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赛酷单车
赛酷单车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601
  • 关注人气:3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语人物故事之二----孔子的接班人

(2018-12-26 08:45:50)

曾子,名参(shen,他是在孔子学生中被称为“子”的第二人,是《论语》中少有的几个浓彩重墨描写的人物之一,在《论语》一书中,曾子共出现14次,分量极重。 

近代有人如康有为之流认为,曾子在《论语》的显赫地位,是因为曾子从师孔子时年龄最少,且“最为老寿”、“九十余乃卒”,所以门人弟子最多,有若等人虽也收徒,但都逝世较早,所以后代所传《论语》多为其门人所编纂的缘故。

这种说法太过极端,孔子临终托孤,足以说明孔子对曾子的认可和信任。公元前479年(鲁哀公十六年)曾参二十七岁。是年,孔子卒,终年七十三岁。曾参若父丧而无服,守孔子墓。孔子临终将其孙(孔鲤之遗孤)子思(孔伋)托付于曾参。子思师从曾子,后又传授孟子。

为什么我们说曾了是孔子的接班人呢?在他23岁时,孔子的高才弟子颜回病故后,曾参就成了孔子学说的主要继承人,又几年,孔子逝世,托孤于曾子。孔子逝后,曾子聚徒讲学,上承孔子之道,下启思孟学派,是孔子学说的主要继承人和传播者,在儒家文化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被后世尊奉为“宗圣”,是配享孔庙的四配之一。

(什么是孔门四配?指配祀孔子的四位儒门圣贤,即复圣颜回、宗圣曾参、述圣子思、亚圣孟轲。十二哲,孔庙祀典在未有「四配」之前,原先有「十哲」。「十哲」是根据《论语》「从我於陈蔡间」一章中的弟子而名,计为「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其后,颜子配享,补上曾子,曾子配享后,一说补上朱熹,一说补上子张,又嫌遗漏有若,两位皆属《论语》里的热门人物,最后补上子张、有若和朱熹,由「十哲」改为「十二哲」。),孔子学生,名参,字子舆。在孔子门徒中,曾参是一个比较特别的存在。他小孔子46岁,在弟子中最为年少,且师从孔子较晚,是以不在早期孔门“十哲”之列)

曾子本不能成为孔子的接班人,他入学时间并不长,他少孔子46岁,你想啊,孔子去世时,曾子才27岁,资历更不是最老的,才学也是中上等。孔子曾评论曾子“鲁”,就是有点愚笨的意思。但是孔子死的时候没有把自己的位置传给亲孙子子思,而是将门下包括子思全部托付给了年轻的曾子,这是为什么呢?颜回毫无疑问是孔子的接班人,论语中有很多地方都能看出来,在论政篇章里面提到,颜回的悟性非常高,而且人又公正谦虚,对长者恭敬;凡事就事论事,不迁怒别人,能够对人不存二心,颜回也相当好学;在个人生活上,他安贫乐道;孔子认为宴会时最能懂他心意的人,他说的话,做的事,都不需要孔子多加指导,一个眼神或者只言片语,颜回就能懂他的意思,颜回死之后,孔子悲痛万分,像死了儿子一样。但是人死不能复生,他只能退而求其次,必须找一个接班人,他的身体也非常不好了。曾子并不是最聪慧的,孔子曾经说他鲁莽迟钝,遭受父亲的杖责也不知道躲避,生生受着,不仅让自己的身体损伤,也损坏了父亲的名声。但是最后孔子还是看中了曾子的。正因为曾子恪守礼数,可以控制,他才能安心的将孔门心法传给他。在孔子死后,他的很多弟子都开始自立门派,唯独只有曾子恭恭敬敬的维护着孔子的地位,传承着孔门的思想理念,不激进的人至少不会犯什么大错。他的弟子和孙子他的性格都特别了解,把位置传给曾子才是最合适的选择。

这个人很有个性,仍然是一个孔子式的知识分子形象,他多次拒入仕途,50岁时,齐聘以相,楚迎以令尹,晋迎以上卿,曾子皆不应命。

还有一次,曾子衣弊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参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不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曾子穿着很破旧的衣服在耕田,鲁国的国君派人要封送给他一片地,说:请先生用封地内的财富来买一些好衣服吧。曾子坚决不接受。那人回去,又再送来,曾子还是不接受。使者说:这又不是先生你向人要求的,是别人献给你的,你为什么不接受?曾子说:我听说,接受别人馈赠的人就会害怕得罪馈赠者;给了人家东西的人,就会对接受东西的人显露骄色。纵使国君赏赐了我土地,也不对我显露一点骄色,(但)我能不因此害怕(得罪他)吗?曾子最终还是没有接受。孔子知道了这件事,就说:从曾参的话来看,是足够用来保全他的气节操守的。

