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香港应对台风靠运行良好的预警机制

(2012-07-26 09:31:15)
标签:

灾害

台风

香港

环保

预警

杂谈

 吴木銮         

       大多数情况下,自然灾害对香港人来说是有惊无险。   香港应对自然灾

害已有一套组织严密、运行良好的制度。这套制度在台风到来时就会“自动”启动。

香港政府负责人不需要上电视讲话,民众也只需按照指引各司其职。因此,大多数

情况下,自然灾害对香港人来说是有惊无险。

 

  7月24日凌晨,香港遭遇十三年来最大的风暴“韦森特”。至当日中午,香港政

府宣布台风中没有重大伤亡。作为一个自然灾害较多的地区,特别是夏季,暴雨和

狂风常常侵袭香港,人们知道香港有一套抗灾“规则”,因此能“平淡地”应对一次又

一次灾害。

  风暴到来之前,有香港媒体报道这个风球移动速度很慢,因此7月23日早上,

人们还以为台风离香港尚远,许多人到了单位才知道强风讯号已经发出。到午后,

强烈热带风暴已经增强为台风。笔者在学校两个相连的建筑物内走动,发现此次风

力与以往完全不同。到下午3时多,学校的电邮就忙碌起来。大学的各个部门要求

各系让有需要的职员赶紧离开,教务处也通知学生离开校园。到下午5时40分,香

港天文台正式发布八号风球信号。在这种情况下,所有没有特殊任务的职员都应该

尽量返家。笔者在6时左右离开办公室时,发现大多数员工已离开校园。

  更戏剧性的是当天晚上的变化。当晚11时20分,香港天文台紧急改挂九号风球

。从家中窗户向外望去,街上空无一人。7月24日0时45分,香港天文台发出十号飓

风讯号,这是香港最高级别的灾害信号。狂风加暴雨,大多数香港人都知道要将门

窗关紧,当然更重要的是睡一个懒觉。在八号风球下,绝大多数机构都停止运营,

因此这是一个有薪的“台风假”。

  香港抗击台风最重要的是靠信息发布制度。香港台风信号分别为一、三、八、

九、十。一号(戒备信号)是提醒民众做好预防台风的准备,推迟外出旅行的计划

。三号风球出现时,教育局会要求幼儿园等机构停课,这是香港夏天最常见的风暴

信号。如遇八号风球,就表示香港境内各类活动都要暂停。除上述信号之外,香港

天文台还发布暴雨信号,这在雨季相当常见。香港天文台会根据雨量来发布黄色、

红色、黑色暴雨警告。暴雨警告与八号风球基本一样,也是要求所有机构停工停产

  天文台的信号是通过多渠道传递给民众的。事实上,在恶劣天气时,人们随处

可以见到警告信号:工作单位第一时间在醒目位置挂出警告标志,住宅小区会挂出

同样标志,各种公共交通工具上也会向乘客提示天气恶劣的信息。使用智能手机的

用户更是可以实时接收天文台天气实况。

  这些信息的发布和再发布,涉及多个层面的互动。笔者曾好奇,为何住宅小区

可以敏锐捕捉天文台的信息,一度以为是天文台通过专门的通讯系统向各小区传递

信息。实际上,在恶劣天气时,各住宅小区有专人负责收集天文台发布的信息,一

旦收到新的信息,就会在小区大堂及各醒目处悬挂标志。天文台还与大众传媒密切

配合,双方互通信息,因此,电视、广播和本地新闻网络都会更新天气状况。

  除天文台之外,政府的许多部门也会全力以赴帮助民众应对异常天气。暴雨之

后会导致一些地区水位上升,因此,香港政府的渠务署会随时帮助疏通河道。而香

港政府的消防处、政府飞行服务队及民众安全服务队则力图在第一时间帮助受困民

众。香港警察也很辛苦,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警察在异常灾害中也起到重要

作用。他们不仅要在路面巡逻以防罪案,同时还要加入一些救援的行动。

  香港的一些公用事业运营公司也会对外发布信息,疏导人流。比如香港地铁公

司,即使在八号风球下,该公司也给民众提供服务。特别是在下班高峰期,地铁还

提醒民众不要慌张,地铁班次比平时还多。住在香港周边一些小岛屿的居民却遇上

了麻烦,因轮渡在八号风球信号后大多停摆。不过,这些轮渡公司都通过媒体提早

发布信息。

  作为金融中心,香港港交所的一举一动有重大经济意义。港交所公布台风交易

安排的细节很有意思:“若台风于今早(24日)7时前除下,交易时段将如常进行;

不过,若于7时至9时解除,开市前交易时段将取消。另外,若台风于早上9时至12

时解除,则早上的交易将取消,下午继续照常开市;但若台风于12时后才除下,则

全日休市。”市民可以按照这些信息安排自己的活动。

  除了港交所这样的大机构,民众们也各司其职。台风常常带来数日暴雨,香港

各商场的服务人员常常比平时更忙。他们要给顾客派发雨伞套,以防地面潮湿导致

顾客摔倒。

  事实上,在香港生活一两年的人们都会注意到,台风和暴雨的警告是深入人心

的,人们对警告信号背后的含义很了解。除了灾害来临时,天文台和所在单位会发

出各种指示外,人们在参加各种活动时也会收到类似警告通知。比如儿童参加暑期

画班时就会收到一张通告,上面列明各种自然灾害条件下培训班可能做出的应对方

案。今年6月30日,笔者曾参加一个学术论坛。之前主办方因预计到天气异常,就

事先给参与者发信息详解当日安排。当天早上,笔者就登录天文台网站查看天气,

这样可以判断是否参加当天下午的活动。

  二十年前,水浸事件在香港还比较常见。现在严重影响民众生活的水浸事件极

少发生,这归功于香港政府平时对排水系统的巡查和维修。近年来,吸取环保专家

的意见,香港政府还在治理下水道中引入环保要素。通过建造水塘、湿地等方式提

高香港的整体抗涝能力。

  当然,香港应对台风,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许多打工者对“台风假”的来临表

示欢迎。而一年一度香港书展的部分展商很有怨言。本来7月23日书展是当晚10时

关闭。在收到台风预警后,主办方下午4时就暂止发售入场门票。而书展处与地铁

是相连的,因此许多书商认为,即使延后数小时关闭展览也对群众生命安全不会构

成威胁。即使如此,主办方还是按照台风应对指引,做了闭展决定。

  香港应对自然灾害已有一套组织严密、运行良好的制度。这套制度在台风到来

时就会“自动”启动。香港政府负责人不需要上电视讲话,民众也只需按照指引各司

其职。因此,大多数情况下,自然灾害对香港人来说是有惊无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