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恋时,我什么都不知道
标签:
初恋蜡烛高三人大考研校园同学录 |
分类: 心港随笔 |
初恋时,我什么都不知道
这几天,一直在博客中穿梭,偶然间看到“华夏名博”的圈主宁泊傲写的一篇博文——《初恋时,我们不懂得爱情》。饶有兴趣地看完,我沉思了,继而又是一阵激越,留言道:“看了博文的人都有想把初恋拿出来晒一晒的冲动了。”——留言是当时心情的真实写照。可瞬间又惘然了,我的初恋是谁,我的初恋在哪,我有初恋吗?很佩服办公室的同事在结了婚之后还坚持写日记,直面心灵是需要勇气的,看来有些回忆也是很需要勇气的,许久,我才开始了绵长、艰涩的回忆……
其实在踏上这次回忆的旅程之前,似乎也开始过一次征程。因为我有把最美的事情留到晚上来做的习惯,所以我记得很清楚,那是五年前的一个晚上,也是高中毕业十年后的一个晚上,借着橙色的床头灯光,我拨响了白天另一个同学给我的一个号码。自报了半天家门,电话那头的他始终没明白我是谁,也许是说惯了普通话的我说出的家乡话太不地道了,或者就是听惯了普通话的他根本不习惯听家乡话了,我索性讲起了普通话。又连名带姓通报一遍,这回,他知道和他说话的人是谁了。他笑了,良久,弯弯曲曲的电话线传过来一句话:“如果不是你当初的拒绝,可能就没有今天的我了!”“拒绝了什么?”神经质般的反应,不假思索地追问。又是无语,这给了我思索回味的余地,我仿佛又知道他在说什么了,我也无语了。寒暄了几句之后,得知他在人大研究生毕业后进了北京的一家报社,我就主动要求挂断了电话。他什么时候有追求过我?回忆似乎只开了头,思绪就止于淡淡的生活了,那时,儿子差不多快两岁了……
成了别人初恋的对象,也成了别人前进的动力,那这算不算是我的初恋呢?如果说这能算是初恋,我依稀记得故事开始于高三,也是一个晚上。
自从文理分科后,高三的学习和生活已经开始两个星期了。这时,我彷徨了。在数理化的题海中苦苦奋战了两年,我几乎成了所有理科生的超越目标,特别是那些男生。就在那一瞬间,我选择了文科,同学们惊讶了,老师愤怒了,当然,我也莫名了,至今也说不清当初为什么会作出如此选择,如果一定要说出一个理由,可能就是班上的一个帅帅男生去文科班了。但我盲目地相信自己,只要我愿意,我照样能把丢弃两年的历史、地理学好。可过去了两个星期,不说上课的兴趣没被激发起来,愣懵的学习状态让我彻底郁闷了。下自习后,我没有像往常一样先回宿舍洗漱,斜倚在教室后门旁,透过教学楼的一角仰望苍穹,看月亮在浅浅的云层里悠悠地淡进淡出,那一刻,我不知道还要不要将自己的选择继续下去……一阵俏皮的口哨声牵回了我的思绪,“Hello”之后他从后门进了教室,我不认识他,也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正准备进教室时,他又拿着一本书出来了,递给我一张纸条。递纸条的情节你肯定在无数风雨雪月的文字里见过,但请相信,这不是我杜撰的。如果不是事实如此,我也不想写这么庸俗的情节。
教室里,已经有很多同学陆续点燃了蜡烛,在摇曳的烛光下努力地为驶向理想的船儿加油。我点燃蜡烛后,首先是拆开了折得很方正的纸条,字很洒脱,“Hello,在想什么心事呢?有困难需要我帮忙吗?”我不太记得当时的心情了,唯一记得的是当时有过浅浅一笑,觉得这个男孩子很喜欢说“Hello”。我搬出了成套的地理书,碾平昨晚的折痕,继续复习……待到蜡烛燃烧将尽,起身收拾桌面,才发现今晚多了一个守夜的人(每晚我都是最后一个离开教室的人,所以喜欢自诩为“守夜的人”!)——给我纸条的男生还靠着后面的桌子在看书。
“还不走吗?”
