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黄金成宠儿 难回金本位

(2009-11-06 16:16:45)
标签:

财经

印度央行在本周宣布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购买其持有的200吨黄金,当日刺激金价飙升至1087.50美元的历史新高。随后,纽约金价继续攀升,最高升至1096.10美元,逼近1100美元/盎司整数关口。

 

林行止先生在周一的专栏中,曾引用了以下数据:十月底,不计蕴藏的存世黄金,以盎斯千美元计,约合4万亿美元;截至九月底,全球流通的美元约8万亿、全球货币供应(各国货币总和)在30万亿美元水平,世界股市总值(未计算深圳创业板股市)大概40万亿美元、世界债券总值在80万亿美元左右,全球衍生工具总金额更达800万亿美元!很明显,如果资金从这些市场流出一小部分,就可以让黄金价格出现大幅上升,毕竟黄金市场容量太小。另外,资料显示至九月底,七国集团国家央行储备中平均黄金的比重为35%,包括在二十国集团内的其余十三国,黄金平均只占其总储备的3.5%,而过去五年,这些国家外汇储备一共增加了2.2万亿(中国和印度的增幅最为明显)。之前,不少市场人士就已经把印度、中国等国,在美元不断贬值下,将提高黄金储备的行为,视为又一个利好黄金的因素。今年四月份时,中国宣布把黄金储备增加到1054吨,印度又在本周从IMF购金,表明看好黄金的理由存在,也表明了把黄金当作资产配置的一个品种是可行的,可以把它当作保险。

 

政府出手买黄金,一般数量比较大,为了规避对市场造成价格冲击,直接从持有黄金的国家或组织购买(今次印度购金就是如此)是较为恰当的办法,除非没人愿意卖出,买家才从市场上购买。在印度宣布购金后,人们已经把目光再次聚焦到中国身上,看中国会不会有跟进行为,因为中国财金官员已经不止一次地表示,希望优化自身的外汇储备。只是我们并不知道政府何时会出手,甚至出手后都不一定公布于众,不过,潜在支撑是存在的。至于,另一个被看作支撑金价走高的通胀因素,由于金融海啸对各国经济影响有深有浅,各国采取的退出时机将不同,通胀在各国出现的时间也将不同。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金价大涨的情况看,恶性通胀是主要原因,期间,金价升幅亦较为可观。进入本世纪后,全球范围内的通胀温和,金价的涨幅同样属温和,吸引力不及原油。当前世道,市场对通胀、通缩尚有争执,经济前景难料,黄金的吸引力或许并不太大,其走势亦将相当波动,投资者想让金价在短期内大涨或许不切实际,应当重在资产配置。如果全球的通胀只在温和水平,那么,投资者购买黄金,最好是逢低买,不建议追涨。

 

此外,由于当前各国利率跌无可跌,那些低成本的资金自然需要寻找出路,股市、商品市场和外汇市场就成为主要投资方向。而且,由于当前市场对世界经济在政府出手干预后,能不能恢复元气,存在着相当大的争论,无论是对经济展望乐观,预期通胀会出现的投资者,还是对经济可能出现“二次探底”的谨慎投资者者,对于黄金的避险和防通胀的功能,大家都心知肚明,这也是支撑黄金上涨的主要因素之一。另一方面,由于人们预期美元将持续贬值,在全世界只有美元单一的储备货币时,引发了人们对纸币的担忧情绪,提出重回金本位的观点。在文章开头,我们列出的那组数字表明,当前全球经济总量相当庞大,有限的黄金等实物货币能否帮助经济恢复及成长,得打上大大的问号。当前纸币制度并非到了崩溃边缘,即使美元的信用在不断被削弱,先不说美元背后的美国国家影响力依然强盛,它仍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美元在黑市交易中也依然是抢手货。就算人们想降低持有单一美元的风险,纸币中的欧元、日元等仍然有较大的市场,加上未来十几、二十年中,有中国影响力作为后盾的人民币也将迈向国际化,而且,人民币如果成为储备货币的一种,将能得到更大的话语权,看看美国就知道了。所以,纸币危机可能并不会在短期内发生,重回金本位也未必是当下最好的选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