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爱情婚姻笔谈 |
徐兆寿与网友谈虚拟世界的婚恋、家庭和性爱
2005.12.3
2005.12.3
1、[徐兆寿] 大家好!特别感谢布衣在线的各位朋友,这是我第二次来这里交流和学习。
[生为假借]大家好!徐老师好!
[云自无心水自闲徐老师]你就今天的话题想谈点什么?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好吗?
[徐兆寿] 我以前的小说《怎样过信生活》曾在这里连载,好多朋友给我提意见,我都采纳了。非常感谢。
3、[生为假借]我其实早就认识您了,起先是读您的诗歌,那首写泰戈尔的我印象很深!不过后来有好几部小说接连问世,而且《非常日记》等都很有开创性意义。星期二晚上还再次拜读了徐老师的《非常情爱》,我想得专门找个时间认真读读,也不知道未经删减的原文究竟能给人怎样的震撼!
[徐兆寿] 谢谢,那是我写得最好的一组诗吧,后来写得少了。
3、(谈小说被查封一事,删去。)
网络改变了人们的世界观
4、[徐兆寿] 关于网络、网恋、虚拟世界、虚拟婚姻以及虚拟性爱等。最近我正在研究这个主题。
[云自无心水自闲徐老师]这本身就是很敏感的话题,但虚拟世界正在演绎各种故事,却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徐兆寿] 网络使物质的成为虚无,而使虚无的成为真实。如果没有网络,我们的世界是现实的,我们对幻想、梦、精神、意识等都会不自觉地否定,但网络改变了人们的世界观 。
[阳光-普照]这都是敏感话提,你不怕口水吗?我不喜欢你的文,可我佩服你的勇气。
[徐兆寿] 谢谢!文章跟一个人的思想是一致的,大概你喜欢唯美的。我也喜欢那种,可我就是这样。
5、[徐兆寿] 我想,经过这么多年的讨论,人们应该重新来认识网络和网恋,以及正在来临的虚拟婚姻和虚拟性爱,大家以为呢?
[云自无心水自闲徐老师]你能谈谈你是怎样把虚拟的情感世界发生颠覆,转化成哲学命题来看的呢?
[徐兆寿]如下:
何谓存在?老子说“实为利,空为用”。老子说的“实”是指我们肉眼能看得到的客观存在,而其“空”便是指虚无,是我们肉眼看不到的空空的世界。也许我们可以用它来指今天的虚拟世界。老子对客观存在与意识存在同样都是肯定的,不知道为什么很多人将他指为“唯心主义者”。这样来看,实际上绝大多数人对老子是有误解的。误解的人们总是只承认能摸得见、看得着的物质存在,对人类精神即意识的存在总是武断地否定,或者轻视之。“物质第一性”的存在观对中国人精神道德的伤害已经深入骨血,今天之所以国人对道德抱着虚无的态度便是其伤害之一。
西方世界对存在的认识也是有两种不同的观念,一种是指绝对的客观存在,如原子论、进化论等,而另一种则是指一种有意识的存在,如柏拉图、笛卡尔、海德格尔等。看起来,不如老子对两者的肯定全面。
假如以前我们很难来认定精神世界对于人类的意义的话,那么今天,网络以其魔鬼般的力量在证实人类精神存在的实际意义。如果我们可以把过去的物质存在认为是一种“实在”的话,而把我们的幻想等认为是一种与“实在”相对应的“虚无”的话,那么今天,这种“虚无”的存在也可以肉眼来感知得到,甚至用心能触摸得到。
当然,我们也许可以将其认为是一种电子存在,但这种电子存在恰恰说明了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是,物质仅仅是我们存在的一种表相,即老子所说的“实”,而精神才是我们存在的真正的意义,或者可以说是我们真正的存在方式。
[水漂绿茵]徐老师好,拜读了你的大作,虽然只是部分,但可以看出你对情与性的剖析是非常之深.可以看出你的性观念是很前位的,那可否认为你本人也属于性开放者之一?
[徐兆寿]这都是最近一周来抽时间写的,原本是给新华社和中国青年报要采访用的,可后来新浪邀请我建博客,就先发上去了,还不够细致. 我的观念并非前卫,我只是一直在探讨人应该如何活着,并不是专为性而研究。
6、再次谈小说被查封一事。
[赤县农夫]是不是受到网络文学,比如身体写作,还有什么姐姐的压力,现在写这个题材的不少。
[徐兆寿]跟网络文学似乎无多大关系,我还是坚持我以前的纯文学创作的路子。
[阳光-普照]灵与肉的完美,是你追求的吧
[徐兆寿]是的,我比较赞赏劳伦斯的一些观点。有人认为《我的虚拟婚姻》(原名为《拯救》和《怎样过信生活》)是新的《查特莱夫人的情人》。
[云自无心水自闲徐老师]这本身就是很敏感的话题,但虚拟世界正在演绎各种故事,却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徐兆寿] 网络使物质的成为虚无,而使虚无的成为真实。如果没有网络,我们的世界是现实的,我们对幻想、梦、精神、意识等都会不自觉地否定,但网络改变了人们的世界观 。
[阳光-普照]这都是敏感话提,你不怕口水吗?我不喜欢你的文,可我佩服你的勇气。
[徐兆寿] 谢谢!文章跟一个人的思想是一致的,大概你喜欢唯美的。我也喜欢那种,可我就是这样。
5、[徐兆寿] 我想,经过这么多年的讨论,人们应该重新来认识网络和网恋,以及正在来临的虚拟婚姻和虚拟性爱,大家以为呢?
