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胡同平凡佳能尼康后海 |
还是我那套最不起眼的配置:
一台老掉牙的停了产的Canon EOS 300D
两个停了产的老掉牙的Nikor AIS 50/1.4 和Nikor
AIS 24/2.8
走在胡同里,就是一个土包子游客.
于是,我可以从容举起相机.
其实,别看这套配置土,而且混同于旅游观光客.但却是顶级的镜头光学素质,加上了数码化的便利和方便还有便宜.
图片1:胡同房顶上的色彩.
其实,这是一个胡同酒吧的窗户,窗户上过圣诞的时候喷上的窗花蓝和白,窗户边灯笼的红色,都霍然跑到了窗户映衬的胡同房顶上.
图片2:胡同里的门
有点儿形式主义,也有些奇怪的门,那其实不过是主人随意拿来挡窗户的一张画.
图片3:仅存的山墙
在后海这片胡同里,这是仅剩的一堵老式样的胡同墙了.其实说其老式,而没有说它古老,是因为也仅仅是形状老式,而色彩已经被粉刷一新的青色墙漆掩盖的无影无踪了.
图片4:走过镜头的外国游客.
他们是突然闯进我的镜头的,最有意思的是第二个人,一个外国小女孩,她的胳膊骨折了,吊着,可爱美的小姑娘用一件衣服聪明地遮挡住那胳膊.
图片5:新旧共存的桥
著名的老桥了,但是分明着刚刚修葺的色彩.
图片6:放学的孩子,走过安静静的胡同.
拍下这张,实是因为此情此景,着实让我想起了自己小时候背着大书包在胡同里走过的情景.我有点儿自恋了.
图片7:流动的卖菜的和遛狗的
这是如今胡同里的常见了,流动的菜摊,由三轮变成小面了,后备箱盖一掀开,就是一个天成的卖菜铺子.而遛狗的牵着的,也越来越大,越来越漂亮.
图片8:大杂院
典型的大杂院的门面,如今的杂,和过去的杂已经不同,过去,是里面的东西杂,现在,是里面住的人杂.
前一篇:[补发]上个周五的晚云紫禁城
后一篇:青春不再 殊途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