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指期货、融资融券出来了,股指跌了,蓝筹跌了,银行股还跌得不轻,我们害怕不?先不告诉你们。对于股指期货、融资融券,荒唐的说法很多,其中之一就是两头赚的说法,卖空期指打压现货,买多期货拉升现货,跌时融券卖出、涨时融资买入,照这样说,股市岂不是变得像自家的后花园了,想种草就种草,想锄地就锄地,以为是QQ农场啊?
我们是害怕,不过是为那些在低位做空者害怕,与高位做多者一样,这种行为注定都会以失败告终,但是前者比后者会败得更难看,中外历史上案例屡见不鲜。
投资的原理就是根据价格与价值间的差异来选股,这是唯一的标准。所以我们不会为自己害怕,如果物有所值,就会存在大量买入的动力,空头也迟早要买回股票来偿还。
看好中国股市的唯一行动,就是买入与持有,而且是重仓、满仓持有,我们就是这样做的。
看空中国股市或者说看空蓝筹股,就勇敢的去沪深300股指期货上开空仓,记得一定要压上重仓、身家,验证一下1年或3年内会不会亏得精光。下重注是唯一鉴定判断能力与眼光的标准,空口说白话毫无意义,如果只是拿100万中的1万投资或交易,即使该笔交易赚了100倍,如果同期指数只涨了90%,暂且可以说100万的这笔整体资金操作是成功的,但无法证明1万的这个投资或交易行为是正确的,更无法据此笔交易推导出是个成功的投资者或交易者,因为这很有可能像是花了100元钱买彩票中了头奖一样。很多人以此手法把自己蛊弄成股神、逐渐真认为自己是股神后,便是最大的悲剧开始了。倒杠杆的悲惨结局正在于没有弄明白事物发展的本质与规律。
让马克.塞勒尔来解答对投资的困惑与怀疑:“伟大的投资家,最后、最重要的,同时也是最少见的一项特质:在投资过程中,大起大落之中却丝毫不改投资思路的能力。这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当股票开始下跌,人们很难坚持承受损失而不抛出股票。市场整体下降时,人们很难决定买进更多股票以使成本摊薄,甚至很难决定将钱再投入股票中。人们不喜欢承受暂时性的痛苦,即便从长远来看会有更好的收益。很少有投资家能应对高回报率所必须经历的短期波动。他们将短期波动等同于风险。这是极不理性的。风险意味着你若押错了宝,就得赔钱。而相对短时期内的上下波动并不等于损失,因此也不是风险,除非你在市场跌到谷底时陷入恐慌,被损失吓得大乱阵脚。但是多数人不会以这种方式看问题,他们的大脑不容许他们这么想。恐慌本能会入侵,然后切断正常思考的能力。”
任何行业、任何职业,做得好的都只有10%或20%,但这已是最高的比例,在错误的方向上奔跑的成功率却只有零。所以,因价值投资的成功者只有10%或20%、从而怀疑价值投资,这种思维问题很严重;认为巴菲特无法指导我们,这种思想更错误,几十年取得整体成功的人都不能指导我们,那么谁能来指导我们?难道是让那些今年赚100明年亏1000的人来指导我们?让那些只是纸上谈兵的人来指导我们?我们不可能成为巴菲特,我们就不需要学习巴菲特?
“第五个特质是,伟大的投资家都对于他们自己的想法怀有绝对的信心,即使是在面对批评的时候。巴菲特坚持不投身疯狂的网络热潮,尽管人们公开批评他忽略科技股。当其他人都放弃了价值投资的时候,巴菲特依然岿然不动。《巴伦周刊》为此把他做成了封面人物,标题是“沃伦,你哪儿出错了?”当然,事后这进一步证明了巴菲特的智慧,《巴伦周刊》则变成了完美的反面教材。”
虽然博客我打理的时间不是很多,但在本身评论和留言不多的情况下,对所有评论和留言我都会认真看的,如何对待评论,我的态度是,我认为思考方法有错误或不同于我的理解,我有责任说出自己真实的思想,这是对其他读者的负责,但我也仅能到此而已,我们不需要纠缠于分歧是因为投资与投机思维的不同而产生的问题。巴菲特早已说过,价值投资的原理如果接受,那么5分钟就会接受,如果不接受,同他讲10年都不可能接受,从来不会有人是因为潜移默化而遵循价值投资的。如何理解价值与价格的差异?我写过很多篇,投资是方法论,不是具体采用什么属性的指标。给买入或卖出特定精确的几倍市盈率、多少市净率,这不是投资的思维,仍是属于投机的思维,虽然看上去给出的指标是基本分析指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