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文艺批评 |
早上打开博客,看到昨晚上的拙文已有人评论。其中小放牛的评论是值得一读的,且摘录如下。(毕竟他也是个诗人,有切肤之感。)
好诗难觅是因为我们没有一个标准。新诗怎么写都可以,我们的思想和审美又面临一个全新的时代,所以所有的诗人诗歌爱好者就失去了方向。因为失去了方向,所以我们总是在希望下一首会更好。而作为艺术、文学等,是不存在完美的,她总会顾些失彼。还有一点,现在不是一个崇拜英雄的年代,而是一个个性张扬什么都敢批评的年代(当然这没什么不好),有点点自以为是的年代。所以,我们没有非常有影响的诗人,有,也是各领风骚一两年。
还有一点,我们把诗看得太“伟大”了,我觉得一首诗不可能容纳太多,太深了,不是诗,是个无人敢下的洞,太阔了,也不是诗,而是一种茫然。对此,我个人认为,现在的诗歌的导向有点脱离群众,搞得很玄,所谓的好诗不但一般人看不懂,连我们这些写了好几年,读了不知多少诗的爱好者都读不懂,你说我们的诗歌导向没有问题吗?读不懂,谁还来看诗?没有人看诗,诗还谈什么发展?
现在好多大龄青年未娶未嫁,她们不是不想娶嫁,就是找不到自己合适的,为什么?——有很多原因,但有一点,眼光高,理想化。我觉得我们现在的诗也是一样,对诗的渴望太高了,而作为诗,他承载不了我们的所有期望,他有优点,也有缺点,他不会完美!我想这大概是我们好诗难觅的原因之一。
小放牛的这段评论至少表达了如下几个基本的诗学问题:
一、诗歌的标准是什么?当代汉诗的标准又是什么?对于打破了形式束缚的汉诗来说,只能说有一个精神向度,却再也不可能有什么形式上的统一的标准了。因为现代白话汉诗的总旨是不要形式的束缚,也就是说不要形式上的规矩。闻一多先生想立个规矩,事与愿违。郭小川在世时创造了一种形式,但很快也被讥笑而亡了。似乎汪国真和席慕蓉在茫茫中也找到了一种形式,可严肃的和纯诗人们哪里肯认。海子和一些新边塞诗人们还有一种新民歌体,也只是新奇一阵,很快没了。不会有什么形式的,因为一旦有形式,诗人们就会起来反对,这就是新诗在一开始就注定要流浪的原因。
二、诗歌的深度、广度、纯度和难度。这是现当代诗歌一直难以解决的问题,其实,它不仅仅是现当代诗歌的问题,在古典诗词里,同样有这样的问题。打油诗是永远都会存在的。什么修养的人写什么诗,同样,什么修养的人就喜欢什么层次的诗。我倒以为,诗歌还是应该追求“伟大”。这是人类的精神向度,也是艺术的精神向度。这一点是不难丢的。
三、诗歌与读者的关系,即接受诗学的问题。有人说,好的艺术家是读者的敌人,这是针对那些优秀的艺术家而言的。但读者往往会说,诗歌应该贴近读者。研究者也会持相同的意见。其实,“敌人”只是一种虚拟而已,他才是读者真正的朋友,这位朋友会在长期的阅读中征服读者。但这种敌人毕竟是少数者,取悦读者的肯定是绝大多数人。这就是好诗人与坏诗人的区别。
前一篇:咨询:给我一个生的理由
后一篇:大学流行同性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