[云自无心水自闲徐老师]你能谈谈你是怎样把虚拟的情感世界发生颠覆,转化成哲学命题来看的呢?
[徐兆寿]如下:
何谓存在?老子说“实为利,空为用”。老子说的“实”是指我们肉眼能看得到的客观存在,而其“空”便是指虚无,是我们肉眼看不到的空空的世界。也许我们可以用它来指今天的虚拟世界。老子对客观存在与意识存在同样都是肯定的,不知道为什么很多人将他指为“唯心主义者”。这样来看,实际上绝大多数人对老子是有误解的。误解的人们总是只承认能摸得见、看得着的物质存在,对人类精神即意识的存在总是武断地否定,或者轻视之。“物质第一性”的存在观对中国人精神道德的伤害已经深入骨血,今天之所以国人对道德抱着虚无的态度便是其伤害之一。
西方世界对存在的认识也是有两种不同的观念,一种是指绝对的客观存在,如原子论、进化论等,而另一种则是指一种有意识的存在,如柏拉图、笛卡尔、海德格尔等。看起来,不如老子对两者的肯定全面。
假如以前我们很难来认定精神世界对于人类的意义的话,那么今天,网络以其魔鬼般的力量在证实人类精神存在的实际意义。如果我们可以把过去的物质存在认为是一种“实在”的话,而把我们的幻想等认为是一种与“实在”相对应的“虚无”的话,那么今天,这种“虚无”的存在也可以肉眼来感知得到,甚至用心能触摸得到。
当然,我们也许可以将其认为是一种电子存在,但这种电子存在恰恰说明了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是,物质仅仅是我们存在的一种表相,即老子所说的“实”,而精神才是我们存在的真正的意义,或者可以说是我们真正的存在方式。
[水漂绿茵]徐老师好,拜读了你的大作,虽然只是部分,但可以看出你对情与性的剖析是非常之深.可以看出你的性观念是很前位的,那可否认为你本人也属于性开放者之一?
[徐兆寿]这都是最近一周来抽时间写的,原本是给新华社和中国青年报要采访用的,可后来新浪邀请我建博客,就先发上去了,还不够细致. 我的观念并非前卫,我只是一直在探讨人应该如何活着,并不是专为性而研究。
6、再次谈小说被查封一事。
[赤县农夫]是不是受到网络文学,比如身体写作,还有什么姐姐的压力,现在写这个题材的不少。
[徐兆寿]跟网络文学似乎无多大关系,我还是坚持我以前的纯文学创作的路子。
[阳光-普照]灵与肉的完美,是你追求的吧
[徐兆寿]是的,我比较赞赏劳伦斯的一些观点。有人认为《我的虚拟婚姻》(原名为《拯救》和《怎样过信生活》)是新的《查特莱夫人的情人》。
何为虚拟?何为真实?
7、[阳光-普照]虚拟的含义?真实的含义?请徐先生作答,谢谢!
[徐兆寿] 虚拟与真实是相对的。在网络刚刚有了的时候,人们将与真实(即看得见摸得着的经验世界)称为现实世界,这也就是一般我们认为的真实世界,但自从网络有了以后,就诞生了另一个世界,即虚拟世界。但实际上,现在很多人认为现实是虚假的,虚拟世界却是真实的,因为它是一种内心的真实。
8、[鸭翅膀]我最喜欢读徐先生的大作了 徐先生只是理论方面行,经过什么实践吗?经过自己的实践,作品才会有血有肉
[徐兆寿]我对虚拟与真实的认识是--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中国人对网络的认识是“双刃剑”,那个时候,上网的大多是三十岁以下的青年。那时,上网的人被称为“网民”或“网虫”,绝对是另类的指责。可是今天,除了那些“日理万机”地缠于社交场上的“老人”外――当然还有那些没有能力用上网络的人类――几乎很少有人再来指责网络是人类的“敌人”了。双刃剑快成了单刃剑了。实际上,就是那些忙着无法上网的人们,他们只要有机会上网,总是会匆匆地看看自己的邮箱、主页或博克什么的,因为那已经是他们工作、生活的一部分。
观点:
这仅仅是表象。它的真正的意义绝非如此。
它改变了我们对真实与虚假的认识,改变了现实与虚拟的界线,而它真正的意义在于对精神的极大肯定。
我们过去对人类意识的存在的态度是偏激的、狭隘的、短视的,但实际上,今天也许更为普遍,有过之而无不及。比如,过去中国人在治欲思想的教导下,虽然格物的能力极其高超,但对物欲总是排斥的,于是过分地强调道德,而今天恰恰相反,今天是一个纵欲的时代,我们嘲笑和抑制的恰恰是道德。今天,我们可以公开地说:“我是一个物质人”,但你总是羞于说“我是一个道德人”。如果你说了,你便是这个时代的敌人。当然,道德与意识又是两回事。即便如此,我的一个朋友还是说:“我的肉体便是我的灵魂”。出于对他的爱,我总是想将其理解为“肉体与灵魂本来就是合二为一的”,肉体是“实”,灵魂为“虚”。用老子的话说,肉体是为灵魂来搭架子的。但是,我知道,这种解释无疑又否定了他,因为他本来的意思就是肉体的存在更为真实。
