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女肥皂能洗多久
北大一位教授说,超女为什么能受欢迎,完全是因为一次民间的民主意义的狂欢,就像美国选总统一样。这种说法也不失为一种见解。但依我看,超女现象完全是一次大众文化的狂欢,跟肥皂的泡沫没有什么两样。
超女是一次商业运作的结果,它消费的是青少年,是青少年心中滋生的成名欲望。它暗合了大众特别是电视机前的青少年们(还有那些有着青少年心理的中老年人)的大众期待,是一次平民意识的胜利。它是大众文化走向娱乐大道时的一次狂欢。掌握它的恰恰是商业。没有商业,它就不可能这样成功,但也恰恰是因为商业,它也就很快就消亡。商业虽然也培育品牌,但大众文化的特点是多变,是不断地出现新高潮。超女现象也许会一直存在,但超女们会像肥皂一样不断地被商家和大众换掉。什么样的肥皂好,一要看商家的宣传,二要看大众的用途。

学生们问我对李宇春的看法,我笑道:男孩觉得她是个女孩,女孩觉得她是个男孩,有同性恋的女孩更容易喜欢她。这并非漫骂,而是代表了中国新一代人的性别趋向。独生子女时代使男女性别的界线越来越模糊了。这不知是件好事,还是件坏事。

何洁的相貌与微笑都天生地带有一种媚俗相,很多人说这是平民化。我倒不以为然。
从后现代文化现象看,大众文化的胜利,虽然看上去是民主的胜利,实际上是精英文化的一次撤退,是大众信仰的彻底迷失。大众文化之所以能狂欢,完全是由于精英意识的消亡。当精英意识存在时,精英文化自然地成了大众的道德屏障。从精英文化中诞生的信仰也成为大众的信仰,但精英文化在市场经济汹涌而来的时候,竟然经不起这狂潮,大规模地撤退了。随之而来的是娱乐狂欢和欲望为先的大众文化的全面覆盖。文化似乎再也不是信仰时代的天使了,而是无信仰时代的消费品。
如此来说,我们是不是把民主打倒了?当然不是。民主并非无信仰。我们所经历的大众文化时代实际上是一种伪民主的行动。真正的民主是民众形而上意识觉醒后的精神胜利,而伪民主是民众形而下欲望活动的泛滥。真正的民主是要将民众引向神圣,而伪民主是要将民众引向迷茫和堕落。神圣就意味着永恒,而迷茫和堕落则意味着永恒的彻底丧失。大众文化正是这样一种将民众引向深渊的魔鬼。魔鬼向来是以快乐来麻醉人的灵魂,不是吗?靡菲斯特一直想以肉体的快乐和欲望的无节制的实现来使浮士德满足,等待浮士德说出满足的话来,以占有他的灵魂。他使浮士德从中年变成青年,使浮士德既获得圣女的爱情又获得旷世美女海伦的爱情,使浮士获得国王的赞扬,并获爵封疆,人世间该有的一切功名他都有了,但最后他还是回到了上帝那儿(虽然浮士德的灵魂是上帝抢去的)。所以,表面来看,超女所带给大众的是快乐,甚至是疯狂,但在这短暂的快乐和疯狂过后,大众又会毅然决然地抛弃它,因为觉醒后的大众迟早会觉得它是垃圾,是商业,它与大众生命中所向往的那些超功利的永恒的价值相背。人们最终要回到生命的彼岸,而这彼岸在哪里呢?
绝不在虚伪的统计数字那里,也不在选票那里。
还在精英文化那里,在真正的信仰那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