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吃药的学问

(2009-05-01 10:04:05)
标签:

健康

杂谈

 http://www.byfy.cn/news.asp?id=3283

知识园地 
     10种你未必注意的服药禁忌

 

在我国,据统计每年有500万人因服药方法错误而住进医院,其中20万人更因此丧命;每年500万聋儿中也有50万是此原因所致。此外,还有很多根本不知道是由于服药方法错误而导致的危险时时在我们身边发生。其实,药品的服用方法是一个和药品副作用同样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如果方式、时间不正确,与饮食的搭配不合理,不仅不利于药效的发挥,还可能导致各种你意想不到的危险。
★ 错误一:简单的随一日三餐服药
“ 一日三次”是药物学家根据实验测定出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速率后规定的,意思是将一天24小时平均分为3段,每8小时服药一次。只有按时服药才能保证体内稳定的血药浓度(血液中药物的浓度),达到治疗的效果。如随一日三餐用药,会造成白天血药浓度过高,给人体带来危险;而夜晚又达不到治疗浓度。
    “饭前服用”则是指此药需要空腹(餐前1小时或餐后2小时)服用以利吸收。如果在吃饭前刚吃进一大堆零食,那此时的“饭前”可不等于“空腹”。而“饭后服用”则是指饱腹(餐后半小时)时服药,利用食物减少药物对胃肠的刺激或促进胃肠对药物的吸收。同样,如果你在饭前刚吃进不少零食,也不必教条的非要等到饭后才服药。以下是一些需要在空腹或饱腹时服用的常用药:
    ●空腹:氨苄青霉素、青霉素G、阿莫西林、红霉素、利福平、息斯敏、胃舒平、大部分中药或中成药等。
    ●饱腹:青霉素V钾、阿司匹林、安定、复方新诺明、磺胺吡啶、环丙沙星、扑尔敏、帮助消化的胃蛋白酶等。
错误二:躺着服药
    躺着服药,药物容易黏附于食道壁。不仅影响疗效还可能刺激食道,引起咳嗽或局部炎症;严重的甚至损伤食道壁,埋下患食道癌的隐忧。所以,最好取坐位或站姿服药。
错误三:干吞药
    有些人为了省事,不喝水,直接将药物干吞下去,这也是非常危险的。一方面可能与躺着服药一样损伤食道,甚至程度更严重;另一方面没有足够的水来帮助溶解,有些药物容易在体内形成结石,例如复方新诺明等磺胺类药物。
错误四:掰碎吃或用水溶解后吃
    有些人自己“吞”不下药或怕孩子噎住,就自作主张地把药掰碎或用水溶解后再服用,这样不仅影响疗效还会加大药物的不良反应。
    以阿司匹林肠溶片为例,掰碎后没有肠溶衣的保护药物无法安全抵达肠道,在胃里就被溶解,不仅无法发挥疗效,还刺激了胃黏膜。将药物用水溶解后再服用也有同样的不良影响。所以,除非医生特别吩咐或药物说明书上写到,否则不要这么做。
但服用中成药时有所不同。例如对于常见的大粒丸剂,就应该用清洁的小刀或手将药丸分成小粒后用温开水送服。
错误五:用饮料送药
    正确的方法是用温度适中的白水送药。因为牛奶、果汁、茶水、可乐等各种饮料都会与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可能影响疗效,甚至导致危险。
    例如用果汁或酸性饮料送服复方阿司匹林等解热镇痛药和黄连素、乙酰螺旋霉素等糖衣抗生素,会加速药物溶解,损伤胃黏膜,重者可导致胃黏膜出血;送服氢氧化铝等碱性治胃痛药,会酸碱中和使药物完全失效;送服复方新诺明等磺胺类药物,则降低药物的溶解度,引起尿路结石。
    用茶送服治疗贫血的铁剂,茶中的单宁酸就会与铁结合,减弱疗效。
错误六:对着瓶口喝药
    这种情况尤其多见于喝糖浆或合剂。一方面容易污染药液,加速其变质;另一方面不能准确控制摄入的药量,要么达不到药效,要么服用过量增大副作用。
错误七:多药同服
    多药同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就很难避免,甚至还会引起一些你意想不到的麻烦。如果你怀疑自己正在或即将服用的几种药物可能产生不良相互作用,一定要主动向医师或药师咨询,但切记不可自行随意停药或换药。
错误八:喝水过多
   喝水过多会稀释胃酸,不利于对药物的溶解吸收。一般来说送服固体药物1小杯温水就足够了。
    对于糖浆这种特殊的制剂来说,特别是止咳糖浆,需要药物覆盖在发炎的咽部黏膜表面,形成保护性的薄膜,以减轻黏膜炎症反应、阻断刺激、缓解咳嗽,所以,建议喝完糖浆5分钟内不要喝水。
错误九:服药后马上运动
    和吃饭后一样,服药后也不能马上运动。因为药物服用后一般需要30~60分钟才能被胃肠溶解吸收、发挥作用,期间需要足够的血液参与循环。而马上运动会导致胃肠等脏器血液供应不足,药物的吸收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错误十:服药期间不注意饮食禁忌
    不是只有中药才讲究饮食禁忌,西药也是一样。服药期间不合理的饮食会降低药效,严重的还可能危及生命。