在这样一个“实在”的存在大于“虚无”的存在的时代里,要讨论和肯定精神的价值有些困难,甚至会遭人白眼。但是,如何我借助网络这个“实在”时,也许我的理由是很充分的。
网络最初为什么让人担忧?是因为它是一个自由的王国,是一个无政府的世界,甚至说是一个无理的宇宙。它使地球忽然间变得狭小起来,使空间的感觉发生了质变。过去要用飞机才能到达的地方,现在只用点一个鼠标就可以了。你竟然能认识那里的人,如果你懂那里的语言,你便成为他们的一分子。这种感觉使人们的幻想成为真实。它改变了现实的存在方式。如果过去我们对现实的认识是以空间、时间和实物的存在为前提,而现在这空间仅仅成为时间的一部分(等待网页的时间)。
人类还不习惯这样一个“无礼”的世界,尤其是我们中国人。对它的唾骂,历史已经记住,我用不着在这里浪费笔墨。对它的礼赞,我听得真是太少了。大概没有人像我这样从形而上的角度来礼赞它的。
那么,我凭什么来礼赞这样一个“无礼”的“魔鬼”呢?
除了以上的一些叙述外,我要说的是它对现实的梳理、批评和补充。我们那些老朽的人们总是盯着网络上日益增多的色情内容和因为它而犯罪或丧命的新闻,却很少去真正认识网络的奥妙。像我这样的很多成年人对网络的利用大多还限于利用,比如收发电子邮件,QQ聊天,查看信息等。这是一种很老套的做法。年轻人却不是这样理解网络的。他们进入的是虚拟世界,或写博克,或进论坛。他们也许对自己的名字(这是父亲取的,它代表一种集体意识或社会意志)很不满意,在网络中可以实现这种不足。他们会取一个连自己也觉得很有快感的名字,甚至十几个,上百个。这是第一次实现自我。接下来,他们将用键盘敲打一系列在“现实生活”中很少发出的声音,那声音也充满了快感。这是第二次实现自我,一次充分的宣泄。在很容易实现的两次自我实现,其实包含着深义。有过网名的人知道,取一个好的网名是多么让人自豪的事,而在论坛上发出声音更是富有快感。这是一次伟大的转变。我的一个写诗的朋友,在“现实生活”中,他总是温温而雅,甚至非常腼腆,少言淡语,可是,他竟然是一个网络高手。他在网上既是一个文化英雄,纵横捭阖,所向披糜,又是一个大言不逊,动辄污言秽语的“流氓”。不但我无法将他与“现实生活”中的他视为一人,就是他的同伴也常常惊叹。可这就是他,这就是真实的他。有时候我想问,哪一个他更为真实呢?很显然,网络上的他更为真实。在这个时候,我们总是想起人们说的“现实是虚假的”这样一句话。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戴着面具在生活,而在网络中,他再也不需要这样去生活了。他解放了,他自由了,他成为了他自己。这是多么伟大的实现。假如我们人人都有这样的实现,生活岂不是变成更为可信?
在这里,网络中的虚拟其实恰恰是被现实掩盖起来的活脱脱的真实。我们宁可相信网络中的人,也不可相信现实的他。
但这仍然是低层次的。论坛里虚拟的自我仅仅成为现实生活的补充,成为现实的批判者,成为另一个自己。这种存在不过是将那个被“现实存在”刺杀的“本我存在”拯救了而已。博克中的那个存在,有时候是写作者对现实存在的炫耀,是现实生活的流水账而已,它已经越来越失去原初的活力,成为“现实存在”的俘虏。这是因为网络在渐渐地“现实存在”化。这是悲哀的。
超越这种存在,而真正将人类“虚无”的意识“真实”化的是虚拟世界的出现。这是伟大的发现,远比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要意义重大,但我似乎还不知道那发现者。也许这就是网络的奇异和伟大,它使所有的人都成为无名者,实现了众生平等的观念。说真的,我们根本不需要管它是谁发现的,它对我们来说无关紧要。
“网恋”出现了。也许人们会责问我,为什么要把“网恋”如此重要地提出来说呢?的确,它已经被我们日常化了。人类的惯性是可以将一切伟大与妙小视为日常,将一切高尚与卑鄙混为一淡。在这个以加速度行进的时代,人们已经习惯了新鲜事物的屡屡发生。只要我们叹一口气或睁一下眼睛,最多说一句话,一个重大的问题便被翻阅过了。谁还会在意“网恋”这样一件小事呢?
