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圈女孩引发的思考:传媒业的全面质量管理
文/吴木銮
“我不是他们说的那种现代版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最主要的原因是,我的家庭无力给我提供一间好一点的房间,而我面对这种困难需要一个乐观的心态,并不是什么刻意地要通过这种方式来励志。”四川猪圈少女余平这么说。( 2006年07月12日新京报)
在炎热夏季进行的初中考,猪圈少女新闻恐怕传播的最广。
2006年7月1日,四川某都市报最早报道此事,报道中如此描述:“余平告诉记者,她最喜欢的故事就是古时候的‘卧薪尝胆’、‘悬梁刺骨’等励志故事。最欣赏的人就是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她希望自己像他一样在艰苦的环境里,有朝一日能够成功。”“她告诉记者,高中三年,她将继续住在猪圈房里,直到自己考上重点大学为止。”
2006年7月5日,《中国青年报》的《冰点周刊》关于此事报道则完全不同。标题就是:“谁愿意住猪圈啊!”该文称,她现在已开始出面澄清“为了磨炼自己,情愿住猪圈”的不实之词。她甚至透露,其实开始她并不知道“卧薪尝胆”的主人公就是越王勾践。
这恐怕是近年来多发的都市报新闻涉嫌虚假的事例之一。
在中国的新闻行业内,还有人对都市报持有“敌意”。我个人的观点正好相反,正像美国等发达国家,都市报的发展其实让新闻行业回归本位,有助于消除各种偏见和忽视。作为新闻行业中“不死”的规则——新闻客观性,在都市报这种靠广告收入生存的媒体中按理上是被强化了。因为一旦这家媒体的客观性让受众产生普遍的怀疑,受众因此降低订阅量和阅读率,广告额自然就会下降。因此,从长远来说,此类媒体要获得发展,必然提高自身的公信力和影响力。
有关传播学者分析原因认为,这些新闻“以受众为向心”而不是“以事实为向心”的时候,原来的初衷便异化了。
笔者不完全同意此观点,报业以“受众为向心”没有错误,都市报仍应强化这种“受众为向心”的导向。但是以“受众为中心”并不意味着可以提供虚假新闻。现在的事实也表明,如果不断地出现这种虚假新闻事件,整个媒体的公信力都会下降。因此,笔者认为,传媒行业应该像传统制造业一样,建立起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这是比较切实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