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教育学院力推大中华地区研究硕士课程
(2011-06-29 10:22:33)
标签:
香港教育学院大中华地区课程教育硕士教育 |
2011-06-24
香港教育学院(教院)适时推出社会科学教育硕士(大中华地区研究)课程,让各行各业的人士与时并进,自我增值。香港教育学院(教院)于1994年成立,一直致力培训优质老师,自2009年起,教院开始加强相关学科的发展,提供多元学科。今次推出社会科学教育硕士(大中华地区研究)课程,乃因为看到大中华地区文化研究的重要性,以及本港在这方面的课程的贫乏。 由著名学者授课 有份授课的著名教授卢兆兴表示,大中华地区内的经济、政治、文化各层面的对话、交流与合作,这十多年来愈来愈频繁和紧密,再加上大中华地区内各地的社会发 展迅速,这个时候,了解两岸三地的文化和它们之间的互动,非常重要。然而,香港本地院校所提供的硕士学位课程只提供单一或多学科面向的中国研究课程,而教 育硕士课程中,中国研究的元素又只是在通识教育的主修课程内的其一。全港整个大学学界都未有硕士课程提供跨学科的大中华比较分析,所以教院这次推出社会科 学教育硕士课程,可谓适逢其会。 课程的最大特色在于其跨学科性,让同学对大中华这个课题得到多角度及全面的了解。在课程里,学员会探讨大中华地区的政治和经济发展、法律和教育改革,及社 会和文化转变。
课程由著名的学者及专家教授,包括莫家豪教授、卢成皆教授、饶墨仕教授和沈旭辉博士等。这些学者全部具有名声,专长广泛,并对大中华地区内 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外交等不同范围有透彻的了解,同学从他们身上必定获益良多。 各行各业亦适合 除此之外,教院亦提供完善的配套和定期的活动,让同学得到实际的学习机会。其中一个例子便是教院去年开设的大中华研究中心。中心经常举行相关的讲座、交流 会和工作坊,并不时举办视像会议,邀来海外的讲者,让同学有机会与其他国家的学者实时互动。卢兆兴指出,硕士生在教院修读这个课程,有机会参与很多和课题 相关的活动,甚至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论文。 其实除了教师之外,课程对从事政府、非政府组织、公共关系、政策研究、人力资源与培训、出版与编辑等行业的人士都很有帮助。
卢兆兴表示:「市场对这方面的 人才需求很大,只不过是很多在职人士未察觉大中华地区研究的重要性。未来十年这三地的急速发展,其实很需要跨学科知识的人。」无论是从事甚么行业的人,始 终脱离不了时代的大趋势。要在这个两岸三地急促融合的时代里突围,拥有分析社会局势的视野乃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