同存异。他说,茶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相当大,其中一个就是通过泡茶的形式来实现沟通,化解高管中的矛盾。他说:“如果站在一个企业的角度,或者是站在一个大局的角度看问题的话,每个人的意见不同是很正常的。所以关于高管之间的矛盾问题,就要看我们能不能互相包容,或者站在一个更综合的角度去看,对于企业来说则要总揽全局,取其利,弃其弊。因为任何一个矛盾的产生都有其利弊之分,只要是一个团体存在就必然会产生不同的意见,那么此时最重要的就是求同存异。”
“沟通”二字,在分析会现场得到了广泛共鸣。福建富源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詹跃明觉得,由于每个人的位置不同,其想法也就会产生差异。在繁杂的事务中,企业主与职业经理人之间,经理人与经理人之间由于想法的差异就容易产生一些分歧,如果没有很好沟通,日积月累,就会演化成矛盾,而当矛盾没有得到良好解决的时候,高层管理人员之间的“博弈”和“较量”就产生了,这一切都将成为企业发展的绊脚石。因此,如何让各路在企业中和谐共处非常重要。“在我看来,茶文化对社会的最大作用就是:茶文化以和谐为中心,倡导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提倡平等、尊重、友好团结。虽然泡茶确实需要‘浪费’一些时间,但换取的不仅是茶叶本身的品位,更多的是人与人之间得到了良好的沟通。”詹跃明说。
观点三
泉州市名牌研究会会长林栋梁认为人才的培训非常重要。而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他认为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人才的储备。“储备并不是像古代许多达官贵族那样,养着一帮人才留着日后使用,在这里则是指,把人才放在一个大的行业背景中去培养。例如对同行业的一些高管在平日里就不能引导他们违背职业道德,轻易地背离公司,被其他公司‘挖’走。因为‘挖’字本身带有贬义的色彩。总而言之,培养人才就要像焙制好茶一样,所以在日常所做的员工培训中应该注重对人才进行一个系统的培训。”他说。
对于人才的培养与运用,泉州市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洪源技认为,在企业管理中,到底应该如何去界定“德”和“才”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任何一个企业在选人的时候,当然都希望选到德才兼备的人才,但这其实是一种奢望。所以,以人为本强调的不仅是组织对人的物质追求和精神追求的关怀,更重要的是对人的“德”与“才”的培养,是对员工行为的规范,是打造一个精英团队,最后达到人与企业同步提升的目的。
泉州茶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王家缙对“骑驴找马”的就业现象进行了批判。“很多人在抱怨目前工作的种种不是时,可曾想过,企业同时也在观察你,考核你,甚至‘杀机’已动。试想,你若将企业看做跳板,准备找到心仪的马后就‘卸磨杀驴’,企业又怎能容你?毕竟相比起来,企业是一头更有杀伤力的驴,它的承受力与耐力也远胜于个人。”他说,“你不妨把企业看成是‘顺毛驴’,当你顺着毛摸它时,它不仅会与你和平相处,还会驮你前行,为你负重。其实,无论是驴是马,企业与个人原本就是可以双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