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人文/历史 |
一时代有一时代的学问。我们不能还站在鲁迅的时代。老子说,道者,反之动。批判鲁迅其实也就是对鲁迅的别一种解读,也是对中国文化的另一番阐释。至于鲁迅是否虚无,其实看看他的《野草》和后期的《过客》等散文与小说,特别是他后期的迷惘就知道了。他是中国文化的第一个解构者,但建构几无。这就是虚无主义。而在我看来,尼采也是恰恰是虚无主义的代表。这就是我的立场。
虚无主义与信仰其实一步之遥。鲁迅对一切的否定,和对有些弱热的肯定,是什么在支撑着他,这一点是我们应该思考的。所以从这一点来看,尼采与鲁迅是共同的,他们也不是今天我们所说的完全意义上的虚无主义。至少有人类的大情怀。
最后,再次感谢兄台,使我又一次回到鲁迅。
国人该不该挨骂?
我在徐兆寿先生的博客里看到了他的一篇“得意博文”,题目是“少骂中国人,多探讨些人类问题”(详见徐兆寿的博客http://xuzhaoshou.blog.sohu.com),其大意用他自已的话来说就是:“自鲁迅开始,中国人对自己的人性开始口诛笔伐,后来又加上李敖与柏杨,将中国人骂得一无是处,一点自信都没有。到头来怎么样呢?至少在我看来,这是一场虚拟的责罚”。为什么是虚拟的呢?因为你看,“那么多的作家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和道德进行口诛笔伐时,……其中最重要的依赖就是鲁迅和虚无主义。”而既然靠的是虚无主义,那么我们就“应该停止批判了,至少不要再没有任何研究地批判了。”如若再批判下去,其后果将是十分严重的,因为“批判的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使我们中国人失去所有的自信,而甘愿成为别人的附庸。”;所以“我们应该多介绍一些人类的文化,多从人类的共性来探讨一些深层的问题,多关注一些人类共同的问题。在这种大的探讨中,也许我们就能自然而然地知道自己的不足,也能真正地自发地改善我们的文化。也只有这样做的时候,我们民族文化的优劣点才能自然地显露出来,我们文化的自信性才能真正抬起头来。”,又所以,“中国人,从狭隘的自以为是中走出来吧,把人类的命运当成自己的命运,这样我们才能高瞻远瞩地走向世界。”“从虚无主义的泥淖中走出来吧,肯定自我吧,这样我们才能从自卑的阴影中走出来,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和尊严。”;“那些口口声声责骂中国人的国人们,请你们讲讲人类吧,把人类讲清楚后再讲中国人吧,否则,请你们住嘴!”。
徐先生在博界的名气之大自不必多说,单他说出的话就气度不凡,蛮有股子王者之气,让人一看就先矮了几分,此等功夫自然绝非我等凡夫俗子之辈所能有也。不过在钦佩得心跳之后定了定神,似乎又觉得其中有几处稍有不妥,想一想,便决定在自家的小院里说说,想来无关大局。
首先,徐先生将鲁迅先生与李敖、柏杨两位台界名流相提并论,窃以为甚是不妥。以我个人的感觉,就智慧和思想深度而言,后者与鲁迅先生怕是还有相当的距离,岂是可将其同日而语的?
其次,将鲁迅先生说成是虚无主义,这我还真觉得挺新鲜,记得有人说鲁迅是中国的尼采,怎么在徐先生的眼里他倒成了虚无主义的代表了?难道说在徐先生看来爱骂人就等于虚无主义了?徐先生自说时常思考鲁迅,莫非思考的结果就是这样么?
再次,批判与自信心的丧失有必然联系吗?批判的唯一结果怎么就是自信心的丧失而甘愿成为别人的附庸呢?这中间的逻辑推理不知徐先生是如何作出的?
最后,按照人类正常的认识规律,认识小的事物是认识大的事物的基础,倘若连自已都还没有撒泡尿照照清楚,何以去谈人类之事呢?按徐先生的意思和逻辑,我们莫非应当先想清楚宇宙,然后才能反过来认识我们的地球么?
