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文章倒是简洁,头衔千万别信。
郑筱萸之后的药监走向
2007-02-16
新民周刊
2007-02-16
一些弱势企业宁可走公关路线,花钱买认证,却不愿意扎实做研发。
当初的放纵结出了恶果---绝大多数所谓的"新药"都是仿制药,中国
的医药产品在国际医药分工中处于低端领域,国内市场的高端领域也
主要被进口或合资产品占据。只有监管与医药产业政策进一步规范、
医药购销商业贿赂的专项整治等因素结合起来,共同发力,才可能给
整个医药行业造成冲击,并由此带来行业的变局。
贿赂药监官员以取得市场许可,研究人员说,很容易将中国的任何违
规行为都仅仅归结到中国本地公司头上,但显然跨国公司更有财力这
样做。不一定非要赤裸裸地用现金贿赂,向负责官员的某些利益方捐
款或是提供出国旅行的费用也会收到效果。
这个药品质量监理,将作为第一法律责任人,和企业法人一起出现在
生产许可证上。一旦出现虚假材料和药品问题,监理将是第一责任人
。二是驻厂监督员制度。今年,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将试行驻厂监督员
制度,向药品注射剂、血液制品、疫苗等高风险药品品种生产企业派
驻监督员,对其加强日常监管和动态监管。这是一种极为低级的监管
前一篇:抱怨中国邮政的服务
后一篇:消费者委员会的独立性还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