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说甲骨文“屯”及其“半”之数

(2014-10-20 13:56:06)
标签:

甲骨文

髂骨

占卜

汉字

文化

分类: 个人文集



说甲骨文“屯”及其“半”之数

http://s13/mw690/001aXjGOzy6MXmfZl2Afc&690

甲骨文屯从\(一)交于肉之下会意,肉者,亦厶(◇)也,与四围之菱形◇及□形类同,清华简之数字卦画http://s5/mw690/001aXjGOzy6MXlsfkUs64&690,即以□形表四之数。后世“四”字形,即以八在□内会意,表分□之数为四。

http://s6/mw690/001aXjGOzy6MXlXoAS1b5&690

厶(◇)或□者,乃一整体观念,数之一也,甲骨文日,星所从,星者,日所孳生者也。故厶者,可寓生物之种或动物之子。甲骨文私所从,即表禾之实,甲骨文豚所从,即表豕之子。分其半则两之,一之所分,数之二也,甲骨文公所从,平分其厶者为公。

http://s1/mw690/001aXjGOzy6MXlJ9bva60&690

厶(◇)之半者,)形,亦八之所从。故可耦合之,甲骨文肉即从“(”“)”左右耦合之会意,亦可写作侧口,甲骨文祭,多从之。其简为丨)会意,甲骨文夕,月如此,再简为入,半肉也,甲骨文俎,昔从之。皆肉之类同观念。

http://s3/mw690/001aXjGOzy6MXlHUzku92&690

“)”者,胖也,肉之半。“)”与“入”类同,故俎之所从仌者,二入之重,入者,亦肉之半。甲骨文俎有从二菱形之仌者,即二厶之重。皆类同之观念。

http://s4/mw690/001aXjGOzy6MXm9iodJb3&690

故屯者,全也,成全者也。甲骨文豚从肉(厶)在豕之侧会意,所谓小豕者,以肉之成全,寓动物之成就。即豕之巳也,巳者,已成,故有“(四月)萬物見,成文章”。简单理解,如果以十数为万物成长之规律,四为其生成长定,完整熟悉之时。故古人占卜必以其数或必尊其数,才能够悉知神示,确定行为。

http://s11/mw690/001aXjGOzy6MXmRxmXw0a&690

以一牛可用占卜之骨析之,前有左右肩胛骨一副二骨,后有左右连体人工分开髋髂骨一副二骨,其全数为二副四骨。以一龟可用占卜之甲析之,上有背甲左右一体人工分开一副二甲,下有腹甲左右一体虽未实际分开亦同一副二甲,其全数为二副四甲。如此,因一龟之腹甲之一副二甲实际未分开,故后世以一版论之,那么,实际左右分开之背甲也应该以其左右之合以一版论之。故可区别称一龟之全数为二版四甲。

http://s4/mw690/001aXjGOzy6MXmxq0PVd3&690
故屯者,表一牛四骨之全或一龟四甲之全。“)”者,表牛骨前后之半,即左右肩胛骨之一副或左右髋髂骨一副。表龟甲上下之半,即背甲之一版或腹甲之一版。


http://s11/mw690/001aXjGOzy6MXnPlI269a&690

商人占卜,于龟之腹甲或背甲之上,皆左右对贞,由于整个背甲瓢曲,故分半以趋平之,以利钻凿灼与文字之刻写。一龟之甲,虽自然或人为将全甲可用卜甲上下分半,又将其中之一半之背甲分半,其皆属一龟之甲也。一牛之骨,虽自然或人为将全骨可用卜骨前后分半,而前后之半又分左右,其皆属一牛之骨也。

 http://s6/mw690/001aXjGOzy6MXom6p5Hb5&690

如此可知,古人占卜为求一致之灵验,每占卜一次必用一牛之骨或一龟之甲,所用对贞之卜骨或卜甲,必以一牛之一副或一龟之一版,是不可与它牛或它龟混用。即便后来不用髋髂骨或背甲,所占必使用一牛之肩胛骨或一龟之腹甲用来左右对贞,那么“屯”也应是两牛肩胛骨之数或二龟腹甲之数,故其记数方式不是以记录常规个数的方式来计算的。

http://s7/mw690/001aXjGOzy6MXrOO3eS96&690
牛之髋髂骨,与龟之背甲一样,皆瓢曲不平,极为不利占卜与刻写文字,故后世少见使用。这也应该是与当时占卜物资之丰富或珍稀程度相关。在考古发现的实物及其数量等相关证据上,也能够证明这些分析判断。

http://s13/mw690/001aXjGOzy6MXnOKt76bc&690
而学界唯一缺乏或者说没有的是髋髂骨的证据,勇者虽然在一些网站发布了《商代占卜用骨新发现》,当时没有得到考古界或学界及相关研究人士的应有关注或利用研究。这里需要说明和透露一下的是新发现的那块牛髂骨绝非孤例。

http://s7/mw690/001aXjGOzy6MXolvuUm36&690

上面这些就是利用这一新发现的商代占卜所用牛髂骨证据,所作的与甲骨文文字研究相关的一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毓与育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