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宁波水灾反思

(2013-10-13 20:07:43)

此次台风菲特给宁波市区及周边市县区带来了严重的灾害。

以下摘自百度,截止10月7日下午14时的灾情:

“菲特2013太平洋台风季中第23个被命名的热带气旋,于2013107日凌晨115分左右在浙闽交界处南岸沙埕镇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4级(42/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55百帕。20131007日上午,据国家防总初步统计,截至714时,菲特造成浙江共874.25万人受灾,死亡10人(温州市因触电死亡8人),失踪4人,倒塌房屋3.06万间;余姚、奉化、安吉、上虞等18县(市、区)城市被淹;超10万辆汽车受损,其中宁波超5万辆;余姚市全城70%被淹五天;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75.58亿元;福建省412个县(市、区)104个乡(镇)21万人受灾,保险估损超14亿元。倒塌房屋120间。

    菲特台风,风并不大,真正使宁波人,尤其是余姚人感到特别痛苦的,是7日以后,直到12日才逐渐消退的大规模积水。

5天的积水,造成城区、乡镇大范围的停电、停水、道路中断、通讯中断。许多地方农作物受灾减产、甚至绝收,做贸易的货物被淹受损,汽车大范围的进水被泡,更严重的是,很多居民家里长时间水电通讯断绝,生活困难,精神恐慌,度日如年。

 

虽然政府开始强调,罪魁祸首是百年一遇的超强降水:

107日至12日,台风菲特造成的强降雨使甬江流域在4天时间内的平均面雨量达到440毫米左右,超过去年正面登陆的海葵台风,特别是甬江流域面雨量接近百年一遇,出现历史罕见的特大流域性洪水。其中,灾区余姚的总降雨量高相当于68个西湖的总水量。

 

平心而论,政府在灾情实时通报、灾中补救措施和灾后防范宣传等方面均积极应对,做得还算不错。然而,痛定思痛,我依然觉得有很多方面需要反思和总结,以防范类似灾难的再次到来。

第一点,灾害预报做得很差。

预防为先。这一点,无论是宁波市气象台,还是省级、甚至是中央的防汛抗旱总部,都做得很不够。灾害造成的后果,清楚客观地反映了这个论断。我个人认为,灾情预报做得不好,大概有这么几种可能:

首先,台风在福建登陆。浙江主管部门,尤其是宁波当地部门大大松了一口气。这是因为,宁波历史上一直是福地,直接受台风正面袭击的情况很少,真正造成灾害的更为稀少。夏季台风大多数在台州、温州及以南地区登陆,宁波没有灾情,反而经常带来凉爽的天气,和丰沛的雨水。很多宁波人认为,自从明朝洪武大帝改明州为宁波以来,海定则波宁,宁波出海口的镇海,舟山的定海,以及普陀山上的诸多菩萨,似乎给宁波带来了风调雨顺的好年景。历史上灾害极少,客观上可能放松了对灾害可能发生的警惕。预报不足,直接后果就是对过程降水量估计不足,随后水库库容腾出不够,无法足额蓄水,以及其他措施的滞后。

其次,台风发生在国庆长假期间,很多人尤其是政府部门都在休假,灾害发生时救灾的动员力度明显不足。等108日早上,已经水淹全城,到处停电停水停通讯,公交停运交通瘫痪。此时如梦方醒,为时已晚。

最后,对风雨潮三碰头的危害依旧经验不足。世居宁波的人大多知道,平时无论多大的降水,都能顺河道、通过余姚江、奉化江、甬江这三江,下泄入海。唯有农历初一、十五是大潮汛,海水倒灌三江,内河水位猛涨,根本无法有效泄洪。台风过境的6日正是初二,7日是初三,正是天文大潮涌起之时,要等几天之后才慢慢减弱退却。农历初八前后潮水最低,河道最浅,容量最大。

于是,大量持续的降水导致宁波平均水位迅速上升,周边的四明山等洪水蜂拥而来,逼迫各大水库泄洪,加剧灾害发生,而海潮的顶托使得降水绝大部分滞留在宁绍平原上,宁波和余姚、奉化等受到大范围、长时间的浸泡。

 

