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之形韵(十七)——大西洞天青老坑平板端砚

标签:
老坑端溪老坑大西洞天青老坑天青老坑平板端砚天青老坑 |
分类: 文房雅玩 |
圈内砚友专藏高古砚,因此惠让于我这方平板端砚。此砚长17.1厘米,宽11.4厘米,厚3.1厘米。初看表面包浆及氧化层,判断为清初或清中平板端砚。
由于表面有明显的风化及包浆层,暂时不能准确地判断其坑口,看石色似老坑,扣之为木声。下图为刚入手时的反面照片,当时平板正面也是此状态。
昨日经笔者仔细打磨,终现其庐山真面目,一方纯石肉的天青老坑。图中砚面有不少白色条纹,为风化层尚未完全打磨掉所残留的印迹,因其为纯净老坑石肉,故不舍继续打磨下去。如此尺寸的纯石肉天青老坑,现不多见。如今,端老坑料由于价值不菲,断然不会再有被切割成方璞作平板砚的,而是尽可能保留其初始随形状态,顶底板能留多少留多少,以最大限度地扩大老坑尺寸,谋得善价。
湿水图可见,石质非常纯净。整方砚几乎都是天青,其中有少量紫晕及青花漂浮其间。石质娇嫩细腻,几条软金线无碍。同治年编撰的《砚辩》有云:“石工名天青色,质腻而润,色纯而艳,沃水则如紫气滃郁,颇移人情。大西洞中层稍上之石有此,他洞他处无之亦美品也。”(注:此处“他洞他处无之亦美品也”亦指清代,近代坑仔也有大片天青之品,然无老坑天青之润泽。)
在阳光下,石色变得更丰富一些,能看到更多的玫瑰紫青花。
一边侧面有五彩钉,五彩钉虽属瑕疵,但却是老坑的身份证。清道光年编撰的《端溪砚史 卷二》有记载:“大西洞有白质五彩钉,绿质五彩钉。钉之坚实拒刃,杂坑所无,时人籍此辨真赝。然皆石之瑕也。正洞有绿质五彩钉,朱砂质五彩钉;小西洞止(只)又朱砂质五彩钉;东洞无。”此老坑平板砚五彩钉为白、绿质,符合大西洞五彩钉特征。
刘演良先生曾在文中写到“天青质地特别坚润,发墨特佳,名贵古砚就多为天青石质。其色古朴高雅,深沉凝重,颇受文人墨客青睐。”再来试墨,看看此方天青老坑平板砚是否如是说。
一小勺蒸馏水试墨。轻抚砚面细嫩如婴儿肌肤,但研墨时磨感极稳,下发俱佳,几十圈下来已经发墨如油。此方天青老坑平板端砚研墨效果优于之前所经手的系列老坑(仅有一方天青鱼脑冻的小老坑可与之媲美)。
研墨之后清洗,没有留下丝毫墨迹。(砚面白色条纹为风化层尚未完全打磨掉残留的印迹。)
清嘉庆年编撰的《端溪砚坑考 吴公重开大西洞》有云:“……,其色较青名天青色者,此大西洞稍上之石,他处无有,亦上品也,要之。石果出大西洞者,必细腻衬手,润泽发墨、脱墨,扣之沉著,日光照耀无形,诸坑不能及也。”此处吴公即吴凇岩(纯年),乾隆癸酉(1753)年重开水岩,为作记,有曰:“宋以前所开诸坑,今已无砚材,间或有之,石色红紫,不发墨。惟今之水坑为老坑,凡四洞,其小西洞及正洞已无可采,而东洞石质亦复粗燥,故今之水岩石必出自大西洞者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