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也常常在胡同里游逛,特别是午后的时光。
因为那时候,胡同里特别的安静。
因为安静,就心生平和。
图1
小的时候,家里的老人经常有晒被子的习惯,这个住在楼房就比较挺难,因为有可能阳台就不向阳,或者即便阳台向阳,但是阳台又没有那么大的空间,或者有了空间,阳台也向阳,但是过了一分钟,太阳就被前面新盖的楼给挡上了。全不象住在胡同里的时候,在胡同里拴根绳子,一挂,就把被子给晒了,长溜的胡同,仿佛就是用来晒这硕大的被子的。
仿佛能闻到晚上睡觉时候鼻子前面晒过的被子的太阳的香味。
还有门墩,这个门墩,在过去,显示着住家的家业富足程度。所以,院门大,门墩就也讲究。这一搬迁呀,最先被收古玩的惦记收走的就是这门墩了。
这是一幅难得一见的景象,成片的打扫公厕的车子。这样的清洁队恐怕以后就会没有了。因为人们有了自动排水系统,家家有了抽水马桶。可不象以前呀,在胡同里,家里没有厕所的,大家都上胡同里的公厕。
这是胡同里典型的小户人家。表现在门小,没有门墩,过道狭窄。
这张也是小户人家的,门墩小,但是小户人家也有过年的喜庆!
窗台,对,胡同里也有临街的房子,所以也有临街的窗户。但这样的窗台并不是典型的,估计是后来改造的。但是花盆养花在老北京可是有传统的。
搬迁是件大事情,里面也有好多的商机,于是就引来了这胡同里面贴满的小字报。但是胡同里生活的人们似乎无动于衷,他们照常串门子,养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