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做强垄断国企 国资委的新梦想?
文/吴木銮
以国资委为代表的行政机构似乎惯打醉拳,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如果这个套路尚属高明,那还算国人之幸。可是看看下文就知道并不尽然。
12月19日,一则香港英文媒体披露国内手机单向收费有望2007年施行引得大陆多家媒体抢着求证,这已经是不知耗费多少新闻资源的待证信息。没有结果也罢了。但是,各种变相乱收费还是层出不穷。前段时间许多朋友之间所传的中国移动已给所有用户开通来电提醒功能,也就是不在服务区或者关机状态自动转为短信通知。据说是试运行期间是免费,2007年就要开始收费。这条消息笔者求证过,有部分用户被自动添加,我自己的则没有。不过,在询问过程中,又发现中国移动除了收取来电显示费、来电提醒功能费,最近又增加一项短信回执费。不过,也是试运行期间免费。想想几日前朋友抱怨自己稀里糊涂每月多被收五六十元话费,这心头实在不是滋味。一些用户甚至每月打一次通信公司的客服电话确认自己手机没有被强加某种消费项目。消费者永远都在为担心明日的通信公司是否又增加收费的名目而不安,这是何种的市场经济!而且国家还得扶持这些企业做大做强!
新华社消息称,国务院国资委18日首次明确七大行业将由国有经济控制,并提出到2010年培育出30至50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以提高竞争力和控制力为重点深化国企改革”。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认为,根据国资委的最新部署,国有经济应对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保持绝对控制力,包括军工、电网电力、石油石化、电信、煤炭、民航、航运等七大行业。这一领域国有资本总量增加、结构优化,一些重要骨干企业发展成为世界一流企业。
笔者相信,在英美模式与日韩模式的选择中,我国的政府决策层已经偏向了后者。希望借助国家的力量扶持部分企业崛起。这种思想在近日热播的《大国崛起》已有相当程度的表露。如果我国一旦有索尼、三星、现代等国际一流企业,那么在外交、经贸方面就更有话语决定权。
深植于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的英美经济模式是要求经济的发展基于两大力量,一是市场,二是法律。在法律和办事程序透明的前提下,市场在无需政府的干预下会自发调节。而日韩模式则在之上的要求中,加入了国家协助的因素。他们在上世纪六十至七十年代,对一些有前景的私有企业投以政府的扶持,发展的速度令英美刮目相看。但他们当前的模式有四点与当前的中国完全不一样。
第一,
第二,
第三,
第四,
虽然国资委的观点认为,“对于石化下游产品经营、电信增值服务等领域的中央企业,应加大改革重组力度,引入非公经济和外资,推进投资主体和产权多元化”。但这仅是非常有限的一小部分。
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还有一个重要前提,那就是入世与中国的加速国际化。在这种背景下还想靠传统计划时代的落后思路来指挥国有企业,那消费者的逆反积累将埋葬这些荒唐的举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