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老生贪腐中人物欲 |
分类: 小品文 |
文 介立
世事皆有缘由,无空穴之来风。由近期的“格祺伟事件”可知,若中共官僚能洁身自好,取不伤廉,安贫守正,何至于受一个无赖的百般威逼、要挟而不敢声张呢?如果做了亏心事自然有所忌惮,害怕有朝一日东窗事发,弄得个身败名裂,万劫不复。尽人皆知人之身心构造原是相同的,但一朝为官就会突变,变得与常人迥异,变得不近人情。尤其是一些心底龌龊,平生不得志的小人,一旦平步青云,焉能不把眼睛移到眉毛上边去?肯定睚眦之怨必报,一饭之德必偿。其实这些倒还是小事,只要你好好做官,尽你的本分倒也罢了。可恨的是过去一直低低在下,现今高高在人之上,受到压抑的物欲必然爆发,过去得不到的现在都要想法得到,以前只能眼羡而不能享受的,现在要尽量的享受到。私欲不加克制,花钱如流水,手头一拮据,就势必权钱、权色交易,堤内损失堤外补,在外物诱惑之下就是想把持恐也把持不住了。长此以往,难免深陷贪渎泥沼,弄得浑身污秽,再想洗净都难了,唯恐人知,唯恐祸起萧墙。“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是百年人”,说的就是这样一个道理。古往今来的士大夫,冠冕贪墨比比皆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身居庙堂之高而视钱财为粪土,入此境者寥寥,故“四知却馈”的东汉弘农华阴人杨震标誉关西——其任东莱太守时,道经昌邑,邑令王密夜怀金十斤以赠杨震,说:“暮夜无人知者。”杨震对:“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杨公清白”也使身后子孙世被荣耀,大书匾额“四知堂杨”,显耀于人。如果宦场中人皆如杨震,不义之财一文不取,则业障自轻,心中无鬼,何惧之有?堂堂正正,问心无愧,卧榻之上就不至于翻来覆去。可恨世间清廉之官太少太少,所以有“史书所书,晨星寥落;而垂涎染指,曲取贪图者,则天下滔滔也”之概叹。
(系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