[云自无心水自闲]看了你上面的话,我认为,网恋具有虚拟和不可确定性,那么你如何看待网络 爱情呢?
[徐兆寿] 应该超越表象,直接来看它的存在。我们不能被媒体所左右。它跟现实中的恋爱其实是一样的,一个内外而内,一个由内而外,但不能因其成功与否来判断它的价值,而应该以它所具有的精神内核来判断它的存在。
[生为假借]我认为网恋和现实中的恋爱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工具和手段的不同。所以,我想更应该探讨“数字假相”问题,或者说人在网络上的被异化现象和网络的工具性压倒目的性的问题!
9、[不老天] 手帮着我们成为了人 现在该逐渐抛弃它 只通过我们的大脑让我们自己到达顶点。
[徐兆寿] 可以这样说。它迫使我们重新来认识这个世界,认识物质与精神的关系。
10、[天香]我很想说,所谓网络出现的恋与婚,是我们现实世界的一种常态了,它们是生活的一部分,如此而已.我周围有因网而结婚的,也有因网而离婚的.
[徐兆寿] 会成为常态。但是,它实际上已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网络在改变我们,还是我们自己在改变自己,如,行为方式,思想方式,婚恋方式等。
[云自无心水自闲]网恋已经很普遍了,是一种常态了,所以,与其不承认是一种常态,还不如采取正确的态度来对待它。
[阳光-普照]徐先生,你喜欢网上的你还是网下的你呢?
[徐兆寿] 我在网络中和生活中一样,所以我用了真名。
[徐兆寿] 虚拟与真实是相对的。在网络刚刚有了的时候,人们将与真实(即看得见摸得着的经验世界)称为现实世界,这也就是一般我们认为的真实世界,但自从网络有了以后,就诞生了另一个世界,即虚拟世界。但实际上,现在很多人认为现实是虚假的,虚拟世界却是真实的,因为它是一种内心的真实。
8、[鸭翅膀]我最喜欢读徐先生的大作了 徐先生只是理论方面行,经过什么实践吗?经过自己的实践,作品才会有血有肉
[徐兆寿]我对虚拟与真实的认识是--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中国人对网络的认识是“双刃剑”,那个时候,上网的大多是三十岁以下的青年。那时,上网的人被称为“网民”或“网虫”,绝对是另类的指责。可是今天,除了那些“日理万机”地缠于社交场上的“老人”外――当然还有那些没有能力用上网络的人类――几乎很少有人再来指责网络是人类的“敌人”了。双刃剑快成了单刃剑了。实际上,就是那些忙着无法上网的人们,他们只要有机会上网,总是会匆匆地看看自己的邮箱、主页或博克什么的,因为那已经是他们工作、生活的一部分。
观点:
这仅仅是表象。它的真正的意义绝非如此。
它改变了我们对真实与虚假的认识,改变了现实与虚拟的界线,而它真正的意义在于对精神的极大肯定。
我们过去对人类意识的存在的态度是偏激的、狭隘的、短视的,但实际上,今天也许更为普遍,有过之而无不及。比如,过去中国人在治欲思想的教导下,虽然格物的能力极其高超,但对物欲总是排斥的,于是过分地强调道德,而今天恰恰相反,今天是一个纵欲的时代,我们嘲笑和抑制的恰恰是道德。今天,我们可以公开地说:“我是一个物质人”,但你总是羞于说“我是一个道德人”。如果你说了,你便是这个时代的敌人。当然,道德与意识又是两回事。即便如此,我的一个朋友还是说:“我的肉体便是我的灵魂”。出于对他的爱,我总是想将其理解为“肉体与灵魂本来就是合二为一的”,肉体是“实”,灵魂为“虚”。用老子的话说,肉体是为灵魂来搭架子的。但是,我知道,这种解释无疑又否定了他,因为他本来的意思就是肉体的存在更为真实。
在这样一个“实在”的存在大于“虚无”的存在的时代里,要讨论和肯定精神的价值有些困难,甚至会遭人白眼。但是,如何我借助网络这个“实在”时,也许我的理由是很充分的。
网络最初为什么让人担忧?是因为它是一个自由的王国,是一个无政府的世界,甚至说是一个无理的宇宙。它使地球忽然间变得狭小起来,使空间的感觉发生了质变。过去要用飞机才能到达的地方,现在只用点一个鼠标就可以了。你竟然能认识那里的人,如果你懂那里的语言,你便成为他们的一分子。这种感觉使人们的幻想成为真实。它改变了现实的存在方式。如果过去我们对现实的认识是以空间、时间和实物的存在为前提,而现在这空间仅仅成为时间的一部分(等待网页的时间)。
人类还不习惯这样一个“无礼”的世界,尤其是我们中国人。对它的唾骂,历史已经记住,我用不着在这里浪费笔墨。对它的礼赞,我听得真是太少了。大概没有人像我这样从形而上的角度来礼赞它的。
那么,我凭什么来礼赞这样一个“无礼”的“魔鬼”呢?
