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条消息结合着看,很有意思!
据中央通讯社周三晚间报导,陈水扁发布书面声明称,政务方面,行政院未来所有政策由院长苏贞昌全权决定、完全负责;党务方面,他未来将不涉入任何党务运作,亦不参与选举活动。
《中央日报》停刊之思考
【来源:人民网强国论坛 2006-05-29 作者:田水月】
据最近几日媒体报道,曾经作为中国第一大报,现今中国历史最悠久的报纸之一的中国国民党党报《中央日报》,由于连年亏损,资不抵债,将面临停刊,如果无人接受,《中央日报》将走完78个春秋,成为历史。
《中央日报》停刊的直接原因无疑是亏损,是发行量的减少,是读者的减少,是读者的流失。那么,为什么《中央日报》的读者会流失?为什么拥有一个政党第一手新闻的党报会竞争不过其它报纸?
《中央日报》作为国民党党报,在历史上由于国民党执政的原因,长期被党政机关团体指定订阅,成为生存的支柱,以及报纸种类有限,加上其副刊不错,受到一些中产阶级欢迎。但随着台湾地区报禁的开放,民主的发展,尤其是国民党的下台,《中央日报》不再被指定,最终有了今天这样的结果。
然而,《中央日报》丧失读者的根本原因并不是国民党的下台,而是《中央日报》过多的带党报性,过多的作为国民党的传声筒、发言人、辩解者,缺少了作为媒体的监督性、公正性、客观性。这一点不用多说,我们内地关于国民政府时期的战争题材影片中,经常可以看到报童叫卖《中央日报》的镜头,而且多是以负面形象出现,其报道常常被批评。正是由于《中央日报》的这种定性和定位,导致其报纸刊登的新闻,别的报纸都有,但是别的报纸一定不利于国民党的新闻,它未必有。正是在这种办报理念和现实下,随着报纸种类的增加,广播电视的发展和开放的网络媒体的兴起,读者逐渐减轻对它的依赖,转向更为公正、客观,为民说话的报纸等其它媒体。就这样,也就这么简单,《中央日报》逐渐被其读者抛弃,最终亏损,面临停刊。
在我们内地媒体报道《中央日报》停刊新闻之时,我们内地报纸是不是应该有所思考,是不是应该把自己同《中央日报》对比一下。
我们内地报纸多为机关报,多为党政咽喉,这与《中央日报》的性质可以说是相同的。而且我们不应该回避的一个事实是:我们内地不少报纸的生存和发行量不是靠真实的读者,而是靠强制的摊派,是靠指定订阅,以及随之带来的广告费。这与繁荣时期的《中央日报》基本相似。我们还应当看到,我们内地很多地方报纸内容事实上和《中央日报》完全相同,报喜不报忧,本地负面新闻基本没有,而假新闻却不少,老百姓很痛恨、很反感。现在不少人买报纸不是为了看报纸,而是为了纸,几毛钱几十张纸,便宜。但随着我国民主的发展,指定订阅时代终将结束,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更多的民众将对报纸不满,从而会转向一些在内地发行的香港报纸、电视和互联网。读者的流失,将带动广告费的减少。换言之,我国内地报纸定性和定位如果不调整,如果不向媒体靠拢,必将和《中央日报》一样成为历史。事实上,内地电视台也面临这样的境况,从香港凤凰卫视资讯台和中文台在内地的发展,深受普通老百姓喜爱也是可以看出一点。
今天《中央日报》的丧钟实质上是向我们内地报纸敲响警钟。
前一篇:房地产调控应追责地方建设主管部门
后一篇:没有冒险你一定会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