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消费者更愿为个性化品牌埋单

(2009-12-04 12:27:08)
标签:

精英会

经理人协会

东南早报

个性化品牌

分类: 精英会

精英论

  只有制造中包含了设计、渠道和服务,才能够使这个产品和别的产品不一样,才能够摆脱比价、杀价的局面。

  近两年来,发展更快的是零售商自由品牌,而不是全球知名的大品牌。

    2009年中国国际跨国采购高峰论坛日前在上海举行,作为外向型经济明显的泉州,企业对全球经济形势回转下的国际采购新动向极为关注。此次高峰论坛上,与会权威人士、专家学者、业界精英以“‘后危机时代如何提高出口能力为主题展开深入探讨。

承接国际产业转移

  国家商务部副部长易小准说,现在经济形势总体呈现企稳向好的势头,由于世界经济复苏,将是一个缓慢曲折的过程。我国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够稳定,不够巩固,也不够平衡,国际国内不稳定不确定的因素仍然很多。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外部需求萎缩导致出口减少,仍然是我们国家经济增长面临最大的困难。

  他说,政府将继续完善外商投资企业境内上市的相关政策,引导优质外商投资企业适时在境内上市。为应对外贸可能继续的冲击,我国将从三个方面着手:首先要发挥综合比较优势,进一步发展对外贸易。目前,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不再仅仅是单纯劳动力的优势,而是形成了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强大的产业配套能力,高素质的劳动力所构成的综合比较优势。下一步中国将发挥综合比较优势,积极推进与有关国家的自贸区的建设,发挥沿边开放在区域和次区域经济合作中的作用。其次,继续大力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促进贸易与投资的良性互动。进一步为外商投资提供稳定的市场环境、规范高效的行政环境,促进外商投资企业健康稳定有序的经营和发展,继续完善外商投资企业境内上市的相关政策,引导优质外商投资企业适时在境内上市。最后,继续鼓励和支持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开展对外投资合作业务。在财税、金融保险和外汇出入境等方面,完善一系列的支持政策,提供多方位有针对性的公共服务,引导更多有竞争力的产业和企业走出去,到境外投资设厂,承包工程,建立研发中心和营销网络。

实现品牌个性化

  阿里巴巴网络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卫哲说,现在提到转型和升级,有两个非常流行的提法,可能也是两个非常有危害性的误区。

  第一个误区说,中国制造缺一个全球性的国际品牌。所以我们看到,很多中国制造企业,正在积极地收购国际品牌。中国制造现在最缺乏的是设计。如果只是一个品牌,那是空洞的,品牌后面只有有了自己的设计,有了自己的渠道,有了自己的服务,这个品牌才真正有意义。他说,只有制造中包含了设计、渠道和服务,才能够使这个产品和别的产品不一样,才能够摆脱比价、杀价的局面。

  第二个误区说,只要我们中国制造升级,我们的制造设备、制造工艺具有一定的科技含量,我们就能避免低价竞争。他说,事实并非如此。应该说,谁掌握了渠道,谁掌握了服务,就够使他的产品与众不同,也才能避免低价竞争。他认为,消费者实际上愿意为个性化的产品付出一定的代价。

完善价值链体系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肖国普认为,最关键的是要完善价值链体系和提升产品质量。他说:质优价廉是商品竞争力之一,在后危机时代,低质低价肯定是不行的。不仅外部对这种需求越来越少,而且过去企业自己互相竞争非常厉害。今后在提升质量的同时,还要提高产品技术质量的标准。

  肖国普说,后危机时代企业要改变过去的贸易方式、贸易思想。后危机时代,中国制造应该延长完善价值链,配上研发、渠道及售后服务。他说:社会的每一个阶段内涵都不一样。在过去中国的制造利用了低成本走出去,走向国际,占领了很多市场。这正好是世界制造业的转移,给了我们机会。

发展自由品牌

  美国自由品牌协会(PLMA)会长Sharoff Brian介绍说,PLMA是自由品牌厂商的协会,是一个世界性组织,其使命之一是开发出采购的源头。同时让那些有兴趣以自由品牌推广自己产品的人,有地方可以宣传自己。

  他认为,就自由品牌的市场份额而言,在德国、西班牙、比利时、荷兰大卖场当中,50%的产品都是零售商的自由品牌。近两年来,发展更快的是零售商自由品牌,而不是全球知名的大品牌。自由品牌发展也是零售业国际化的一种必然结果。

  问题是:如何把中国在OEM领域的特长,转变成为自己发展自由品牌的一个优势呢?我想这有很长的路要走,或者说有很多的工作要做。他说, 必须做的事情包括:第一,产品的质量,必须要有保证,不能为了实现价格最低,而牺牲产品的质量;第二,必须有更多研发的工作,要想在自由品牌制造当中获得优势,必须思考如何生产产品,如何用更好的方式来生产;第三,制造者必须认识理解美国和欧洲的消费趋势,而不仅仅是被动地坐在那边等订单;第四,制造商和零售商必须在中国的内部建立起强大的自由品牌国内市场,之后再考虑把自己的产品出口到欧美市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