除了以上的一些叙述外,我要说的是它对现实的梳理、批评和补充。我们那些老朽的人们总是盯着网络上日益增多的色情内容和因为它而犯罪或丧命的新闻,却很少去真正认识网络的奥妙。像我这样的很多成年人对网络的利用大多还限于利用,比如收发电子邮件,QQ聊天,查看信息等。这是一种很老套的做法。年轻人却不是这样理解网络的。他们进入的是虚拟世界,或写博克,或进论坛。他们也许对自己的名字(这是父亲取的,它代表一种集体意识或社会意志)很不满意,在网络中可以实现这种不足。他们会取一个连自己也觉得很有快感的名字,甚至十几个,上百个。这是第一次实现自我。接下来,他们将用键盘敲打一系列在“现实生活”中很少发出的声音,那声音也充满了快感。这是第二次实现自我,一次充分的宣泄。在很容易实现的两次自我实现,其实包含着深义。有过网名的人知道,取一个好的网名是多么让人自豪的事,而在论坛上发出声音更是富有快感。这是一次伟大的转变。我的一个写诗的朋友,在“现实生活”中,他总是温温而雅,甚至非常腼腆,少言淡语,可是,他竟然是一个网络高手。他在网上既是一个文化英雄,纵横捭阖,所向披糜,又是一个大言不逊,动辄污言秽语的“流氓”。不但我无法将他与“现实生活”中的他视为一人,就是他的同伴也常常惊叹。可这就是他,这就是真实的他。有时候我想问,哪一个他更为真实呢?很显然,网络上的他更为真实。在这个时候,我们总是想起人们说的“现实是虚假的”这样一句话。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戴着面具在生活,而在网络中,他再也不需要这样去生活了。他解放了,他自由了,他成为了他自己。这是多么伟大的实现。假如我们人人都有这样的实现,生活岂不是变成更为可信?
在这里,网络中的虚拟其实恰恰是被现实掩盖起来的活脱脱的真实。我们宁可相信网络中的人,也不可相信现实的他。
但这仍然是低层次的。论坛里虚拟的自我仅仅成为现实生活的补充,成为现实的批判者,成为另一个自己。这种存在不过是将那个被“现实存在”刺杀的“本我存在”拯救了而已。博克中的那个存在,有时候是写作者对现实存在的炫耀,是现实生活的流水账而已,它已经越来越失去原初的活力,成为“现实存在”的俘虏。这是因为网络在渐渐地“现实存在”化。这是悲哀的。
超越这种存在,而真正将人类“虚无”的意识“真实”化的是虚拟世界的出现。这是伟大的发现,远比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要意义重大,但我似乎还不知道那发现者。也许这就是网络的奇异和伟大,它使所有的人都成为无名者,实现了众生平等的观念。说真的,我们根本不需要管它是谁发现的,它对我们来说无关紧要。
“网恋”出现了。也许人们会责问我,为什么要把“网恋”如此重要地提出来说呢?的确,它已经被我们日常化了。人类的惯性是可以将一切伟大与妙小视为日常,将一切高尚与卑鄙混为一淡。在这个以加速度行进的时代,人们已经习惯了新鲜事物的屡屡发生。只要我们叹一口气或睁一下眼睛,最多说一句话,一个重大的问题便被翻阅过了。谁还会在意“网恋”这样一件小事呢?
[云自无心水自闲]看了你上面的话,我认为,网恋具有虚拟和不可确定性,那么你如何看待网络 爱情呢?
[徐兆寿] 应该超越表象,直接来看它的存在。我们不能被媒体所左右。它跟现实中的恋爱其实是一样的,一个内外而内,一个由内而外,但不能因其成功与否来判断它的价值,而应该以它所具有的精神内核来判断它的存在。
[生为假借]我认为网恋和现实中的恋爱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工具和手段的不同。所以,我想更应该探讨“数字假相”问题,或者说人在网络上的被异化现象和网络的工具性压倒目的性的问题!
9、[不老天] 手帮着我们成为了人 现在该逐渐抛弃它 只通过我们的大脑让我们自己到达顶点。
[徐兆寿] 可以这样说。它迫使我们重新来认识这个世界,认识物质与精神的关系。
10、[天香]我很想说,所谓网络出现的恋与婚,是我们现实世界的一种常态了,它们是生活的一部分,如此而已.我周围有因网而结婚的,也有因网而离婚的.
[徐兆寿] 会成为常态。但是,它实际上已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网络在改变我们,还是我们自己在改变自己,如,行为方式,思想方式,婚恋方式等。
[云自无心水自闲]网恋已经很普遍了,是一种常态了,所以,与其不承认是一种常态,还不如采取正确的态度来对待它。
[阳光-普照]徐先生,你喜欢网上的你还是网下的你呢?
[徐兆寿] 我在网络中和生活中一样,所以我用了真名。
虚拟婚恋对现实婚恋世界已经构成威胁
11、[赤县农夫]有人说理性又条理的生活,就是智慧,网络生活,比如婚姻,有智慧嘛?
