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五重点句子翻译及默写 吉青云
(2016-11-11 09:47:52)分类: 苏教版必修 |
必修五重点句子翻译及默写
重点句子翻译:
《陈情表》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外无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独立,形影相吊。
3.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以上报。
4.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5.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 ,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6.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7.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项脊轩志》
1.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簌有声。
2. 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3.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4. 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
5.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报任安书》
1.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2.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
3. 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4.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5.此人皆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6.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渔父》
1、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2、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3、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4、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5、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逍遥游》
1、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2、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3、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4、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5、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6、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7、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兰亭集序》
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2、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3、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4、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粪为妄作。
5、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6、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7、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荆
8、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陈情表》
1、李密《陈情表》中开头用
2、形象刻画自己幼年寂寞、孤独惨境的句子是
3、陈情表文笔简洁流畅,语言生动,用
4、整篇《陈情表》密布着感情的浓云。在作者的笔下,展现出一位可亲可敬的慈祥的老人形象。她悯孙孤弱,躬亲抚养,对李密有着大恩大德。二人关系正如李密所言
6、作者以乌鸟反哺作比表达孝道的句子是
7、《陈情表》中李密申言自己的苦衷是人神共鉴的句子是
9、文章结尾用
10、李密形象表明自己是否应诏,进退两难的句子是
积累成语
1.孤苦伶仃
形容孤单困苦,无依无靠。孤苦:没有依 靠,生活困苦。伶仃:孤独。
2.茕茕孑立
形容孤苦伶仃,无依无靠。茕茕:孤独无靠的样子。立:孤单单地呆着。
3.形影相吊
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互相安慰,形容十分孤单。形:身体。吊:慰问。
4.日薄西山
太阳快要落山,比喻人衰老临近残废或事物腐朽即将灭亡。薄:迫近。
5.气息奄奄
气息微弱,形容快要断气的样子。气息:呼吸时进出的气。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6.人命危浅
形容寿命已经不长,即将死亡。人命:寿命。危:危险。浅:不久,时间短。
7.朝不虑夕
早晨不能考虑晚上会怎样,情势危急,随时都可能发生变故。
8.结草衔环
结草:把草结成绳子;搭救恩人.比喻感恩报德;誓死不忘.
例句:感激先生的救命之恩;日后我一定~;以死相报.
9.乌鸟私情
|
乌鸟:古时传说,小乌能反哺老乌.比喻侍奉尊亲的孝心. |
|
臣已离家日久,老母现在抱病垂危,望陛下赐臣还乡,少遂~.(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四十五回) |
10.皇天后土
皇天:古代称天;后土:古代称地.指天地.旧时迷信天地能主持公道,主宰万物.
这话~,实所共鉴,有渝此盟,神明殛之.(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回)
1.第一段
2.项脊轩志中哪一句话直接抒发了作者对项脊轩的感情
3. 项脊轩志中哪一句话借树抒发对亡妻的感情
《报任安书》
1、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其次诎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其次鬄毛发婴金铁受辱,其次毁肌肤断支体受辱,最下腐刑,极矣。
2、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俶傥非常之人称焉。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氐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3、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4、所以隐忍荀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5、《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6、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逍遥游》
1.在《逍遥游》中描绘鲲鹏体形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双翼遮天蔽日,激起的水花达三千里,奋飞直上九万里的高空。即使是如此在作者看来也并非逍遥,因为它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 《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3. 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4. 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5.庄子从奇妙莫测的描写后接着以现实社会的四种人的具体描述,他们分别能“效”“比”“合”“征”,但却以世俗之见自视,以出类拔萃的佼佼者自居,作为人生的境界,他们也仅仅是斥晏翱翔于蓬蒿之间罢了。并未入道,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 ”。文中描写四种人的句子分别是: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6.作者在彻底否定了“有所待”的万物和现实中的高人之后,才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的并列句了三类人的句子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7.面对高远蔚蓝的天空,作者不仅想到如果大鹏鸟飞到九万里的高空向下看会是什么样的呢?会不会也像我们看天空一样呢?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8.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9.当看到大鹏经过一系列的准备才能“图南”之后,蜩与学鸠通过形象地描述自己在林中飞行和休息的样子来嘲笑大鹏鸟的句子是: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 10、庄子在《逍遥游》一文中,借助“大鹏直上”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其中“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一句后来演变成了一个成语“扶摇直上”
11、承上启下的句子: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12、哪几句表明才算是真正的逍遥游?就是: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兰亭集序》(必修二)
1、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表现兰亭环境优美的句子是: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表现兰亭气候宜人的句子是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2、兰亭集会时文人雅士们把盛酒的杯浮在水面从上游放出,循曲水而下,流到谁面前,谁就取来饮酒赋诗,表达幽深内藏的感情的句子是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3、王羲之在兰亭聚会时看到天空的无边和事物的繁多之后,眼力舒展,胸怀开畅,极尽视听的乐趣,确实感到非常快乐的句子是: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4.我们在感叹时光流逝时,往往会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兰亭集序》中有一句相似的感叹: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5.王羲之将世人大体分为两类“静者”和“躁者”,并形象地概括了两类人的生活内容: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6、生活中当我们专注于自己所喜欢的事物时,会达到忘我的状态而忽视时光的流逝,不觉中老年将要到来。这很容易让我们想起王羲之《兰亭集序》里的句子: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7、我们喜欢的事物由生到灭,时间极其短暂,自然也会令人生发感慨,正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所写: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8.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一句话来批评: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9.
10.
12.《庄子》中说死生是人的一件大事,每个人寿命的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亡。正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所写: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13.
14.纵使时代变了,世事不同了,但人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正如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所说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渔父》
1.屈原既放,游于江潭,
2、屈原曰:“
3、渔父曰:“
4、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
5、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
《滕王阁序》
1、《滕王阁序》中直接点出了时间已到深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写来宾驾着名车骏马造访滕王阁的句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描写山光水色,被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4、直接描写滕王阁壮丽景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描写当地繁华富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6、写景表现虚实相映之美的四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描写水天相接、浑然天成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是将对滕王阁的景物描写推向高潮的句子,也是全文文眼句,历来被人视为千古绝唱。
8、身临天阔水远、野鸭高飞、秋霞绚丽的优美环境,我们自然会联想到初唐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
9、描写宴会管弦之盛、歌声之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10、用历史典故暗示宴会豪华、人物高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感叹宇宙之大、人生无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作者玄想宇宙的广漠洪荒来反衬人生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13、表现作者怀才不遇的苦闷心绪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直抒胸臆,写自己报国无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15、表达自己不因年华流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 表达自己乐观开朗情怀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17、表达自己不甘沉沦、亡羊补牢的豪情壮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用古人的典故来反衬自己坚定的意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滕王阁序》中以“嗟乎”发端,从消沉中振起。_________是比较现实的认识,将人生的穷通得失看作常态;_________则是从历史上撷取的两个实例,以此来宽慰包括自己在内的失意之人。接着用两个四六句来拓展这层意思_________,并以_________作结,总束上文。
《长亭送别》
在古代诗词中,描写秋天不同景象的名句比比皆是。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开头几句“,,,”就写出了秋天的凄清、肃杀的景象;王实甫在《长亭送别》中也描绘了这样一幅图画:“
《记念刘和珍君》
《南州六月荔枝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