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tleFour-雪球2013深圳策略会之同仁堂
(2013-04-29 21:58:39)
标签:
根本拐点麦尔海左派所知股票 |
分类: 转载 |
LittleFour
雪球2013深圳策略会之同仁堂
同仁堂最早是在康熙八年的时候成立的,到现在有300多年历史,行销全世界40多个国家,它的一句话非常出名: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
同仁堂下面的体系我大致梳理了一下,现在国药部分马上公告是要单独分拆,整个体系相对比较明朗,但是内在的牵连和重叠也蛮多的。
同仁堂股份算是最传统的,300多年来的古方还是占了很大的比重。同仁堂科技这一块还多了一些现代剂型的胶囊、软胶囊、颗粒。同仁堂健康是异军突起,去年的含税利润是5亿。
我分业务给简单介绍一下。商业部分主要是终端药店的形式,净利率相当高,包括国内外的门店现在应该有300多家,之前因为加盟店出现过一些风波,所以它现在基本上没有加盟的。
国药部分以保健品为主,做保健品逻辑跟做药物完全不一样,很多药物就是受国家的管制,或者是发改委给你强制性限价,或者招标同质化产品很严重,互相之间的杀价,但保健品不存在这个问题。
健康药业的成长还是相当的一个奇迹,从03年两亿左右的收入爆发性的增长,现在到40多亿的收入。
现在中医面临一个问题,中药的发展远远超过中医,但是同仁堂有非常多的中医老专家。
麦尔海,药妆这一块同仁堂有介入,做药物和保健品的逻辑更加不同,对于本身的经营能力也是相当的一个考验,别的上市公司也在做这个,现在公司这一块还不算好。
实际上为我们所知的同仁堂的药还是非常少的,同仁堂的品类是非常丰富的,因为它本身的原因和行业性的一些因素,它很多的品种都是没有被利用的。
阿胶这一块,这两年随着东阿阿胶的提价,福牌、同仁堂也都提起来了。
同仁堂的历史是最悠久的,A股里面只有广药的一些老品牌可以跟同仁堂媲美,云南白药我定义它是“不务正业”,它现在偏离了最开始的白药和胶囊等剂型。中恒集团和益佰制药我称为左派,在整个中药体系里面蛮创新的,而同仁堂是很典型右派,它非常保守,包括公司的经营和品种上面,他出胶囊类的药就已经是创新了。
中成药现在一直曝一些丑闻,一直都有硫黄熏蒸、以次充好的现象,但是同仁堂有它自己的原材料供应公司,对药材的要求相当严格,就像陈皮,就是干的桔子皮,它上面那个白丝都要去掉,它很注重小的细节。
不太懂药的人看他的报表会很夸张,因为存货占比非常高,研究了以后会了解,一方面为了平抑中药材原料波动进行了类似于股票的高抛低吸式的提前储备,另外就是对一些贵细药材,包括天然的牛黄、麝香的备货。
公司的报表还是相当的稳健,2011年有向下的拐点,现在合并了商业。
上市公司这样一些大品种里面,同仁堂是排在末位的,因为它本身的品类也是普药,老品种的空间还是有限的。
它报表中现金流还是非常出色,但是运营能力不太敢恭维,这跟它的体制有关。有人不看好同仁堂是因为像六味这种药,真正做起来的是宛西制药,同仁堂是跟随,白凤丸也是汇仁做起来的。但是恰恰说明它的潜力,很多人愿意等,是因为它可以有这么多的东西可挖,除了一线我们可以看到的,后备的500来个品种都是巨大的宝库。大致就是这样一个情况。
-------------------------------------------------------------------------------------------------------------
观众:同仁堂大兴基地2014年以后投产,这样产能有一个比较大的释放,它营销这一块能不能跟上?
LittleFour:它营销也是改善的最大的部分。像它这种老的中成药企业不需要太多的研发,但是它营销这一块使的力还不够,它现在的增长已经蛮好,如果营销这一块更努力,消化这些产能肯定根本不是问题。
同仁堂下面的体系我大致梳理了一下,现在国药部分马上公告是要单独分拆,整个体系相对比较明朗,但是内在的牵连和重叠也蛮多的。
同仁堂股份算是最传统的,300多年来的古方还是占了很大的比重。同仁堂科技这一块还多了一些现代剂型的胶囊、软胶囊、颗粒。同仁堂健康是异军突起,去年的含税利润是5亿。
我分业务给简单介绍一下。商业部分主要是终端药店的形式,净利率相当高,包括国内外的门店现在应该有300多家,之前因为加盟店出现过一些风波,所以它现在基本上没有加盟的。
国药部分以保健品为主,做保健品逻辑跟做药物完全不一样,很多药物就是受国家的管制,或者是发改委给你强制性限价,或者招标同质化产品很严重,互相之间的杀价,但保健品不存在这个问题。
健康药业的成长还是相当的一个奇迹,从03年两亿左右的收入爆发性的增长,现在到40多亿的收入。
现在中医面临一个问题,中药的发展远远超过中医,但是同仁堂有非常多的中医老专家。
麦尔海,药妆这一块同仁堂有介入,做药物和保健品的逻辑更加不同,对于本身的经营能力也是相当的一个考验,别的上市公司也在做这个,现在公司这一块还不算好。
实际上为我们所知的同仁堂的药还是非常少的,同仁堂的品类是非常丰富的,因为它本身的原因和行业性的一些因素,它很多的品种都是没有被利用的。
阿胶这一块,这两年随着东阿阿胶的提价,福牌、同仁堂也都提起来了。
同仁堂的历史是最悠久的,A股里面只有广药的一些老品牌可以跟同仁堂媲美,云南白药我定义它是“不务正业”,它现在偏离了最开始的白药和胶囊等剂型。中恒集团和益佰制药我称为左派,在整个中药体系里面蛮创新的,而同仁堂是很典型右派,它非常保守,包括公司的经营和品种上面,他出胶囊类的药就已经是创新了。
中成药现在一直曝一些丑闻,一直都有硫黄熏蒸、以次充好的现象,但是同仁堂有它自己的原材料供应公司,对药材的要求相当严格,就像陈皮,就是干的桔子皮,它上面那个白丝都要去掉,它很注重小的细节。
不太懂药的人看他的报表会很夸张,因为存货占比非常高,研究了以后会了解,一方面为了平抑中药材原料波动进行了类似于股票的高抛低吸式的提前储备,另外就是对一些贵细药材,包括天然的牛黄、麝香的备货。
上市公司这样一些大品种里面,同仁堂是排在末位的,因为它本身的品类也是普药,老品种的空间还是有限的。
它报表中现金流还是非常出色,但是运营能力不太敢恭维,这跟它的体制有关。有人不看好同仁堂是因为像六味这种药,真正做起来的是宛西制药,同仁堂是跟随,白凤丸也是汇仁做起来的。但是恰恰说明它的潜力,很多人愿意等,是因为它可以有这么多的东西可挖,除了一线我们可以看到的,后备的500来个品种都是巨大的宝库。大致就是这样一个情况。
-------------------------------------------------------------------------------------------------------------
观众:同仁堂大兴基地2014年以后投产,这样产能有一个比较大的释放,它营销这一块能不能跟上?
LittleFour:它营销也是改善的最大的部分。像它这种老的中成药企业不需要太多的研发,但是它营销这一块使的力还不够,它现在的增长已经蛮好,如果营销这一块更努力,消化这些产能肯定根本不是问题。
前一篇:武汉健民一季报分析之我看
后一篇:红名单之九芝堂一季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