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女儿 都很意外的出生
(2009-09-28 17:29:31)
标签:
北京妇产医院通州出生意外早产 |
分类: 生活杂记 |
母亲说,我的出生是个意外。
小时候,一直对这句话耿耿于怀;了解真相后,却可怜起母亲来。
1978年12月,母亲还在村里的小学教书,民办教师。那个年代,人们都很疯狂,学大寨,学雷锋。母亲就是在这种社会环境下,拼命表现自己,爱惜国家财产,保护集体资产,把自身的安全置之度外。
天阴,闪电,响雷,大雨将至。母亲带领着不明真相的学生,战天斗地,拣柴垒垛。母亲带着身孕,爬上柴垛,为刚捡到的干柴搭防雨的布。谁料不小心,脚下一滑,跌将下来。这个意外,让只有七个多月我,提前来到据说很光明的新社会。
出生后,可能是对意外出生的惶恐,未敢张嘴啼哭。煤油灯昏暗的灯光下,父亲倒提着我的脚,卯足了力气,一巴掌扇到小屁股,才“哇”的一声,表明是个活物。
因为早产,浑身乌青,奶奶都不敢把我往床里放,只是搁在床沿。床是三个土堆,几层高粱杆,再铺上一层棉被。南方的冬天,湿冷异常,这样的环境下的生活,持续了五年。
女儿的出生,也是惊心动魄。好在是,北京的医疗环境不错,就是太贵。我出生时,除了每天村里赤脚医生都要打续命针外(不是五毛),没有其他花销。女儿可是,到了她妈妈肚子里,就开始烧钱。
为了方便,也是偷懒,在通州妇幼例行检查。谁知那里庸医可怕,某次检查之后,恐吓说孩子可能保不住了,吓得老婆哭着打电话,要立即住院。想想可恨,一千多块的住院费,让一家四口人担心。还是老妈有心,让去北京妇产医院,找专家看看。
专家挂号很难,特需预约一百,现在据说要两三百。前些天,俺领导说他看病挂号,与号贩子四百成交。北京妇产医院的专家,确实比通州的要强很多,给老婆看病的好像是首都医科大学(学校名字记得不确切了)的教授,还带了个女实习医生。而且,特需号专家能抢夺到一个床位,北京妇产医院的床位太紧张了。
亲眼看见,一个医生给另一个刚刚生产的母亲办出院,门外的床上躺着马上就要住院的孕妇。
北京妇产医院很专业,教授级别的医生,远远比通州妇幼的医生要高明。可能母亲柴垛一摔,摔出了遗传。教授级别的一生,也挡不住女儿的早产。好在母女平安,在医生拿着一堆纸张,印着莫名其妙的字,必须家属签名的时候,妻子再过半小时就要生产了。没啥好商量的,哪怕是梁山,这个时候也要上啊。眼一闭,字一签,妻子就被推进了手术室。
手术室外40分钟的等待,“手术中”的红灯亮,心里忐忑。这个时候,母婴平安是唯一诉求,生男生女反而是次要问题。
“吱”,一个不高的女护士,抱着一个沉睡的婴孩出来。女护士揭开孩子的衣服,说:“是个女孩……”汗,当爸爸了,长了一辈。
女儿早产,第一晚坚持留守看护,救了她一命。当晚22:23,她一直的“哼哼”让我忍不住叫了护士长。护士长吓了一跳,马上叫一个护士抱着孩子,自己拿着氧气袋,给孩子输氧。可怜的女儿,还不会吃奶,跟她妈妈不到8小时,就被ICU了。
医生说,早产的女儿湿肺,要打催长针。一问,进口药8800,国产药4000。处于对国产药的一向不信任,俺毫不迟疑地支持了洋货。医生不甘心:“一针可能不行……”我没上当,还是力挺洋货,后来女儿健康的回到身边,也验证了当时的决策英明。在这里要狠夸下医院的高效率。一手收钱,一手治病,两手都很硬,深得邓公的真传。
一个刚有女儿的男人,要面临抉择。难忘那个夜晚……
科技是真发达了。当年我若是女儿这样的遭遇,恐怕早就化为尘土。尽管救女儿的药,是洋人生产的,但我还是要感谢这个进步的社会。女儿出生的环境,是电灯电话,各式应急设施齐全的大医院,再也不用像我出生那样可怜,用着煤油灯,赤脚医生打着不知道是什么的药,熬着不可知的未来。
再次感谢,为女儿出生,作出努力的医疗工作者。收费昂贵明码标价的大医院,让钱包变空,让我的人生掀开了最为重要的一页。
最该感谢的,就是中国社会医疗技术的进步;遗憾的是,高额的费用比GDP翻跟头快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