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上涨是双重掠夺
发中国保险报5月12日
□吴木銮
□吴木銮
今年年初,我在上海曾与出租车司机进行一次长谈。最终我们都无话可说。作为中国的国际大都市,他们的工资七八年维持在三四千元左右,一遇油价上涨,就更没脸回家去见老婆。福州的的士司机也是如此。两个人轮流开,车一天不歇也只能赚个糊口钱。
暂不说出租车管理体制的弊端、出租车公司的克扣,其实最持久的盘剥来自于石化巨头。2005 年年底和 2006年年初,两件莫名其妙的事情接踵而至。一会儿给补贴,一会儿征其暴利税,最终的年报显示,中石油居然成了亚洲最赚钱的企业。
2005 年 12 月 28日,中国石化及其旗下上市公司同时发布公告称,基于国内外油品价格的倒挂状况,中央财政决定给予中石化集团公司一次性补偿人民币近100 亿元。 今年3 月 26日起,国家对石油开采企业销售国产原油因价格超过一定水平 (每桶 40 美元 )所获得的超额收入,将按比例征收石油特别收益金。此后各家的年报显示,得益于国际油价的持续走高, 2005年中国三大石油巨头都获取了巨额利润。中石油去年净利润高达1333.6 亿元,同比增长 28.4%,成为“亚洲最赚钱的企业”;中石化净利润达 395.58亿元,增长 22.6% ;中海油也获利不菲,其利润也有 253.23亿元,增幅高达 57% 。
我记得去年这些巨头的老板们不止一次出来表态,国际油价持续走高让企业的利润受到挤压。因此多次调价和中央财政给补贴,大家都认了。可是一转眼,过了半年,逻辑就变了,国际油价持续走高其实带来了巨额利润,而且这些企业还得被征暴利税。
其实,稍有经济学常识的人都会发现,目前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国内油价的波动滞后于国际油价一个月)会产生巨大的套利空间。一个月后的价格可以预见,如果是涨可以囤货,如果是跌就赶紧卖掉。按理说,在这种机制下,石油巨头的利润自然很高,再加上中央财政肯给补贴,因此没必要让终端用户(消费者)一起来承担这个风险。
但是目前的情况是,去年的多次调价,国内的零售油价基本上已实现“与国际接轨”,但问题是我们养路费、各种公路设卡收费是否也 “与国际接轨”呢?在养路费照交、高额过路费照收的情况下,油价再涨就明显是双重掠夺了。这时候再征暴利税应该是返还给弱势群体。
我作了善意的推断:如果这笔钱给了弱势群体,比如给的士司机进行补贴,那是“将错就错”,比“大错不改”要好得多。有关报道也指出,每年300亿元的暴利税,将成为油价上调后对部分弱势群体和公益性行业补贴的资金来源。但遗憾的是,中石化董事长陈同海在香港举行的业绩发布会上则披露:政府收取的暴利税部分用作平衡油价,让成品油价有秩序地上升,同时会补助无法将增加的成本转移的弱势群体。因此,评论员叶檀认为:“如此说来,在上缴额中究竟有多少用于弱势群体,尚难预料。”
今年 3月末,莫斯科仲裁法庭宣布,将俄罗斯前石油巨头尤科斯置于破产行列。尤科斯的创立者米哈伊尔·霍多尔科夫斯基曾为俄罗斯首富,去年因欺诈和逃税的罪名被判8 年徒刑,该公司的主要生产部门也被收归国有。过了N年,历史的惊人相似性会不会得到证明呢?
前一篇:最有可能向邹涛们求饶是政府
后一篇:油价疯涨的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