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渭南进士唐若时再考

(2023-02-11 10:37:25)


 查找唐若时简介时,一直没有可信的文字信息,只有他属渭南进士,知其为渭南下邽(我们当地叫下吉(音))人,至于具体什么村镇,就没有详细的资料记载。在查阅渭南新版县志时,看到唐若时墓在仕原乡,仕原乡的名字属于清朝时期的叫法。解放后属于下邽镇,后归于南七乡,后又归下邽乡。具体还有两种说法,一说仕原乡在下邽东边方向,一说在下邽西边,到底在下邽什么方位,只有下邽当地人看能否辨清。

唐若时详细简历:

唐若时,字元登,号寿泉,清代渭南仕。东北里(今下邽北部人)。幼时家贫,种地度日。雍正四年(1726),与父亲同榜中解元,乾隆元年(1736)中进士后,先后任广东鹤山、新安、海阳县知县。兴利除弊,待人平易,平反冤案,受到上级官员的器重。后因事被降为山东高塘判官。不久,又任兰山县知县,抑制豪强,缉捕盗贼。合理摊派徭役,人们对他很感激。还将唐主持开凿的水井,取名为“唐公井”。并在他活着时,就立下祀堂敬奉。相国刘文正很重视他的品行,给谏宋澍也曾对人说“唐若在我县任知县,对百姓的好处,其它县官是赶不上的”。宋澍的朋友在兰山死后,无处安葬,他就买来莹地埋葬,并派人守坟。他无什么财产,为官清廉。后因病回家。

清朝进士题名録中,唐若时为乾隆元年丙辰科(1736)为三甲赐同进士出身,共二百五十一名,唐为零五八名,陕西西安府渭南县人。

又据有关资料,唐若时乾隆九年(1744)担任清朝广州府新安县知县,并在鹤山、海阳县任知县。后去山东高塘和兰山任职,任职到什么年月,没有时间记载。又据富平县有关信息,富平南湖书院组建初期,首任南湖书院山长为唐若时。这是唐若时致仕后受聘于南湖书院山长,并主讲儒学数年。这里所说或者记载的“致仕”后,意思是退休后,按说清朝没有官员退休一说,这应是不正确的。前边介绍及信息中,应是因病回家,并不是“致仕”。

唐若时生平基本清晰,只是没有出生和去世时间,这就为程仪凤给他的诗作题跋时间难以判断具体。到底程仪凤生前见过唐若时,还是唐若时去世后为他的诗文写的题跋,虽程仪凤出生于乾隆年,都难以有准确的信息。虽两人属于不同县籍人,但家乡距离不远,处于两县交界之地。两人年代跨度大,不是同代人。为唐若时的题跋写于何时,没有记载,是程仪凤考取进士前,还是取进士后。在京城所写,还是在关中书院任主讲和山长职期所写等等,都难以判断。也许以后有新的发现。不管怎样,此文对唐若时的才能、诗作予以了充分肯定,对他的文才给予很高评价。对唐若时的德政和性情予以赞扬,也对自己属于晚生,还未登科。学诗和刻篆“犹遵旧律”,但幸有其父教授,“能窥鸳谱”,为其后来登科成仕奠下基础,也为清朝社会文化及教育的贡献做出了一定的努力和自己应有的工作。此段语意好像是程仪凤取得进士前所写,但写过去的经过也是有这种可能。

2021420日扵病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