[徐兆寿] 是最智慧的了,而且是最丰富的。它是心灵的生活。我说的是真的网恋和网婚。
[生为假借]但一定程度上,网恋会对现实婚姻、爱情产生一定威胁,不知徐老师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徐兆寿] 它不但已经构成了威胁,而且它正在改变婚姻和性爱的形式。
[水漂绿茵]是婚姻出现了危机而以网络来弥补,但这种徒劳的作为本身又加剧了危机。
12、[云自无心水自闲]徐老师:我不赞成人们对虚拟世界的感情采取完全指责的态度,不能因为网恋发生了问题,就一概否定,这是宣传中的一大弊病。你认为对网恋该怎么宣传呢?
[徐兆寿] 宣传总是只抓表象,却从不进行形而上的分析,但它能影响大众。至于如何宣传网恋,还得等到人们对它的认识改变后。
[阳光-普照]还是顺其自然吧。
13、[赤县农夫]网婚,是对自由的延伸,又是一种反动。
[徐兆寿] 是的,它可能会改变目前婚姻的形式。如果我们站在目前的很现实的角度来看,网婚和虚拟性爱是很可怕的,但是,它已经出现了,且以迅猛的形式蔓延。
[云自无心水自闲]是的,这不是靠行政命令所能阻止的,更不能谈网色变,把网恋视为洪水猛兽。
[徐兆寿] 是最智慧的了,而且是最丰富的。它是心灵的生活。我说的是真的网恋和网婚。
[生为假借]但一定程度上,网恋会对现实婚姻、爱情产生一定威胁,不知徐老师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徐兆寿] 它不但已经构成了威胁,而且它正在改变婚姻和性爱的形式。
[水漂绿茵]是婚姻出现了危机而以网络来弥补,但这种徒劳的作为本身又加剧了危机。
12、[云自无心水自闲]徐老师:我不赞成人们对虚拟世界的感情采取完全指责的态度,不能因为网恋发生了问题,就一概否定,这是宣传中的一大弊病。你认为对网恋该怎么宣传呢?
[徐兆寿] 宣传总是只抓表象,却从不进行形而上的分析,但它能影响大众。至于如何宣传网恋,还得等到人们对它的认识改变后。
[阳光-普照]还是顺其自然吧。
13、[赤县农夫]网婚,是对自由的延伸,又是一种反动。
[徐兆寿] 是的,它可能会改变目前婚姻的形式。如果我们站在目前的很现实的角度来看,网婚和虚拟性爱是很可怕的,但是,它已经出现了,且以迅猛的形式蔓延。
[云自无心水自闲]是的,这不是靠行政命令所能阻止的,更不能谈网色变,把网恋视为洪水猛兽。
何为虚拟性爱?
13、[徐兆寿] 还有虚拟性爱的出现:它使人类的存在发生了质的变化,它打破了物质存在与意识存在的界限,并使它们互相转换.
[水漂绿茵]可否这样认为,虚拟性爱就是电脑和电脑诉衷肠,键盘与键盘说情话,鼠标与鼠标甜言蜜语,人脑与人脑谈相思。
[徐兆寿] 工具改变了人类的生活,现在,网络这一神奇的工具将人类带入了前所未有的时代,它不可预示。电脑只是一种工具,人是主体。
[鸭翅膀]虚拟性爱是指的什么啊?虚拟性爱怎么样具体表现啊?能解释一下吗?
[徐兆寿] 虚拟性爱是指在两地以视频或语言等形式进行异地性爱,也指借助一些工具进行性爱。
14、[徐兆寿] 在网上看到一篇《21世纪性趋势》的文章,是对性的预言。以下2位专家预言未来人类奖在床上做些什么、穿些什么的预言:
“2001年,听一段音乐时,人们就会和做这段音乐的人作爱。在一个接近虚幻的世界里,音乐以及一副耳机也许就是你所需要的全部了。”
――巴里•怀特,作曲家、歌手
“性将变成一种运动,因为发明了能够得到系统提高的依据,它就像一个耳环大小的‘单切片’,将你个人的性要求和最喜欢的姿势进行编码。当你走进一个房间时,你的切片将扫描其他人相近的程序,并且当它找到一位最佳性配偶时,它会发出‘嘟嘟’的响声。”
――玛丽安•萨尔兹曼,作家
还有一些西方作者对性的各种方法进行了大胆的展望,但无非都说明了一个问题:你将有可能只在头脑里进行性行为,完全不必要去找什么真人。
无疑,这些观念将被人们进一步证实,但它的问题是,人类的性也可能将因此而变得模糊、可疑,那种原始的性的生命力还存在吗?
[天香]只要人脱不去生物的外衣,就永远仍存在原始的生命驱动力。
15、[徐兆寿] 我始终认为,现实的性是必须存在的,它是我们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原动力,而虚拟性爱将作为性的另一种存在。它们应该是互补的,而不应该是现实性爱被虚拟性爱所代替。如果那样,我倒认为,人类真正地遭遇了核武器。
[云自无心水自闲]但是,往往许多人都认为,虚拟性爱是人的性心理变态,你觉得呢?
