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夫在我国发展实在太快了,短短20来年,我们期盼出现天王级的的职业选手,我们梦想有我们自己的球具品牌,我们希望有我们自己的职业联赛,然而,一切都必须稳步发展。
发展得快的还有我们的高尔夫媒体业和在线商城,这些都给我们带来了很实用的资讯,让我们能了解赛事最新情况、关心职业球员的生活、掌握球具发展动态。
笔者虽然在推广量身定做,不会再去选择品牌球杆,但是受人所托或其他原因,也会经常去那些商城看看,一来看看行情,二来了解一下球具的资料,谁叫我英语、日语都不够好呢。
最近在关注callaway的一款新杆----Hyper-X,去几个比较知名的商城查中文资料,发现每个网站的介绍文字都不一样,除去美规产品和日规产品的产品规格不同以外,其他文字也不尽相同。
经与英文网站仔细对比和斟酌之后,觉得可能是目前官方还没有中文资料,各商城编辑或技术人员或翻译英文资料,或简单地查阅一下媒体介绍,然后便了一篇介绍文字。
我在想,一个对球具科技或专业术语不很懂的买家,看了这两个商城之后,怎么想?好像很难觉得这款球杆有什么好,似乎都是外表的差别。
这其实是高尔夫球具宣传的一个通病,注重外表,忽略内在,走“外表创新
+
老技术名词”的套路,诉求点总"距离远、方向好",这其实是个鱼与熊掌的命题。
从英文网站翻译过来的介绍文字,大多晦涩难懂,比如某网站说:“碗形杆面厚度设计,改良击球时的效力”,这就很难懂。倒是另一个网站技术人员编译的“明显改善击球瞬间的效能,让击球能量发挥到最大化”好懂一些。
此次也发现翻译上的一些常识错误,比如某网站上说:“460cc干头容积,技师可以把重量分配的部位合理化,从而增加惯性力矩”,本来的意思应该是
“内
部合理的配重和460cc是产生高惯性力矩的关键”,大家都知道,惯性力矩跟质量的分配有关。另一网站说“Hyper-X
Tour采用半度的仰角设计,杆头方正”,实际意思是"职业款采取的是带半度杆面倾角设计(比如8.5而不是8或9)以及杆面开放0.5度"。
希望我们的商城能够将资讯更精准确,这样才能销售量大,这样鱼与熊掌就兼得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