“一起走吧。”
夜已经很静悄,所以我们走路和说话的声音都很小。记得说话的内容主要是他早就认识我的意思,我很奇怪,我们又不在一个班,他怎么会认识我?他说谁叫你那么厉害呢,进高中时总分第一,而且每次大考都全年级第一,最令他佩服的是政治老师在他们班说我可以将政治书从头到尾一字不差地背下来………又服又不服,于是他就向我们班的同学打听过我,在高一时就认识我了。在男女宿舍的叉路口,他告诉了我他的名字。
认识了也就认识了,不一样的是在这以后的碰面中我们都会微微一笑,他还习惯地说声“Hello”;还有就是他也喜欢上了在烛光中开夜车……
我们俩是班上年龄最小的,个头也不高,在一次调座位中,我们成了前后桌,彼此也成了学习的竞争对手。他的作文写得非常好,让不会写作文甚至讨厌写作文的我羡慕不已。每次考试我在基础知识中赢他的那几分差不多又被他在作文上赢回去了,所以语文的宝座几乎是我们轮着坐。
由于座位的关系,我们的交流多了起来,特别是夜深人静时……
他告诉我学习历史、地理,不能局限于章节,要学会瞻前顾后,纵向联系,网络开去。每天晚上在常规的复习之后,我们都留出半小时之余,他帮我复习历史、地理。以一个大大的圆点为树根,添枝加叶,一点一点拓展开来,直到长成了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晚上的学习就到此结束了。也不知在纸上栽下了多少棵这样的大树,才终于遣散了开学初的那种彷徨与无助。
渐渐地,我们之间的默契多了,顾忌少了,他也向我提出了一些小小的要求。例如,他的家离学校很远很远,不是每个周末都能像我们一样回家。遇到不回家的那个星期,他就要我星期天的下午早点到校,陪他说说话。所以,很多个周日的下午我都是迎着他期待的目光走进校园的。但也有很多次,贪恋家的温馨,踩着晚自习的铃声才走进教室的。记得有一次,我坐定之后,他关切地问道:“怎么这么晚才来?”“不想来。”我很随意地回答了他。那天的晚自习,他没和我说一句话,下自习的铃声一响,他就夹着一本书吹着口哨离开了教室……当空空的教室里只剩下我和微弱的烛光时,我才意识到,我随意的回答惹他生气了。也许习惯了漆黑夜晚有他的作陪,也许适应了两支蜡烛的光亮,我决定今晚也早点回宿舍。就在这时,口哨声又由远而近地清晰起来。我又摊开了书本,以此来掩饰内心的喜悦。他点燃蜡烛后,见我久久没有转身的迹象,他吐出了几个字,“转过来吧……”,语气中有少许请求又有少许命令。我还是没有动,他站起身来,吹灭了我蜡烛,我又小心地点燃了,他又吹灭,我又再次点燃,几次反复之后,他起身拿走了我的蜡烛,说无奈也好,说情愿也罢,我转身向后。透过烛光,我看到了他的眼睛——一双写满现在看来可以说是深情的眼睛,可那时只读出了不一样的感觉。我开始看书,他把我的书合上,我又把合上的书打开,他把那支蜡烛也给吹灭了,索性躺到椅子上去睡觉……
因为他的眼神,因为他的举措,那个夜晚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我始终不解夜的风情!
那一年,晚上开夜车的习惯,严重地影响到高考的发挥,我最终选择了北方的一所学校。在去学校的前一天,我约上最好的女同学骑着单车,一路问到他的家。可其间,我们都没有说什么话,但他的家和他的母亲都给我留下了深深的记忆,屋子很简陋但很整洁,母亲一个人供五个孩子读书求学……
后来我们还通了很多的信,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彼此的信就慢慢地少了;十年后通了一次电话,电话之后又无音讯了;同学们都在同学录上露过面,唯独他没有,我想,他可能不希望被打扰吧……
一口气写了这么多,再回过头去看那篇《初恋时,我们不懂得爱情》,至少王子和放飞的心还有过对视的脸红和木讷,而我们有过什么呢?我不禁问自己,这是初恋吗,充其量就是怀念同学吧。
初恋,不是我们不懂得爱情,而是我什么都不知道!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