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游见(一、想象中的日本)

标签:
日本想象 |
分类: 思考纪 |
浅井悠佑。摄影师:谢德辰。图片来源:《男人装》
“……
F:怎么?不演日本兵了?
浅:最近不演了,还是当模特好,鬼子演了几十次,从来落不着好下场,基本都要死,有时候一天死好几回。
F:都是怎么死的?
浅:被刀砍死、被枪射死、被绳子勒死、被石头砸死、被炸弹炸死、被气功震死、被骂得吐血而死……
F:没有手撕鬼子,差评。
浅:这个……挺有想象力的,不过这也不算什么。我还听说过用弹弓把战斗机打下来的,也是醉了……我觉得鬼子的各种死法,其实已经可以写一本书了。
……
F:高富帅中文说得这么好,应该很容易选上吧(指演鬼子的工作)。
浅:去之前我也是这么想的,结果那次楞就没选上,后来又去了好几个剧组面试,也是输多赢少。我就纳闷了,按说我形象还可以啊,中文日文也都很流利,但在面试时却老被刷掉,很多平平无奇的男子却能选上,让我百思不得其解。
F:是啊,这是为什么呢?
浅:后来我认识了一个在横店老演日本兵的中国朋友,他告诉我剧组选演员的时候,会专门挑一些长得丑的、看上去有点凶的人演“鬼子”。每次面试时只要把背蜷缩起来,眼睛眯起来,做出一副凶残猥琐样子大喊大叫,就容易被选上。
F:管用吗?
浅:我想作用肯定是有的,但你看我,第一条就不合格了,所以和别的演员竞争时还是很吃亏,导演不太需要我这种形象的鬼子。
F:前途如此黯淡,该如何突围?
浅:从小兵和翻译开始演,用努力来慢慢证明自己吧。我虽然不是专业的演员,也没有经过任何地表演训练,但我真的很想演好每一个角色。原来别人老是对我说:你不够凶,你太瘦了,你太高了……不像个鬼子,但鬼子到底应该什么样,也没人告诉我。我只好去看很多经典的抗战片,导演也会推荐了一些片子给我看,让我学习里面的表演。
F:什么片子?
浅:《地雷战》、《地道战》、《铁道游击队》是最经常被提及的。其实我知道我演的是反面角色,但我一直都想把反面角色演出人性,但看过几部片以后,我才知道导演根本不需要人性啊……
浅:有一个故事在我们之间传颂很广,是发生在另一个日本演员冢越博隆身上的,他曾经拍过一场雪中行军的戏,导演要求博隆在村口看到一个女人后迅速从马上跳下去强奸她。他说导演你别闹,零下27度啊,这么冷的天没人想干这种事吧。导演说你懂个屁,那个时候的日本人就这样。没办法,为了像一个真正的日本鬼子,博隆只能硬着头皮演下去。结果裤子刚脱下来,蛋就冻上了。”
不过按照浅井悠佑的说法,日本人不太在意我们对他们的想象:“事实上大部分日本人并不关心这件事,年轻人的兴趣也不在于此,在各种社交媒体上你几乎看不到关于这件事的讨论。但一些激进分子是非常讨厌我们的,他们认为我们做这样的表演这是在侮辱国家,会在网络上写文章骂是卖国贼。”
写到这里,又回到了那次课上的交锋,每个人都活在想象中,只是关注的焦点不同,做着不一样的梦罢了。所以,如果你愿意看这篇注定要写好几个分段的啰嗦文章,我也只能告诉你,即便是我去了日本,身临霓虹国其境,我写的也无非是我的想象——词语和图像都并非真实之物,必然将我们导向幻象。
佛都说了,不可说不可说。
写了这么多不靠谱的内容,结束前再讲个高大上的故事吧:
乔布斯被苹果赶出来,很苦恼,日本禅师乙川弘文(这么巧是日本人!)问了他一些问题,两人一轮对答之后,乙文说:“所有这些问题都是幻象。无论答有还是没有都荒诞可笑。”
“你把所有的东西都分了类。天才与傻瓜,好与坏。如果你见到任何事物都要做评判,就不会理解设计与空的意义。”
据说,乔布斯由此顿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