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仲大军用“税收高增长下的就业难题”作为他近期为新浪财经所写一篇文章为题。对于笔者来说,在税收高增长,工商超管理的前提下,弱势阶层的问题更加突显。
他以自己所经营的小型企业大军经济观察研究中心为例。沉重的税负和不厌其烦的工商税收管理,使小型创业就业群体烦不胜烦,难以招架。“近期国家税务局又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两税合一换证手续,简直又是一场劳民伤财,浪费的财力物力不计其数。前几年,国家税务局在发票的形式上刚进行了一场改变,最近又在变更形式,这些做法对于大企业来说,有能力应付,而对于那些微型企业而言,简直是时间和工本费的浪费。这种做法的实质是:国家税务部门将防贼防骗的安全成本最终转移到小企业头上。不管企业的大小,经营额的高低,都要装备机器以用来打印发票,或使用印刷成本高昂的小额票面发票。”“对中小企业和个体经营者的税收范围不断扩大,且不说传统的营业税、所得税、教育附加税、城建税、印花税、个人工资所得税、车船税,连小企业用自家的房屋办公都要交税,光这一项的税种就有2个: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最近又加上了一个残疾人保障金,不管有无收入都要交纳。”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也表明,1999年时,我国个体工商户为3160万户,2004年时,下降为2350万户,减少了770万户,平均每年减少128万户。1998年时,我国企业法人为262.8万家,2004年为325万家,关闭与新增相抵,6年间只增加了62.2万家。
新加坡的税收结构最近也有一些新变化,引起国内媒体多次的讨论。我记得当年还是新加坡副总理兼财政部长李显龙在向政府提交2004年预算案时就说,从2005年始,拟将新加坡公司所得税税率削减2个百分点,降到20%,同时已降低的个人所得税税率将保持不变。为了促进私人投资,预算案提出对所有居民个人从境外汇回的全部所得豁免税收。对新加坡个人来源于新加坡的投资所得,从2005年起也豁免税收。为了鼓励企业家的创新活动,新成立的公司前10万新元应税收入在2005年~2007年三个纳税年度中,可以在任何一年获得免税待遇。非常滑稽的是,公司所得税下调波澜不惊,但2006年拟议消费税将调高2个百分点至7%却掀起轩然大波。 新加坡中华总商会出来表述认为,虽然新加坡的消费税是全世界最低之一,但调高消费税仍会对新加坡人的消费能力起着负面的影响。中华总商会在2006年9月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7%的受访企业表示,营业成本在过去的一年里增加了,即使是那些有盈利的企业,在高营业成本的压力下,它们的盈利率也下滑到“非常不舒服的水平”。消费税的增加会让新加坡的零售业者在与区域零售业者竞争时,失去吸引力。很有可能发生的情况是,新加坡人到较便宜的国外市场消费,直接影响本地零售业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