看来徐先生虽功夫了得,然也并非无懈可击。
我不知道有没有专门研究骂人的学问的,不过既然说到这事,便稍想了想,觉得按照逻辑学定义的要求,我们可以把骂大致可定义为以带有强烈情绪化色彩和诋毁性恶毒语言表达出来的一种精神性的否定,它具有一定的精神暴力的性质。从总体上来看,骂大概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无理的漫骂,像泼妇骂街那样,骂得没有道理,没有真实而充分的根据,而只是以狗叫般的狂吠和高声的气势压人,这自然是最没品位的骂法,也是向来为人所不齿的。还有一种是有道理的骂,就像鲁迅先生那样的骂。所谓骂得有道理,一方面是说它骂的对象的确存在着严重的缺点和错误,另一方面是它骂的对象对自已的错误不仅毫无察觉,而且并不认为那是一种错误,甚至可能还认为那是一种可贵的优点,在这种情况下,当用心平气和的纯理性方式无以解决问题的时候,恐怕就只有骂一骂还能见些成效。就像一个犯了错而又死不认错的小孩,不用一定的强力手段怕是不成的。所以,有道理的骂是一种理性与情绪或情感的结合物,其本质是一种激情式的批判,它与泼妇式的无理漫骂是不一样的。当然,要说像鲁迅先生那样既骂得有道理,还骂得艺术,自然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
如此看来,该不该骂的问题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有没有严重错误,二是自已有没有通过他人的理性提示和自我反省而认识到自已错误的可能。倘若既有严重错误,而又不能接受他人的理性提示,更不能自我反省,反而以错为对,以耻为荣,那自然就有骂的必要了。
徐先生说,至少无研究的批判是不可取的,那在逻辑上就意味着即便有研究的批判通常来说也是不应该的,因为当他说到对批判的否定时,几次都并没有对批判的类型加以限制,而是一概而论地说的,这在理论上和逻辑上显然是不合适的。批判之对于人类思想进步的推动作用自是不言而喻的,没有批判是不可能有真正的进步的,因为批判的本质和目的就在于自我反省,而这种自我反省即便到了今天也是我们中国人最缺乏的东西。
从道理上来说,所谓骂国人会导致自信不足,这恰恰倒正是国人最应该骂的地方,因为国人向来是依靠自我赞美来维持自已的自信的,听不得批评,更听不得批判性的骂,这只能说明国人的自信是建立在自我陶醉的虚幻基础上的,而倘若不摒弃这一点,国人就永远也不可能真正在精神上强大起来,也永远也不会懂得什么叫真正的自信。事实上,一个不敢认真反省自已缺点的民族才真正是一个不自信的民族。
从现实的情况来看,虽然今日国人在经济上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就深刻的自我反省而言,怕是还差得很远,我们对自已存在的种种严重缺点的认识还远远不足,比如在教育问题上就是如此。所以该骂还是要骂的,只要是骂得认真,骂得有根据,对我们民族来说就是好事。骂固然不能代替建设,而且骂的人也未必懂得建设,但问题是没有骂是不可能有建设的,因为建设是要先除旧而后方能布新的,而该骂的时候不骂,则如何能除旧,更何谈布新呢?
今日之国人因为已经有了一点成就,相当一些人便马上听不得骂了,窃以为这恰恰是当今国人最大的危险所在。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我们还远未达到没有严重缺陷的良好状态。而在这种情况下,听不得骂本身就是一种盲目自大的信号,更是一种拒绝自我反省的表示,倘若照此下去,或许说不准哪一天国人又要以天朝大国自居了呢!
所以我倒觉得,现今吾国能像鲁迅先生那样骂国人的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经常骂一骂,才能适应骂,才不会因为一骂就没了自信,进而也才会因为挨了骂而去理性地自我反省,不会像清朝遗老那样气急败坏地陷入自信全无的痛哭和无望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