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车的时候听到音乐台在放这首歌《梦想照进现实》,是老徐唱的,嗓音青春而且阳光,后来DJ又说词曲是阳光男孩儿红星电台做的。立码儿我对这部电影有了梦想,一定要看看,肯定是特轻松,特有趣,特阳光,特青春那种电影。
刚才看了,其间还接了air同学一个电话,我问他:“大脱了吗?没有不方便吧?又拧巴了你?”,他楞没听明白,有点儿犯愣。完后我电话里狂笑。
也不怨air,因为平时咱不那么说话,虽说他是生在北京长在北京,30又几年了,身边全是北京人,可也没听谁那么说过话呀。
我看这电影,也犯愣,语言环境比较挺陌生,虽说单个句子也能听明白,把过把这么密的话全搁一块儿,又给升格了,还是晕。我有点怀疑我是不是中国人?不过,好在有字幕,咱听力拿不了分,咱全靠阅读理解往回平衡,当初6级就是这么过的,大一过6级,就那么牛逼来著。
王朔还是那风格,指语言风格。但是内容变了,变得太深刻,探讨人类的2面性,探讨矛盾的双重属性,探讨我是谁的高深命题,探讨现实和梦想的对立统一和转换。呜呼,这哪里是个剧本,这整个一哲学研究大全,还是西方古典主义那种。
面对这样的剧本,这样的单一场景,单一人物,单一情节,老徐居然就生给拍成电影了。说实话,这可以找宋丹丹拍成20个小品,或者叫郭德刚给编成30个相声段子,而且每天观众只能欣赏一个,顶多俩个,一个小品,一个相声,中间还得有一超女泪别舞台的,还得加把广告。也只有这样才欣赏的了,小品可乐,相声精彩。但凡把它们连在一起演,全完,两个字---枯燥,三个字---看伤了。
今天这个电影,我着实给看伤了,现在写东西,都拧把。没辙,作料太多,主料太生猛,你让我做个红烧肉什么的,没问题。可是你把母鸡,公羊,飞龙,游鱼全扔我一个人面前,我还得带宰割拔毛去皮什么的,得,我当时歇菜。拧巴了!
要说这剧本,应该是技术上没有拍摄难度的,演出稍有难度的,但是导演和驾驭是剧有难度的。结果,一帮不错的摄像录音老师,2个具有一定实力的优秀演员,和一位年轻的导演,就把这个事情给办了,这就有些拧巴了。
有人建议我再看一遍,我说算了,我看不了了,这个风格我看伤了。我倒觉得这个电影应该是谢晋导,演员可以找更一般的,拍摄可以直接用电影学院学摄影和录音的学生。
在我的梦想里,这部电影本来应该是象红星电台的曲风:特轻松,特有趣,特阳光,特青春那种。可看完的现实呢?
特轻松吗?显然不是,电影除了逗贫的浅笑,它承载的内容太深刻,简直是哲学。
特有趣吗?显然不是,无论电影的场景情节甚至两张一成不变的脸都太枯燥,简直是抽象。
特阳光吗?怎么可能?整部电影90%都是在黑夜里没什么灯的房间里演绎的,好容易阳光来了,人电影完了,简直是灰色。
特青春呢?不完全是,韩童生肯定不是,算中年吧,今天晚上做梦都保不准儿老是他那布满沟壑的脸,那是相当的憔悴。
所以我觉得这个电影没什么,可我看电影这件事情,简直就太有什么了,这事儿突出地成就了本电影的主题的逆命题:那就是特哲学特抽象特灰色特憔悴的现实照进了我那特轻松,特有趣,特阳光,特青春的梦想。
于是,我今晚肯定得失眠。得找一个眼罩,现实呀,千万别找进我的梦乡。
前一篇:关于《朗读者》
后一篇:博客成为习惯,荷花依旧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