[徐兆寿] 目前,也许人们会这样认为,但实际上,它比自慰要好得多。适量的虚拟性爱是健康的,过分的就是变态了。
[云自无心水自闲]这方面目前没有法律的约束和界定,只有道德层面上的呼吁。
[水漂绿茵]宁愿让虚拟性爱延伸为现实性爱,或是补充。
[徐兆寿] 你的心理已经道出虚拟性爱者的全部结果。
15、[徐兆寿] 虚拟婚姻与性爱对现实婚姻与性爱的挑战:我们已经不可避免地陷入一个完全失范的时代 。
[诺言]我还是不明白,虚拟性爱到底指的是什么?在我眼里,不延伸或者不发展到现实里来的,那不一定会影响社会秩序,只是YY的方式之一,如果时代失范,网络只是媒介之一,我觉得失范的主要原因不在网络,在生产力日益和迅猛发展.也就是一句话: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徐兆寿] 网络就是生产力。网络就是工具。而人的生活将越来越丰富,虚拟性爱是两个人的性爱,这种没见面的性爱与见面的性爱实际上没有质的区别。也就是说,它就是性的表现形式之一。所以它必将影响真正的性爱形式,或者说是革命。
16、[徐兆寿] 网现在的问题是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既然要承认虚拟性爱的存在,那么,我们怎样来对待现实婚姻与性爱呢?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的是虚拟性爱是不是真正的性爱。回答是肯定的。他们既然已经达成了心灵的统一,就已经使这性爱具有了形而上的合法性,所以他们性爱了。但是这种性爱却没有接触到身体。是吧!是吗?真的没有接触到对方的身体?意识所到达的地方是不是真的到达了?比如说我们玄想去过人类的远古,但实际上我们根本就没去过。是不是这样子的呢?也许有人会说,我们的确是到达了那里,并在那里看了看。因为玄想过的人在头脑里的确有了一种远古的印象,这种印象也许是靠现象,也许是靠前人的足迹。这跟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有异曲同工之妙。事实上,我们应该听听杨树和美丽的感受。他们的确是感受到彼此进入了,彼此触摸了。
接下来便是既然我们承认这样的性爱是真的性爱,那么,我们人类每天都有的玄想算不算性爱呢?成人在日常生活中是常有这样的玄想的,这是人的常性所在。实际上,日常生活中人们的这种玄想仅仅是单个人的意淫而已。真正的性爱活动必须是有对方存在和参与的。即双方都有这样的意识并完成了一种性活动。
这个问题弄清楚后,我们便可以回头来面对先前的问题了。
实际上,我们是怎样来判断这样的性爱。如果说,我们承认它的存在,那么,它便是对现实性爱的背叛与批评,当然,也可以说它是现实性爱的补充。如果我们承认了它,那么,现实婚姻便成了罪犯,成了阶下囚,那么家庭呢?这是一个巨大的社会问题。它将在今后一段时间里变成日益沉重。
如果说它是现实性爱的补充,那么,我们是不是要承认性爱的多样性?如果承认了性爱的多样性,我们是否又要承认婚姻的多样性?我们要否定目前的一夫一妻制吗?很显然,离婚率再高也解决不了这样的问题。但是,高离婚率仅仅对结婚者而言是幸福的,但对他们的家庭呢?
我不想对这个问题马上做出回答。这样做,显然是不明智的。我愿意长久地思考下去,并做出判断。希望愿意和我讨论的朋友们给我发来电子邮件,我的信箱是:xuzhaoshou@126.com,xuzhaoshou@263.net
16、[徐兆寿] 关于这个话题,大概是很多人对它还很陌生的原因,所以不能畅谈,两个小时太快了。我会把今天的这个弄成一篇博客,发到新浪上去。
谢谢各位朋友,虽然你们都知道我是谁,而我不知道你们是谁,但我还是觉得很开心。
[水漂绿茵]可否这样认为,虚拟性爱就是电脑和电脑诉衷肠,键盘与键盘说情话,鼠标与鼠标甜言蜜语,人脑与人脑谈相思。
[徐兆寿] 工具改变了人类的生活,现在,网络这一神奇的工具将人类带入了前所未有的时代,它不可预示。电脑只是一种工具,人是主体。
[鸭翅膀]虚拟性爱是指的什么啊?虚拟性爱怎么样具体表现啊?能解释一下吗?