 

使用抗生素8个误区
   由于对抗生素相关知识的不了解,很多消费者都或多或少地陷入了一些使用抗生素的误区,这就是很多抗生素被滥用的源头所在。以下为消费者在使用抗生素中的8个误区:
◆ 误区1:抗生素=消炎药
    抗生素不直接针对炎症发挥作用,而是针对引起炎症的微生物起到杀灭的作用。消炎药是针对炎症的,比如常用的阿司匹林等消炎镇痛药。多数人误以为抗生素可以治疗一切炎症。实际上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引起的炎症,而对由病毒引起的炎症无效。人体内存在大量正常有益的菌群,如果用抗生素治疗无菌性炎症,这些药物进入人体内后将会压抑和杀灭人体内有益的菌群,引起菌群失调,造成抵抗力下降。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局部软组织的淤血、红肿、疼痛、过敏反应引起的接触性皮炎、药物性皮炎以及病毒引起的炎症等,都不宜使用抗生素来进行治疗。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和部分其他微生物引起的炎症,对病毒性感冒、麻疹、腮腺炎、伤风、流感等患者给予抗生素治疗有害无益。抗生素是针对引起炎症的微生物,是杀灭微生物的,没有预防感染的作用,相反,长期使用抗生素会引起细菌耐药。
◆ 误区2:广谱抗生素优于窄谱抗生素
抗生素使用的原则是能用窄谱的不用广谱,能用低级的不用高级的,用一种能解决问题的就不用两种,轻度或中度感染一般不联合使用抗生素。在没有明确病原微生物时可以使用广谱抗生素,如果明确了致病的微生物最好使用窄谱抗生素。否则容易增强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
◆ 误区3:新的抗生素比老的好,贵的抗生素比便宜的好
其实每种抗生素都有自身的特性,优势劣势各不相同。一般要因病、因人选择,坚持个体化给药。例如,红霉素是老牌抗生素,价格很便宜,它对于军团菌和支原体感染的肺炎具有相当好的疗效,而价格非常高的碳青霉烯类的抗生素和三代头孢菌素对付这些病就不如红霉素。而且,有的老药药效比较稳定,价格便宜,不良反应较明确。另一方面,新的抗生素的诞生往往是因为老的抗生素发生了耐药,如果老的抗生素有疗效,应当使用老的抗生素。
◆ 误区4:使用抗生素的种类越多,越能有效地控制感染
现在一般来说不提倡联合使用抗生素。因为联合用药可以增加一些不合理的用药因素,这样不仅不能增加疗效,反而降低疗效,而且容易产生一些毒副作用、或者细菌对药物的耐药性。所以合并用药的种类越多,由此引起的毒副作用、不良反应发生率就越高。一般来说,为避免耐药和毒副作用的产生,能用一种抗生素解决的问题绝不应使用两种。
◆ 误区5:感冒就用抗生素
病毒或者细菌都可以引起感冒。病毒引起的感冒属于病毒性感冒,细菌引起的感冒属于细菌性感冒。抗生素只对细菌性感冒有用。其实,很多感冒都属于病毒性感冒。严格意义上讲,对病毒性感冒并没有什么有效的药物,只是对症治疗,而不需要使用抗生素。大家可能都有过这种经历,感冒以后习惯性在药店买一些感冒药,同时加一点抗生素来使用。实际上抗生素在这个时候是没有用处的,是浪费也是滥用。
◆ 误区6:发烧就用抗生素
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和部分其他微生物引起的炎症发热,对病毒性感冒、麻疹、腮腺炎、伤风、流感等患者给予抗生素治疗有害无益。咽喉炎、上呼吸道感染者多为病毒引起,抗生素无效。此外,就算是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热也有多种不同的类型,不能盲目地就使用头孢菌素等抗生素。比如结核引起的发热,如果盲目使用抗生素而耽误了正规抗痨治疗会贻误病情。最好还是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 误区7:频繁更换抗生素                            
抗生素的疗效有一个周期问题,如果使用某种抗生素的疗效暂时不好,首先应当考虑用药时间不足。此外,给药途径不当以及全身的免疫功能状态等因素也可影响抗生素的疗效。如果与这些因素有关,只要加以调整,疗效就会提高。频繁更换药物,会造成用药混乱,从而伤害身体。况且,频繁换药很容易使细菌产生对多种药物的耐药性。
◆ 误区8:一旦有效就停药
   抗生素的使用有一个周期,用药时间不足的话,有可能根本见不到效果;即便见了效,也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够必须的周期。如果有了一点效果就停药的话,不但治不好病,即便已经好转的病情也可能因为残余细菌而反弹。

