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天空居然飘起小雪,似有似无的,反正有扑面的湿润,但是落在地上,树上,转瞬即逝。虽然就那么象征性的下下,但是晚上我还是踩着无雪的柏油路,去涮锅子。因为在我心中,涮锅子最适合在雪天的夜晚。
涮锅子,在咱们国家有的地方叫做打边炉,也有的地方叫做围炉。
非常喜欢围炉这个叫法,透着温暖亲近和热闹。
记得特小的时候,爸爸曾经送过一本书给我,就叫做《围炉夜话》,是让我在寒假读的,作者是清代学者王永彬。当时在玩耍之余,却也大声朗读过一阵。
今天想起这个来,盖因这没有下起来的雪,总觉得要是窗外飘雪,窗内火锅氲氲的,与好友谈些为人处世的道理,当是惬意幸福之事情。
于是就想把这惬意幸福藏于心中,在这博克之上,开一专栏,就叫做围炉夜话。也算是内心的自省和自知。
今天就谈谈所谓文风。
看过很多行文,大抵有三种,
一种是自恃甚高,还觉的不够高,于是行文落笔,都处处体现高明,平日里玩笑惯了,不自觉地把玩笑也带入文章,渐渐地,就不是自恃甚高了,而都就忘了自己了。更有为了抬高自己,行文中嬉笑怒骂,把别人都放低,反显得自己的高明。
一种是把自己放低,低到尘土里去,然而娓娓道来。让读者自省,让道理和盘托出。
还有一种,是特别的中性,中到作者似乎是局外之人,讲述着与自己无关的事情,把空间留给读者,大家去思考,大家去判断,一切留有回味。
三种文风,最喜欢第二种,没有说教,作者把自己变得那么举足微轻,从而让读者更加关注内容,自然接受贯通起来也心平气和的。于是作者谈笑间,就达成了自己行文的要义。而在读者心目中,对于这样的作者,更是仰望有加。比如钱钟书,为人低调,决不张扬,专心做学问,象个工匠一样,把自己放低,低到尘土里,然后考证钻研,这样娓娓道来的文章,是那么有生命力,那么的亲切平和。
这一期的《读书》杂志,新增加了个栏目,叫做“文本内外“。编辑提倡专栏作家们可以改一改文风,做到简短些,精练些,深入浅出些。无非也是要求我们的作家们能够把自己放低些,少一些炫耀,多一些叙述,少一些卖弄,多一些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