[徐兆寿] 虚拟性爱是指在两地以视频或语言等形式进行异地性爱,也指借助一些工具进行性爱。
14、[徐兆寿] 在网上看到一篇《21世纪性趋势》的文章,是对性的预言。以下2位专家预言未来人类奖在床上做些什么、穿些什么的预言:
“2001年,听一段音乐时,人们就会和做这段音乐的人作爱。在一个接近虚幻的世界里,音乐以及一副耳机也许就是你所需要的全部了。”
――巴里•怀特,作曲家、歌手
“性将变成一种运动,因为发明了能够得到系统提高的依据,它就像一个耳环大小的‘单切片’,将你个人的性要求和最喜欢的姿势进行编码。当你走进一个房间时,你的切片将扫描其他人相近的程序,并且当它找到一位最佳性配偶时,它会发出‘嘟嘟’的响声。”
――玛丽安•萨尔兹曼,作家
还有一些西方作者对性的各种方法进行了大胆的展望,但无非都说明了一个问题:你将有可能只在头脑里进行性行为,完全不必要去找什么真人。
无疑,这些观念将被人们进一步证实,但它的问题是,人类的性也可能将因此而变得模糊、可疑,那种原始的性的生命力还存在吗?
[天香]只要人脱不去生物的外衣,就永远仍存在原始的生命驱动力。
15、[徐兆寿] 我始终认为,现实的性是必须存在的,它是我们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原动力,而虚拟性爱将作为性的另一种存在。它们应该是互补的,而不应该是现实性爱被虚拟性爱所代替。如果那样,我倒认为,人类真正地遭遇了核武器。
[云自无心水自闲]但是,往往许多人都认为,虚拟性爱是人的性心理变态,你觉得呢?
[徐兆寿] 目前,也许人们会这样认为,但实际上,它比自慰要好得多。适量的虚拟性爱是健康的,过分的就是变态了。
[云自无心水自闲]这方面目前没有法律的约束和界定,只有道德层面上的呼吁。
[水漂绿茵]宁愿让虚拟性爱延伸为现实性爱,或是补充。
[徐兆寿] 你的心理已经道出虚拟性爱者的全部结果。
15、[徐兆寿] 虚拟婚姻与性爱对现实婚姻与性爱的挑战:我们已经不可避免地陷入一个完全失范的时代 。
[诺言]我还是不明白,虚拟性爱到底指的是什么?在我眼里,不延伸或者不发展到现实里来的,那不一定会影响社会秩序,只是YY的方式之一,如果时代失范,网络只是媒介之一,我觉得失范的主要原因不在网络,在生产力日益和迅猛发展.也就是一句话: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徐兆寿] 网络就是生产力。网络就是工具。而人的生活将越来越丰富,虚拟性爱是两个人的性爱,这种没见面的性爱与见面的性爱实际上没有质的区别。也就是说,它就是性的表现形式之一。所以它必将影响真正的性爱形式,或者说是革命。
16、[徐兆寿] 网现在的问题是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既然要承认虚拟性爱的存在,那么,我们怎样来对待现实婚姻与性爱呢?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的是虚拟性爱是不是真正的性爱。回答是肯定的。他们既然已经达成了心灵的统一,就已经使这性爱具有了形而上的合法性,所以他们性爱了。但是这种性爱却没有接触到身体。是吧!是吗?真的没有接触到对方的身体?意识所到达的地方是不是真的到达了?比如说我们玄想去过人类的远古,但实际上我们根本就没去过。是不是这样子的呢?也许有人会说,我们的确是到达了那里,并在那里看了看。因为玄想过的人在头脑里的确有了一种远古的印象,这种印象也许是靠现象,也许是靠前人的足迹。这跟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有异曲同工之妙。事实上,我们应该听听杨树和美丽的感受。他们的确是感受到彼此进入了,彼此触摸了。
接下来便是既然我们承认这样的性爱是真的性爱,那么,我们人类每天都有的玄想算不算性爱呢?成人在日常生活中是常有这样的玄想的,这是人的常性所在。实际上,日常生活中人们的这种玄想仅仅是单个人的意淫而已。真正的性爱活动必须是有对方存在和参与的。即双方都有这样的意识并完成了一种性活动。
这个问题弄清楚后,我们便可以回头来面对先前的问题了。
实际上,我们是怎样来判断这样的性爱。如果说,我们承认它的存在,那么,它便是对现实性爱的背叛与批评,当然,也可以说它是现实性爱的补充。如果我们承认了它,那么,现实婚姻便成了罪犯,成了阶下囚,那么家庭呢?这是一个巨大的社会问题。它将在今后一段时间里变成日益沉重。
如果说它是现实性爱的补充,那么,我们是不是要承认性爱的多样性?如果承认了性爱的多样性,我们是否又要承认婚姻的多样性?我们要否定目前的一夫一妻制吗?很显然,离婚率再高也解决不了这样的问题。但是,高离婚率仅仅对结婚者而言是幸福的,但对他们的家庭呢?
我不想对这个问题马上做出回答。这样做,显然是不明智的。我愿意长久地思考下去,并做出判断。希望愿意和我讨论的朋友们给我发来电子邮件,我的信箱是:xuzhaoshou@126.com,xuzhaoshou@263.net
16、[徐兆寿] 关于这个话题,大概是很多人对它还很陌生的原因,所以不能畅谈,两个小时太快了。我会把今天的这个弄成一篇博客,发到新浪上去。
谢谢各位朋友,虽然你们都知道我是谁,而我不知道你们是谁,但我还是觉得很开心。
后一篇:徐博客:叫什么叫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