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术良心是何时死掉的

(2006-12-09 08:49:31)
论学术之死之一
学术良心是何时死掉的

    写过很多自以为是的学术文章,但都石沉大海。何耶?
    我试着去问为什么,原因大概有几:观点太尖锐,论据不足(因为你是第一个这样说的,必须有别人说过你才能这样说),语言文学化,等。
 
    我便纳闷,这是有感而发,观点自然新鲜,再说,别人都已经说过的话,你再说,还能是学术吗?至于语言,我的愤怒更大,那些四平八稳的毫无个性的语言就是学术语言?
 
    愤怒之下,对学术了无兴趣了。当时,也无所谓评不评职称,也就无所谓学术了。它的死活与我何干?后来弃政从教了,科研是必须要搞的。于是,便有了这两年的科研感受。
 
    首先是科研动机的功利化。其实也就是学术是为了什么的问题。过去我写学术文章,是因为学术上的兴趣,有感而发,也就是孔子先生所说的学术是为自己,当然,发表后希望能产生一些影响,为社会贡献自己的知识分子良心。虽然这与孔子先生所说的今天的学术是为他人没有多大区别,但到底这样的学术还是有价值的,充满了血性的。而今,我做学术是为什么?说透了,便是职称。如果没有这个目的,我是断然不会写那些谁也不看的东西,更不会将自己弄成一个木乃伊贡放在自己的书房里。
 
    如此,对自己便是十万个瞧不起,也瞧不起那些整日为职称而奔忙的学人。去他妈的学术吧,我宁愿不要这个职称,也不能屈了我的人生。后来,给学生要讲很多前人没讲的东西,便看前人的学术文章。有些惊讶,虽然民国时的很多学术太过腐朽,我一点儿也不喜欢,但竟然能看出彼时学者对国学的热爱一如自己的生命。与其说王国维是为某种政治理想的失败而自溺于湖底,不如说是他的学术生命要求他必须自杀。彼时的很多学术是受人尊敬的。我看钱穆的学术文章,就仿佛与斯人在聊天。其观点都是其独创,虽然后世多有贬之者,讨之者,但到底是自我的。其语言也是平实的,自我的,能见出其真心。就是看鲁迅前期的论文,也是充满了杀气,其观点之锋利胜过其匕首。然我读今人之学术,就如同看一篇篇公文,毫无人性的气息,不但味同嚼蜡,而且使人对学术充满了不屑。
 
   原因其实很简单,彼时之学人有良心,今之学人无良心矣。今之学术,是为私我,为私我之晋升的条件,全然忘记了学术的目的。学术乃国家之公器,为学术者必然要有公心,而此公心便是学术之良心。此乃知识分子之使命。然今之学人何有公心耶?既然仅仅是为一己之职称,是为谋生而害己,则学术之良心便死矣。
 
   其次是学术的被害。其实,学术之良心并非人人都能拥有,学术之良心仅存于那些对学术有敬畏和对学术情有独衷的知识分子那里。然而,大学的扩招、职称的评审、研究生的泛滥使学术成了人人晋升、学校发展的利器。在这种“无道”的学术江湖中,知识分子退隐了,大量的机器类的知识人产生了,学术被害了。
   呜呼!良心既失,学术即恶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