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徐兆寿
徐兆寿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8,154
  • 关注人气:13,65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学之道(5)——根

(2013-02-14 09:23:47)

大学之道(5)——根

 

¢  徐兆寿

 

 

大学之道——根

 

¢  徐兆寿

 

一个杯子,在桌上放了几天,再取的时候,发现它有了“根”,怎么也取不下来。硬掰,碎了。只有放些热水,将其温暖,它自然就“开”了。它多少有点寓言的味道,但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一棵树,长得久了,自然就把根伸向大地的深处。任何风雨都摇动不了它。若要将其放倒,只能“杀”了它,但若不除根,来年的春天,它又长出来了。这也是常见的生命现象。

 

大学要干什么?就是要把文明这棵大树种进学生的心里,然后让它生根。或者说把学生的精神之根伸进文明的大地里。慢慢地,他们自己就长在文明的大地上了,走到哪里,都能感觉到自己是文明之人,有玉树临风之态。他的言行,他的生死观,他的世界观都与没有进行过大学教育的人有些不一样。

 

现在的文明有两条根系,一条是中国传统文化,它被迫隐性存在百年而后出,每一个中国人的身上都多少带着它的泥土;另一条是西方文化,说得再大一些,是与中国传统文化不大一样的以欧洲文明为核心的文明,这个杯子在中国放了一百年,本身已经生了根,板结在一起,成了大地的另一种存在,自“五四”以来的很多知识分子都是在这条根系上成长的。

 

两条根系自有连续处,也各有千秋。长在任何土壤里,都会长成参天大树。只是还要看看大地之上刮的是什么风,气候如何,适不适合它的生长。若不适合生长怎么办?这是另一个话题,以后再讲。

 

这里先讲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些大的根须,如儒家所提倡的仁义礼智信忠勇孝敬等,这些在西方文化的参照下被打成“右派”,打入地狱,见不得光。但我们生活中却常常以它为信条。比如朋友间要有信义,比如做大哥要有仁义,等等。这些根须不光是长在土壤里,已经成了空气,成了中国人灵魂的一部分,是习惯。哪能那么快要它的命?

 

探讨了百年,都骂孔子,觉得他是假仁假义之徒,害了中国人。试问,谁能比得上孔子。孔子自己也没有想到会成为千古圣人。今人连追圣人之勇气都没有。今人追赶的是什么?是猪,比懒(不是有很多谚语和网语吗);是狗,比势利(社会进化论倡导的就是这个);是狼,比狠毒(国人不是崇拜《狼图腾》吗)。“往圣之绝学”没有落角之地,更是无人去继承。孔子冤枉啊!他也乃区区一人,向往做一君子,所以一生都在往此而奔命;他也有很多缺点,但后人既容不了他,又要把他往完美的天空里推。这是不智。今天大家都讲文明,假如都学一点孔子,就文明多了。可惜很少有人去做。

 

老实说,在不平等的过去时代,那些巨大的根系确实是有点专制,但是,我不相信今天我们不需要仁义礼智信这些基本的信条。如果没有它们,人世间就变成了动物世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纪念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