1衣():穿。
2
敝衣:破旧衣服。
3
邑:原指县,这里指封邑,封地。
4
修衣:添置衣物。
5
反:同,返回。
6
奚:什么,疑问词。
7
纵:纵然。
8
不我骄:即不骄我,不对我显露骄色。
9
全:保全,使……得以保全。

以至于曾子居卫时,缊(yùn)无表,颜色肿哙(kuài),手足胼胝胼胝(pián zh骈支),三日不举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衿而肘见,纳屦而踵决。曳纵而歌《商颂》,声满天地,若出金石。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故养志者忘形,养形者忘利,致道者忘心矣。《庄子·让王》

【按语】曾子住在卫国的时候,衣服破烂,面部浮肿,手和脚都磨出了很厚的老茧。曾经三天不能生火作饭,连续十年不曾添制新衣,戴上帽子便拉断了帽带,拉过衣襟就露出了手臂,穿起鞋子就露出了脚跟。但他拖着烂鞋,口中却高歌《商颂》,声音充满天地之间,好像金石乐器奏出来的一样清脆响亮。天子不能使他做臣子,诸侯不能和他交朋友。所以,养志的人忘了形骸,养形的人忘了利禄,求道的人忘了心机啦。

(yùn)袍:用乱麻作絮的袍子。无表:犹今说没有罩衫。
肿哙(kuài):浮肿而带病色。
胼胝(pián zh骈支):手脚因劳动摩擦而生出来的硬皮,欲称茧子。
《商颂》:《诗经》中部分贵族歌颂祖宗功德的作品,古时可唱。《礼记.乐记》:宽而静、柔而正者,宜歌颂……肆直而慈爱者,宜歌《商》。

曾子换席更是一绝,《礼记·檀弓上》记载:

曾子寝疾,病笃。乐正子春坐于床下,曾元、曾申坐于足,童子隅坐而执烛。童子曰:华而皖,大夫之箦与?子春曰:止!参子闻之,瞿然曰:呼!曰:华而皖,大夫之箦与?曰:然,斯季孙之赐也,我未之能易也。元!起,易箦!曾元曰:夫子之病革矣,不可以变。幸而至于旦,请敬易之。曾子曰:尔之爱我也,不如彼。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吾何求哉?吾得正而毙焉,斯已矣!举扶而易之。反席,未安而没。
  
曾子躺在床上,病危。曾子的弟子子春坐在床旁边,曾元、曾申坐在床脚下,童仆坐在角落拿着蜡烛。 童仆说:华美而光洁,(那是)大夫(才能享用)的竹席啊!子春说:住嘴!曾子听见这话,惊惧地说:啊!” (童仆又)说:华美而光洁,(那是)大夫(才能享用)的竹席啊!曾子说:是的。那是季孙送的,我没有换掉它啊。(曾)元,(扶我)起来换竹席。曾元说:您的病非常严重啊,不能移动(您的身体啊)。(如果)幸运地到了早晨, 一定遵从您的意思换了它。曾子说:你爱我不如他(童仆)。按照道德标准去爱护人,小人爱人以无原则迁就。我还有什么苛求啊?我能得到(封建礼教的)正道而死去,也就足够了。”(曾元)扶着抬起(他的身体)然后更换竹席,把他送回席子,还没躺好就死了。

隅:角落。 华而皖:华美而光滑。 箦:席子。 易:更换。革():通,危急。幸:希望。细人:小人。姑息:迁就,随意。得正:得到我所应得的。)

曾子的典故很多,最著名的可能就是“啮指痛心”了,《二十四孝》记载,
周曾参,字子舆,事母至孝。参尝采薪山中,家有客至。母无措,望参不还,乃啮其指。参忽心痛,负薪以归,跪问其故。母曰:有急客至,吾啮指以悟汝尔。

还有一个著名的“曾子烹彘”,《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记载,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猪)。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曾子避席也是一个著名的故事,出自《孝经》,有一次曾子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曾子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

 

1.0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09』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4.15』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8.03』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後,吾知免夫!小子!
8.04』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8.05』曾子曰:以能问於不能,以多问於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於斯矣。
8.06』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8.0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远乎。
11.25』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 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後。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夫子何哂由也?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12.24』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14.27』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19.16』曾子曰:堂堂乎张也,难与并为仁矣。
19.17』曾子曰:吾闻诸夫子:人未有自致者也,必也亲丧乎!
19.18』曾子曰:吾闻诸夫子:孟庄子之孝也,其他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是难能也。
19.19』孟氏使阳肤为士师,问于曾子。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