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见到卢新华

(2011-04-12 14:54:09)
标签:

杂谈

 

今天上午,给陈老师发短信,告诉他我已回到复旦。并希望他抽出一点时间来,我们聊聊。短信刚发,立刻收到陈老师的电话,让我去他办公室,有事要给我说。

 

陈老师一直很忙。我去的时候,还在接受一家报社的采访。是关于阅读的事儿。我赞成他的说法,不要把阅读拔得太高,阅读是多种方式的,如看电视、上网络、看报纸等等。但他同时提出,专业阅读,那就是要求专门的学习。这是另一回事。

 

记者走后,他在给我说关于要办一份杂志的当儿,不断有电话打入。期间,南京有一所大学的学生们希望他去讲讲人文教育,因为是学生请求,他便答应了。我们总共也没说上几句话。

 

这时候,有人敲门。我赶紧起身去开门。一个大眼睛、高个子、穿着西装的五十多岁的中年男子站在门口。陈老师看见,说,新华,来来来。我便知道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卢新华了。他们是大学同学,而且他们还是同年同月同日生。后来,卢老师告诉我,陈老师是第一个为他的《伤痕》写评论的人。

见到卢新华



我当时真的喜出望外。凡是搞文学和学过当代文学的人,谁不知道《伤痕》和作者卢新华呢。那时,还有一部小说也很知名,那便是《班主任》,其作者正是目前大讲《红楼梦》的刘心武。一个“新”,一个“心”,就是“新心”。很有意味。我告诉他,我对他的一些新闻一直很关注,知道他长期在国外,最近在国内活动。他说,是的。不过,我真的忘了他新出的书《财富如水》。

 

我们一起去复旦教工餐厅吃饭。坐在大厅里,我们大声地谈论着很多文学现象,并且和他一起谈起了佛教、净空法师、敦煌,最后我们一起激动地谈起了中国文化回归传统的话题。此时,我与他一见如故,并有相见恨晚之感。我与他约定,在他有空的时候,我们再一起聊个彻底。

 

陈老师要给他办个作品研讨会。他说,已经有很多国内评论家、哲学家和作家都愿意参加这一讨论。周国平、张炜、张炯、白烨、李建军等已经发表了一些看法。陈老师说,要把搞讨论会的消息发到网上,希望能借这本书展开一次关于中国文化回归传统、中国知识分子如何应对今天欲望化的时代、财富与国家等主题的大讨论。

 

32前年,一篇7000字的《伤痕》,揭开了中国思想解放的新篇章。32年后,我仍然期待以这部《财富如水》,开启一个中国知识分子追求精神生活、中国文化回归自身传统的新纪元。

 

走在路上,我看起了他给我的一份《解放日报》,上面有一整版关于他的采访。我才知道,这位传奇式的作家为何在1986年突然退出读者视野的原因。

 

《解放日报》如此写道:

    1978年,还是复旦大学中文系大一学生的卢新华,花了7个小时写成一篇反思“文革”的小说《伤痕》。令他毫无思想准备的是,在复旦校园,这篇小说被迅速传抄,墙报栏前人潮涌动。

    是年8月11日,在反复酝酿和修改以后,《文汇报》冒着一定的政治风险,用一个整版的篇幅刊登了这篇7000余字的学生作品。因为《伤痕》,当天的《文汇报》加印至150万份。一夜之间,卢新华这个名字为国人所熟知,“伤痕”一词很快成为追溯“文革”记忆的文学思潮的名称,“伤痕文学”也经由这篇小说发轫、命名。

    这位务过农、当过侦察兵、干过柴油机厂油漆工的年轻人,从此被写入当代文学史。他很快成为“文革”后第一批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的会员、文代会代表……

    讲到卢新华,这是无法绕开的“故事开头”,却也是他不愿再多提及的“辉煌”。

    毕业分配时,卢新华先后婉拒了因《伤痕》而送上门来的《人民日报》团委书记和部队中校作家这两份美差,最后到《文汇报》当了文艺部记者。没过多久,他又从报社辞职,去深圳下海经商。1986年9月,他揣着仅有的500美元,惜别家中的妻女,远赴美国留学。从此,国内鲜有他的音讯。


    ……

 

    这些年,关于卢新华的传言断断续续,蹬三轮、赌场发牌、商场落败……他的“后来”总显得有些荒诞和落魄。而经过一个下午的神聊,记者慢慢体会出那些传言的“基本属实,又基本失真”。

    他是蹬过三轮,但优雅而自信;他是在赌场发牌,一干就是7年,但从未去过拉斯维加斯,一直在洛杉矶的赌场里工作。这份薪酬高过美国大学教授的工作让他完成了财富的快速积累,得以把妻女接到美国团聚,而两轮牌局之间充足的休息时间,让他几年内阅读了大量中外书籍;他也确实几番在美国尝试创业投资,屡屡失败,甚至被人骗去大笔存款,但如今回想起来,他不觉失望,反倒有些庆幸,“毕竟,经商失败证明我可能更适合当作家,而不是商人。 

见到卢新华



    7年的赌场工作,就凝练成了他给我的《财富如水》这本书。我躺在床上,读完了他发表在《今天》杂志上的《财富如水》后,才睡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到上海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