第二,电力设施的防护措施非常低级,安全冗余极低。

典型的例子是,宁西变电所的直流电箱,距离本次水灾最高水位不到10CM。换句话说,如果水位继续上升10CM,整个宁西变电所被迫关闭,海曙区80%和江北区的部分用电,将被迫停止,后果将不堪设想。虽然中间动用了大批的消防车抽水排涝,最终保住了电力供应。但是整个变电所的设计建造,依旧让人捏一把汗:居然建造在地势低洼处!纵观其他电力设施的安装,也大多如此,比如宁波市医疗保险系统的电脑主机,进水关闭,全市大小医院停用医保卡;电信、移动、联通的不少基站,进水受损,造成通讯大范围中断,后果极其严重;很多小区用电,房产商为了提高盈利,大多数变压器修建在地下车库,进水受损烧毁,整个小区被迫停电、电梯停运。甚至,因为大量老小区一楼住户水漫金山,为了防止触电事故,大量关闭电源,煮个方便面、喝点热水都不能。等等等等。

现代社会,水、电和通讯是命脉,而其中电力通畅,尤为重要。没有电,自来水基本要停止输送,而通讯,更是仰赖电力供应。

但愿灾后电力部门和用电单位,多点冗余设计,把新增的电力设施修建得高一些,使其防水抗洪能力,能够再提高一些。也算此次灾害,给我们的一个教训。

 

第三,基层政府能力低下

照例说,计划生育、邪教异端都能控制得住的基层政府,能力应该很强的。然而在这种突然来临的灾难面前,做得严重不够好。社区有街道,有居委会,有物业,小区有业主委员会,还有墙门组长,执行能力能够直达到户的。大水到来,按说受淹的只是一楼居民,只要组织起楼上楼下的居民互助,合理分工,救灾物资的运送分拨就会快捷很多,也就能大大减轻灾害,减少对百姓生活的影响。现实情况是,电视台跟着居委会干部一家一家地淌水送物资,楼上大堆的人看热闹。累的累死,闲的闲死。无序、混乱,包括设备抢修、人员调配、对外联络、急需物资的求助与分发、受灾人口和损失统计、灾后安置等等,组织能力似乎丧失。带动力冲锋舟、皮划艇、手电筒、蜡烛、打火机、方便面、矿泉水、饼干、药品一度严重紧缺。部分群众不满情绪的蔓延,最终在11日晚上电视台记者在余姚遭遇小规模骚乱中得到反映。

 

第四,媒体宣传依然老旧

除了水情报导,电视台依然在连篇累牍报导各级领导如何重视、如何下一线、大量好人好事涌现、消防武警出动救灾等等。需要吗?似乎需要。但是,告诉受灾群众,怎么自救显得更重要;要揭示真相,告诉灾害还要持续多久更重要;安抚群众,稳定情绪更重要。比如,根据降雨情况,提醒群众要把汽车开到高处,或者用转头木板垫高;要准备吃喝的物资,应对灾难来临;家有病人、孕妇的,提早到医院,或者准备好药物;马路积水严重,又有漏电现象,不要轻易外出等等。

要运用微博、短信等现代的通讯工具,把灾情实时传达给每一个市民。除了手机持续收到交警的道路积水通知,没有收到过卫生防疫部门、气象部门、电力电信部门、街道等其他政府部门的任何通知。

我知道余姚的陆埠、丈亭、梁辉等镇遭受了严重的水淹,我知道持续不退的大水到后来变得很臭很浑浊,我不能想象当地农村是怎么抗灾的,只能感慨百姓的灾难承受能力,真的很强。

 

第五,对外来人口重视不够

宁波余姚等地,外来人口已经占多数。在救灾物资发放的过程中,似乎对外来人员的重视不够,余姚部分地区据说有物资哄抢现象。基层政府应该检讨反思,因为公安部门掌握着外来人口的数量和分布范围,很容易计算他们同样急需的物资数量。况且,外来人员从事的工作最苦最累,居住的大多是老房子,极易进水受淹,某种程度上,他们更需要救援,可惜的是,他们似乎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

 

要感谢慈溪、宁海、杭州等地来余姚救灾的热心志愿者。感谢全国各地免费提供救灾物资的热心人。感谢金华、杭州、江苏等地赶过来参与排水救灾的消防战士。

至于当地各级政府,非但不用感谢,这是你们应该做的,而且,因为做得不够好,还要批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