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养老保险改革的中国悖论

(2005-12-15 23:28:14)

养老保险改革的中国悖论

    /吴木銮

新华社1214日受权发布《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从200611日起,个人账户的规模统一由本人缴费工资的11%调整为8%

因为白宫网站可以锻炼英语听力,这一两年经常上去逛逛。布什政府这一届内政的工作重点有一就是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他为了达成改革的目标,自己到各个学校、利益团体中去发表演讲,甚至还叫劳拉作为民间机构的代表人去游说各方,还提出“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观点。从白宫对布什行程的公布来看,这一项改革确实花了布什不少时间和精力。

当时的感觉就是,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是一个世界性的热点话题和改革难题。中国现在越来越了不起了,“老美”都开始学中国制度变迁的做法了,什么“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这个说法完全是照抄中国的。

但是实际情况让我觉得害怕,因为虽然说的是同一个词、同一句话,但是其实是完全不一样的,甚至是背道而驰。

当年,为了改革养老保险制度,就将原来实施了若干年的“年青人替老年人买单”的做法取消了,改成“各顾各的”,做实个人帐户。虽然专家们也提出,像我们这一辈三十岁左右的人可能要蒙受损失,因为我们的年龄是改革跨度的中间时段,所以这拨人既要为自己买单,同时要为上一代的退休员工买单。但是许多人都没有提出异议,总觉得未来是好的,只要下一辈能享受到真正的养老保障就好了。但是,事隔几年,现在又重新出来新规定,同时还发出一个信号,前几年的改革并没有达到目的,社保帐户的保值没做到,未来我们有可能面临“老无所养”的境况。因此,舒圣祥先生曾评论认为,我们把个人账户的规模从11%降到8%,是否可以理解为:为了改变原来个人账户“名存实无”的状况,而直接从个人账户里拿掉3%来“充公”以弥补窟窿,并保证剩余8%“名存实存”,意即所谓“做小做实”。就相当于,原来我的账户里有1100元存款,可实际上里面一分钱都没有;现在我的账户里虽然只有800元,可这800元却都真实存在。这样就不得不质疑:个人账户空虚并不是个人账户所有者的错,为了“做实”个人账户,为何个人账户所有者却必须付出3%的代价呢?

我们换一种思路来看看美国当前的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吧。现行美国的社会保障机制是以现收现付制为基础的。据预计,2018年前后,美国养老基金年支出将会超过年收入,而到2042年前后,美国养老基金如果还存在的话,将会无法支付养老金。布什就说,1950年,每16个在职职工负担1个退休人员的养老。现在,该比例已经是13.4。据预计,30年后,这项比例将会到达12的水平。因此他认为,要把部分职工的“工资税”转移到个人投资账户中去,这样美国的社会保障有可能脱离财务危机。专家预计,政府倾向于接受从现有职工支付6.2%的工资税中抽出2%,转移到职工个人储蓄账户中去的方案。此举将会让政府付出一定的代价,他们得从其他渠道筹措资金,用来填补由于少征收工资税而带来社会保障基金的缺口。

   因此,我们看出来,美国为了解决退休人员日益增多的问题,采取的是政府买单的做法,而我们现在恰恰相反,是要求个人为政府买单,这就是思路的最大不同。

其实对空帐的担忧前几年就出现在一些学术期刊上,就是没想到会来得这么快。对于空帐,除了公认的历史原因外,不断出现挪用养老保险基金的案例和基金管理人员的无效率也让我们明白其中的一些道道。

这一次通知要求,不得发生新的基本养老金拖欠,切实保障离退休人员的合法权益。但是我们也要问:凭什么相信这句话,到时候会不会出现二次买单,甚至是三次、四次买单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