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时印象最深刻并始终影响着我的是,三年级开始教我们的语文老师批评同学的回答时经常说一句话:“你妈妈梳辫子,那你是不是在马路上看到梳辫子的女人都喊妈?”那时我只会附和着大家傻傻的大笑。
进入证券市场后,我才越来越深刻领悟老师的话,股市中善于认妈的人还真比比皆是。看到2008年的A股大跌,就搬出1929年美国的大萧条、1989年日本的大崩溃。
9月时,据说今年1月至8月新增贷款总量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31%,有人忙不急的喊妈,惊呼高于上世纪
80年代末的日本和美国金融海啸前,并且意味深长的撂下一句:知道它们最终是什么结局吗?
听到中国工商银行居全球金融企业市值第一时,有人又立刻喊妈,因为日本1990年在全球银行资产规模最大的10家银行中不仅占据了6席,而且占领了第1、2、3的席位。他们只看到了辫子,没去仔细打量一下身材、容貌。日本的人口仅为中国的十分之一和美国的四分之一。中国的人口是13亿,中国企业世界第1既不代表一定实力超强,更不说明规模超常,只能说明了一个成长的状态。如果产业集群规模或效益到达或超过历史上发达国家英国、美国、日本鼎盛时对应人口倍率关系时,或许说明中国的繁荣已经到达极点,将由盛转衰。
比较也要有比较的共同基础,不能拿来一个数据、一个现象就瞎比较一阵。
日本1989年、美国1929年时的国内生产总值处于发展的什么位置?当时人均GDP是多少?人民整体处于什么生活水平,是否已到发达水平?
中国2009年时的国内生产总值处于发展的什么位置?此时人均GDP是多少?人民整体处于什么生活水平,是否已到发达水平?如果这样思考一下,结论就会很明确。2008年中国人均GDP勉强进入世界108将,倒数第五,日本1970年代开始GDP总值就占据世界第二,而1989时日本人均GDP已在世界前10位。
美国在1929年发生大萧条时,股市已经历了8年多的连续涨升过程,中间没有较大空间和较长时间的休整;日本在1989年大崩溃前也经过7年多的连续涨升。
当这些都弄清楚了后,原来中国并没有变得很可怕。
加载中,请稍候......