 

 

药物配伍
处方开具中常见药物配伍禁忌及不合理联用
1、VitB6、与地塞米松磷酸钠存在配伍禁忌
    维生素B6注射液(浓度5%,pH为2.5-4.0),与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浓度为5mg/ml,pH为7.0-8.0)在同一容器中混合可产生混浊或沉淀。VitB6 为水溶性物质制成的盐,其本身不受pH变化而析出,但可导致水不溶性的酸性物质制成的盐,如地塞米松磷酸盐等产生沉淀。因而两种药物呈现配伍禁忌。维生素B6注射液说明书注明:糖皮质激素可拮抗维生素B6或增强维生素B6经肾排泄,甚至可引起贫血或周围神经炎。
2、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与酚磺乙胺(止血敏)存在配伍禁忌:
 酚磺乙胺(止血敏)注射液(浓度为125mg/ml,pH为3.5-6.5)与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浓度为5mg/ml,pH为7.0-8.0)混合后,溶液呈现配伍禁忌。
3、低分子右旋糖酐与复方丹参注射液不宜同瓶输注:
低分子右旋糖酐与丹参合用临床显示可提高对急性心肌梗塞的疗效,但近年来ADR监测显示:复方丹参注射液与右旋糖酐配伍用药可出现过敏性休克致死、心跳停止、高热、寒战等严重不良反应,因为右旋糖酐为血容量扩充剂,具有轻度抗凝作用,而丹参具有活血化瘀、通脉养心等作用,可使组织细胞和肥大细胞增加,二者合用,组织中细胞外液的水分子进入血管内,肥大细胞释放组胺、5 羟色胺等化学递质,可使平滑肌痉挛,血管通透性增加,易诱发ADR。
4、中药注射剂不应与其它药物混合滴注
中药注射剂因制剂工艺、药品本身性质的影响,贮存和稀释后不稳定,因此使用前应仔细检查外观,并避免与其它药物混合滴注。
5、  注意溶媒问题
★ 依达拉奉(易达生)与5%葡萄糖注射液等各种含有糖分的输液混合时,可使依达拉奉的浓度降低,因而原则上必须用生理盐水稀释。
★ 地塞米松磷酸钠、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米乐松)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应谨慎使用。因同时应用糖皮质激素和葡萄糖容易诱发高血糖。如必须使用,应密切监测血糖变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碎碎唠叨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