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福建日春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启联
“和”的基础,是包容并蓄;“和”的精神,是一种专注;“和”的内涵,是和谐之道。走进日春,走近王启联,你便会被一股浓郁的“和”气所感染。
面对传承与建设,王启联选择了融合,融合铁观音文化与传统文化后,打造出了极具闽南特色的“老舍茶馆”;面对同行强劲的营销推广模式,王启联选择了稳健踏实的策略,成功树立了茶界直营模式典范,并在全国各地建立了110个直营连锁店;面对当前的金融危机,王启联秉承一颗平和之心,一如既往抓产品品质,使日春在不平凡的2008年实现了80%的增长率。
融合之道,打造闽南特色茶馆
四月里的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记者应邀来到了日春位于泉州南环路的总店。一打开车门,记者远远便看到了大门口一排排整齐排列的黄色钉子。据说,明清以后,门钉开始被赋予礼制概念,只有皇亲贵族才能在大门上安装门钉,并且门钉的数量按不同身份进行区分,最高为九行七列,共六十三个,代表帝王,接着按身份逐级递减,普通百姓则不得使用。于是,门钉成为了权利与地位的象征。
推开门,一块古铜色的浮雕马上映入了我们的眼帘:一轮月牙状的明月在无数双热情双手的托举下,熠熠生辉,照耀着阳光下辛勤劳作的茶农。看着那道栩栩如生的制茶画面,不禁让人浮想联翩,彷佛早已置身于芳香四溢的茶园。据王启联总经理介绍,那是公司的形象牌“托起日春明天的太阳”,那一轮明月代表着“日春”,同时也是公司的LOGO,而那围绕于四周的无数双手,象征着“日春”团结、奋进与美好的未来,“太阳”是每一个日春人的温暖之地,光明之神,承载了所有日春人的梦想。
环顾四周,朱红色大圆柱,素雅厚重带着时光味道的雕塑,古朴简约的鸡翅木桌椅——呈现于眼前。围坐茶桌,品着佳茗,王启联总经理用不疾不徐的语速,向我们讲述了“文化馆”的故事……
前几年,王启联考察北京市场时,有感于“老舍茶馆”将茶叶销售与茶文化、茶艺相结合的经营模式,便萌发了打造闽南特色茶馆的念头。经过深入探讨与精心筹备,2008年,福州、泉州、厦门三地的铁观音文化馆相继建成。在文化馆里,人们能一边品茶,一边欣赏被誉为“中国古典音乐明珠”的南音,以及闽韵十足的驰名中外的民间工艺珍品提线木偶等。
“打造传统文化传播基地”,这便是王启联建立文化馆的初衷。王启联表示,三家铁观音文化馆各有特色,装修上,分别体现了“贵气”、“雅气”与“正气”的风格,而产品、茶文化、企业文化的完美融合,便是三家文化馆的共同之处。
跟随王启联,走过一条雅致的木桥,拾级而上,便来到了“日春”的发展史展示厅。在这里,不仅能了解到日春的历史文化背景,公司发展现状,还能深刻地感受到“日春”与众不同的品牌愿景。
“连锁标准化,不断修正‘正心、平等心、感恩心、欢喜心、平静心、善良心与真诚心’,以友和为贵,以家和为兴,茶香天下,与乐同行”,这就是“日春”人孜孜不倦的追求。
发展之道,专注“直营”连锁模式
http://www.zgsczzs.com.cn/sywz_cenent.asp?id=1514
2009-7-13
出自:《中国市场》杂志
作者:本刊福建站记者曾秀钗
张跃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