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虎妈战歌回忆录华裔家庭教育个性 |
分类: 读书心得 |
读了美国华裔女作家蔡美儿的《虎妈战歌》(《我在美国做妈妈》最新版),我感触颇多。
——《虎妈战歌》不是一本育儿宝典,而是一本回忆录。
——《虎妈战歌》不是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做,而是告诉我们不应该怎样做。
《虎妈战歌》讲述了一个华裔母亲和两个女儿的故事:蔡美儿有两个女儿,17岁的索菲娅和13岁的露露。在学校里,姐妹俩保持着门门功课都是“A”的完美记录。姐妹俩从3岁开始练琴,索菲娅14岁的时候把钢琴弹到了著名的卡内基音乐大厅;露露在12岁时就成为耶鲁青年管弦乐团首席小提琴手。在美国妈妈的眼里,姐妹俩是同龄人学习的榜样。
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教育和培养孩子方面,中国父母和西方父母有很大的不同,很难说中国父母和西方父母谁更成功。书中也展现了东西方文化的激烈冲突,用中国的教育理念培养出的孩子获得了无限的赞美和荣耀,但面对13岁的强烈反叛的露露,作为华裔母亲,蔡美儿经过深深的思考,选择了妥协……
——第二代美国移民(像蔡美儿)是出生在美国的第一代,他们中的很多人取得了极大成功。他们通常弹钢琴、拉小提琴,他们在长春藤联校深造,成为专门的人才,他们的收入大大超越父母。他们不像父母那样节俭,他们对待自己的孩子也不会像父辈那样严厉。
——第三代美国移民(像索菲娅、露露)出生在生活条件极为舒适的中上层家庭,他们有一些富裕的、成绩为“B+”的朋友,他们渴望穿昂贵的名牌服装。他们认为个人的权利受到美国宪法的保护,因而很不情愿顺从自己父母的意志、听从父母对她们的职业劝告。
——对“不努力”说“No”。
美国人特别强调对孩子的尊重,他们常常把选择的权利交给孩子。而蔡美儿的选择,是一开始就不给孩子选择“不努力”的机会。
——中国父母十分擅长让孩子们记住所学过的知识、投入练习,并训练他们掌握各种技能,而这正是西方父母需要加强的。
当然,中国父母也应该找到更多的办法,来鼓励孩子们提高创造力和主动性。
蔡美儿的教育在大女儿索菲娅身上取得了很大成功,但是在二女儿露露身上却面临极大考验。露露的气质类型属于胆汁质,她13岁时又恰好进入第三个逆反期,因此露露与蔡美儿发生了激烈冲突。
书中有一段让人揪心的描写:“莫斯科咖啡馆,‘鱼子酱风波’陡起。我冲出咖啡馆拼命地奔跑,不知道要逃亡何方。一个疯狂的46岁的女人,脚蹬一双凉鞋以百米冲刺搬的速度在飞跑、在哭泣……” 这是一个母亲在与自己的孩子发生冲突之后的绝望的逃避,但这种逃避丝毫减少不了撕心裂肺的痛。
蔡美儿经过思考,选择了调整,改变了策略,以修补与露露将要完全破裂的母女关系。作为母亲,蔡美儿开始重新审视对露露的教育,她开始尊重露露做出的选择,露露辞去了青年交响乐团首席小提琴手的职务,而活跃在了网球场上。
由于蔡美儿的改变,女儿露露和她依然是亲密的朋友。
双手捧起一泓清水,静静地欣赏着她的纯净。小心地呵护她,不然她就会从我们的手指缝中溜走;别太用力,否则她就会从我们的手掌中溢出。
(2012年12月04日—2012年12月31日读《虎妈战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